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铁改余到底怎么回事?

谁可以告诉我四川地区铁改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四川余姓的祖先到底是谁?
回答的好可以加分!

铁改余是虚构的,可能是元朝四川部分余姓因避祸其他姓改的。历史上传说的铁木健后代九子十进士是假的,查遍元朝所有进士目录,也没找到。到时宋朝时期的青阳氏氏大户人家,有九子十进士之说,黄庭坚,陆游都去井研拜访访过。元抄初期期,提刑官青阳梦炎惹帝怒,为了避免满门抄斩,隐名改姓。大姓人家青阳氏突然消失,民间传说青邓余的故事也验证了,余姓可从这里找答案。
青阳楷,潼川人,宋朝景祐元年进士。
青阳泰,井研人,宋朝熙宁年间进士,知归州。
青阳回,简州人,宋朝元符三年进士。
青阳充,仁寿人,宋朝政和二年进士。
青阳仲博,井研人,宋朝乾道年间进士。
青阳师鲁,仁寿人,宋朝淳熙年间进士。
青阳燮,仁寿人,宋朝绍熙四年进士
另外,举人也有青阳氏人士,如:
青阳亮,井研人,宋朝举人。
青阳仲广,井研人,宋朝举人。
青阳兴宋,井研人,宋朝举人。
青阳旭,井研人,宋朝举人。
另外《黄山谷集》有青阳简,字希古,井研人。元朝有青阳梦炎,字梓卿,成都人,寓居于镇江。长子青阳奎,次子青阳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6
四川历史人口的变迁--兼论湖广填四川

今天的四川人大多知道自己是“湖广”填四川的后代,算不得地道的四川人。但地道的四川人在哪儿?

这么多年了,起码我没遇见一个自称是老四川的后代。

300多年前的明末那场战争后,没有一个四川家庭保留下来了吗?历史上真的杀尽了川人吗?近年看到几篇文章,各有不同见地,读后却一律让人沉重。

一个大国往往不太注意历史细节,“四川人”概念即是如此。比如成都现在的一家火锅店,自称他的卤水里还有卓文君的口水,大家都觉得这很自然,也很幽默。学问稍多的人则把三星堆时期的四川人当作自己的祖先,大家也觉得很自然,还生出一种自豪感。

如果你到了埃及,看见现在的埃及人把金字塔时期的埃及人当作他们的祖先,你一定心知其非;口中不说,心中讥笑。---------然而我们许多人犯的错误跟埃及人有什么两样? 谁说三星堆不是我们强行沾亲的金字塔? 现在的四川人若认真追寻自己的祖先,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历史的血脉屡次被割断,今日“四川人”概念是至满清以后才形成的。

让我慢慢道来吧!

确定四川人,首先应讨论他是不是中国人,然后再讨论他是哪一部分中国人。四川历史的源头在巴蜀,但古巴蜀人并不是中国人。中国人原指中原人,后来扩大到以中原文化为自己的主体文化的其他人群。四川在远古的土著民族是(妻阝)姓、僰人、果氏之类的小部落,他们说什么话我们已搞不清楚了。巴人不是四川的土著,他们形成于汉中走廊,沿着汉水进入湖北,后来受到楚人的压迫,才由鄂西或湘西进入川东建国。这个迁徙民族在进军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土著民族。

蜀人有点像四川的土著,但他们被称为蜀人时,已是蛾而非蚕了。蚕是谁?历史学家认为应是氐羌。羌人青衣椎髻,蜀人也是青衣椎髻,民俗相同,应有共同起源,这一派可以称为“青衣派”。

另外一些人注意到蜀人“左言”,就是与中原语序相左,例如至今四川人仍把“公鸡”“母鸡”叫作“鸡公鸡母”,当是蜀语孑遗,而这恰与彝语相似,他们认为蜀人可能是古彝人。这一派是从语言上看问题,可以称为“左言派”。

还可以为这一派补充一个论据,就是蜀国破灭后,残部是逃到越西立国的。越西本彝人地,如不是有共同起源,他们不会作这样的选择。当然,还有一派从三星堆金面具推测蜀人应是西亚人,也不好说全无道理,但没有找到更多论据之前,我们只好存疑了。

在当时中原人心目中,楚勉强可以算是中国,而巴蜀则不是。请注意吕不韦被放逐到四川后,召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那里面“九州”的概念就没有“梁州”。“梁州”是汉朝人加进去的,因为这时四川基本上换成中原人,可以算是中国了。即使这样,《禹贡》对“梁州”的描绘仍有急就章的意味。如“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指什么?

