历史上真实的李白和杨贵妃是什么关系,我看杨贵妃秘史,李白救过杨贵妃

如题所述

李白(701-762),杨贵妃(719-756)李白大她18岁呢。
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4
影视小说大部分都是经个人的思维进行了改动,没有依据,完全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据我所了解的正史中,并未记载李白和杨贵妃有什么特殊关系,李白恃才傲物,对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很是厌恶和蔑视!而李隆基对李白的学识很是赏识,杨贵妃并未和李白有过甚多的接触!
第2个回答  2013-04-04
正史里没有写李白和杨贵妃有什么关系的,不过一些野史里写的他们确实是有一些暧昧关系的,所以李白才被玄宗弄了一个闲差,到处旅游。至于是真是假,我感觉这个不好考证了,就算是有,也绝对不会被史书所记载的,后人,也只有猜测的份了。不过我个人的意见是倾向于没有关系的,毕竟以前宫里的规矩很多很多,两人见一面就实属不易了,更何况能有什么关系了。
第3个回答  2013-04-04
基本没有关系。李白一度受到唐玄宗器重的时候,作为“御用文人”为了迎合皇帝也写了一些赞美杨贵妃的诗词,这个楼上给的更详细。李白大醉让高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什么主要也只是坊间传闻,李白最后被放逐主要是得罪了一些达官贵人(当然原因不大可能是因为一双鞋子),但是并没有记载是因为杨贵妃给皇帝吹枕旁风的缘故。不过既然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自然免不了被后人各种演绎的。想想动漫领域各种乱配CP到令人内牛满面。。。不要把传说什么太当真了,一笑了之。
第4个回答  2013-04-04
应该没有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