有人说是金沙江,那是想当然之辞,可能是汉人的小说用语。又“其土青黎”,其实四川只有紫色土,没有黑土,这又是想当然之辞。总之,一直到战国,中原居民还是认为四川之地是“化外之民”。

这样一来,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消灭巴蜀,其政治意义就远大于军事意义了。巴蜀的消灭,恰恰是中国的扩大。上面已经提及,到了汉代,中原人就已经认为四川是中国的一部分——梁州了。巴蜀进入中国,不像是楚国那样慢慢同化,而是秦国推行“殖民”政策予以强行占领的结果。秦国消灭巴蜀之后,曾“移秦民万户入蜀”,一万户约为五万人,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足以占领四川的富庶之区。这时巴蜀的孑遗,只能作为附庸,而且不得不迅速同化。因此从总体看问题,这时的四川已是焕了一茬人了。我们知道,蜀人无姓,而汉代著名的四川人大都有中原姓,如司马相如、扬雄、严召平等。现在被成都火锅店推崇为火锅始祖的卓文君,其先氏本邯郸巨贾,是因为赵国灭亡后才迁到邛崃的。另外那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邓通,很可能是河南人。当然,汉代的四川,作为少数民族的落下闳和范目也是两个重要人物,但此时他们已不是“左言”之民,而是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成为地道的中国人了。
余姓还虚考证 众人个说不一 只有参考下!
第2个回答  2018-12-15
铁改余就是战乱填川移民抱团取暖演变而来,没有半点历史依据,九子十进士都是假的,九子一姑通过基因检测对比,根本不是亲兄妹,也就是说600内不是近宗关系,都是大几千年以上,况且基因血脉与蒙古拖雷后人C3完全对不上,证明与成吉思汗无半点血脉关系,都是愚昧的封建思想惹的,醒醒吧!别在闹笑话了!
第3个回答  2019-01-18
我姓余,蒙古族,没觉得有什么不得了,都是中国人,争这些有毛线用。
第4个回答  2018-12-24

铁改余是成吉思汗后裔?请不要再侮辱全球华人的智商!

自清朝中期以来,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多数余姓居民之中,就广泛流传着关于元朝铁木健的九子一女在元末躲避红巾军追杀,改铁姓为余姓,隐居四川,后来又流布西南各地的说法。这些西南汉族余姓,统称为“铁改余”。以下综合阐述铁改余的前世今生。

一、公众关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寻根问祖再次成为热潮。铁改余群体的部分激进人员在成都成立“中华余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经过大量组织动员,于2008年出版了《蒙古族皇室后裔铁改余姓总谱》,将铁改余群体划归为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引起社会众多争议。
铁改余群体究竟是不是成吉思汗后裔,已成为汉蒙两族人民的共同关注。

二、存世旧谱记载以清朝四川隆昌余氏族谱《铁改余原由序》为例:
原文摘要如下:

“始祖铁世义在元世由武科出身,官辽东铁甲将军,嗣以年老,钦赐还乡,居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旌表建坊,更赐绝句云“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崇文”,没后葬九华之南,妣张氏生二子一女,长子林,次子高,女唐姑,赘婿金东望由进士知广东嘉应州事。子林系处士,妣舒氏生二子,长铁木耳,次铁木贞,仍住南京。子高由进士官上大夫,妣潘氏,年四十无子,时子高已卸仕,移居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潘氏乐善好施,设醮求子后,果生一子,名铁木健。”
“健官至上卿大夫,以功进爵西平王。妣洪氏生四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续妣张氏生五子一女,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名金莲又名寿英,配夫金镕。九子与金皆登进士,十人中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故时人称九子一婿为十进士。”
“顺帝嗣位,时值春月,夜卧梦见九枝长枪卓立金殿,次日早朝宣召大臣圆梦,右相庞悲奏云:“枪乃铁造,铁氏兄弟九人官高名显,必怀异志,何不去之?”。九子闻其言,与侍郎弃官远遁。又以红巾之乱,十人行至泸州凤锦桥边共议,避祸须改姓各散他方,改铁为金有疑,改为余姓万代不易。”
“遂插柳桠为记,系以诗曰: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赶逐入西涯。泸阳岸上同携手,凤锦桥边插柳丫。否泰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余氏原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十人分散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

请看铁改余的老谱世系:
祖籍: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不是塞外漠北。
一世祖:铁世义
二世祖:铁子高、铁子林
三世祖:铁木健、铁木真、铁木耳
四世祖:九子十进士(铁承业,铁承勋……)
字派:世子木承
………………
再来看黄金家族:
祖籍:漠北大草原
曾祖:合不勒汗
曾叔祖:俺巴孩汗
叔祖:忽图刺汗
父亲:也速该
本人:成吉思汗铁木真
子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孙子:拔都,不里,贵由,蒙哥,忽必烈
………………
疑问:
蒙古人有字派吗?
铁木真姓铁?姓铁木?
忽必烈姓忽?姓忽必?
察合台姓察?姓察合?
蒙古铁木真有兄弟叫铁木健?
蒙古铁木真的爷爷是铁世义?
………………
南京汉人铁木真,是那个塞北蒙古铁木真吗?

研究团队耗费十几年时间,足迹踏遍祖国西南,收集了西南地区近五百部余氏老谱,发现清朝末年以前的铁改余老谱内容基本上都与上述隆昌余氏族谱《铁改余原由序》相似:
1、直至清朝末年都没有关于铁改余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后裔的说法;
2、铁改余家族祖籍汉地,自始至终都是汉姓字派,妣氏都是汉人,可以确认为汉人世家。

三、少量更改民族上个世纪八世年代,西南地区有少量姓余的汉族人为了享受政策优惠,凭借似是而非的铁改余家谱,冒充蒙古铁木真的后代(实际上蒙古铁木真不姓铁,也不姓铁木),纷纷申请改为蒙古族。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旅游和经济,也尽量批准了他们的申请。
1986年,国家民委下发[1986]民政字第37号文《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问题的补充通知》,及时封堵了政策漏洞,不再承认西南地区剩下的余姓是蒙古族。

四、全国认祖归宗1、认祖归宗全国指挥部
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四个省市的余姓人口大约160万人,1986年以前改为蒙古族的只有3万多人,剩下的身份证上仍然是汉族。
1986年之后,出现了专门从事串联活动的人,经过十几年的大串联,在四川成都成立“全国铁改余认祖归宗统一指挥部”,又名“中华余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发展成立云、贵、川、渝三省一市4个省级分中心, 60多个地级办事处和县级联络处,数百个乡镇级联络站。通过五级管理机构(全国中心、省级分中心、地级办事处、县级联络处、乡镇级联络站),渗透到各乡镇的街道、村基层,全面覆盖西南地区160万余氏人口。

2、近现代家谱充满争议
1934年,余一海杜撰《青神余氏宗谱》,伪造了明朝《肃敏公谱序》,将明代兵部尚书余子俊(四川青神人,谥号肃敏)认定为蒙古皇室后裔,与正史明显不符:余子俊是明代兵部尚书,著名抗蒙功臣,祖籍京山(不是麻城),是汉人,不是蒙元皇室后裔。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余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以民国余一海杜撰的《青神余氏宗谱》和《肃敏公谱序》作为重要依据,并且进一步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地嫁接元朝皇室世系,比如说:始祖铁世义,又名忽必烈;二世祖铁子高,又名真金;三世祖铁木健,又名秃鲁。通过几代人的“又名”,把一个汉人世家,转化为蒙古黄金族。
2008年完成了《蒙古族皇室后裔铁改余姓总谱》的编造,强行推行“两统一”原则,即“统一宗谱、统一字派”:
为了“统一宗谱”,随意篡改西南地区各地余氏的入藉始祖,甚至不惜违反常识,将世系缺很多代的余氏硬拉到“九子十进士”名下,美名其曰“乱前不乱后”。
为了“统一字派”,毫无依据地将蒙古成吉思汗定为铁改余姓的一世祖,编辑字派99个字,作为160万西南余氏的统一字派;由于铁改余没有任何一个宗支可以不断代地对接成吉思汗,不惜违反寻根编谱常识,将各宗支当前在世的中间世代定为同一代人,按照25年一代计算到成吉思汗的代数。
在“两统一”的原则下,完全不顾人口发展规律,在西南地区“统一”收编拼凑了近600支、总计超过百万人的“蒙古族皇室后裔铁改余氏”。

3、认祖活动失去理性
目前大部分西南余氏认祖已经失去理性,不讲依据,只讲信仰。
户口上还是汉族的大部分西南余氏,目前自称是蒙古黄金家族,是孛尔只斤氏,或奇渥温氏,穿蒙服,学蒙语,在自家祠堂树立成吉思汗雕像顶礼膜拜,还要在四川泸州建立成吉思汗纪念馆。他们对汉文化和汉民族的认同感都非常淡漠,还有一些人干脆改姓“铁木”甚至“孛尔只斤”、“奇渥温”,出现了像铁木小平、孛尔只斤.玉萍、奇渥温.格捏图聂夫这样的怪名字。而实际上这些人之中,部分还是宋代四川抗元名将余玠及明代抗蒙重臣余子俊的后人。
从全国中心,到省级分中心,到地级办事处,到县级联络处,再到乡镇级联络站,各级机构经常开会,经常组织祭圣祖、那达慕等各种活动。每次开会或者活动,高挂成吉思汗像,高唱统一的族歌《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会场群情激动,泪流满面……

五、真实祖源考证

1、人文历史考证
按照铁改余族谱,铁木健封南平王,食邑湖广行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他的的九子一婿都考中了元朝的进士,任职情况为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但是,查遍《元史》、《元代进士辑考》、《湖广通志》、《黄州府志》、《麻城县志》、同期名人笔记,遍访其他姓氏的同期麻城移民,都找不到铁木健及九子一婿的痕迹。
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岱玉在2008年《<元史·诸王表>补证及部分诸王研究》一书中指出:“从铁改余氏族谱所记录的南平王铁木健的几个儿子均为元朝进士、任太守的情况看,他们完全不懂元代诸王不出仕不尚科举及元代无太守之职的情况,胡编乱造。”
2、现代DNA验证
现代科学发现,Y染色体基因严格遵循父子相传,跟中国传统的父系家谱体系完全吻合,已成为验证家谱真实性的可靠手段。研究团队委托国内权威基因检测机构,按照家谱记载,对铁木健九子直系后裔的基因进行了Y-STR检测,没有发现一例跟托雷后裔相吻合的基因类型(C3-M127);检测的九子直系后裔全部都是汉人父系基因,无一例外!详见腾讯新闻《“铁木健九子”后裔基因否定“黄金家族铁改余”神话》。

六、呼吁回归理性汉蒙两族的有识之士,自发组建了铁改余研究中心微信群,结合国史方志对铁改余现存旧谱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委托相关机构做DNA验证,呼唤铁改余群体认祖回归理性。
目前国内DNA检测机构很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价格也不高。“中华余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领导和骨干们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取自身的头发样本,或者在铁木健九子门下任何宗支抽取样本,委托国内任何一家具有Y-STR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验证。是否成吉思汗后裔,社会公众非常关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