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的高低有哪些主客观因素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8-05-16
  五因素影响睡眠质量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于人的健康,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问题是,许多人却备受失眠的折磨。

  记者专访了上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所长徐建,请他谈谈哪些原因扰人睡眠、怎样摆脱失眠等大家关心的问题。

  三类人群最容易睡不好

  女性 近年来,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对前来就诊的2421例失眠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女性失眠患者明显增多,占到总人数的63%。这一比例比3年前高出6个百分点。调查还显示,女性失眠患者的年龄,以51岁到60岁之间为多。

  徐建分析道,事业与家庭的多重压力,使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的精神压力大大增加。特别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比男性更容易失眠。

  “中坚”人群 调查发现,在失眠患者中,31岁到50岁这一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且患者的职业以干部、经理、管理阶层为多。徐建认为,这一人群往往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快节奏的生活、高于常人的工作压力,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使得他们成了失眠的高发人群。

  年轻人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本次调查中,占就诊人数的19.20%。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往年。徐建分析说,高考前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以及刚工作时间不久的年轻人最容易失眠。而不少年轻白领由于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也容易被失眠困扰。

  五大因素影响睡眠质量

  体质因素 绝大多数失眠症患者都有先天体质上的弱点。由于体质较为敏感,其对外界事物的变化也更为敏感,情绪变化较大。他们往往遇事容易激动,责任心特别强,或性格较为内向,遇事易惊恐,多思多虑。

  精神因素 人的精神心理受到外界的刺激或干扰时,最容易导致失眠。比如在家庭成员之间、邻居或单位人际之间遇到某些不愉快,或发生争吵以后,常常会使人多思多虑甚至过度担心,从而打乱人的正常睡眠,引发失眠。

  疾病因素 不少内脏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慢性咽喉炎、哮喘,以及手术后,都容易导致失眠。此外,睡眠不好也常常是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状。

  药物因素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或安眠药,以及一些扩血管药、抗菌素、抗结核病药等,都有可能引发失眠。

  环境因素 不少失眠患者是因为住家周围的环境干扰,如施工、马路边行车过多等影响了正常睡眠。出差时由于睡眠环境发生变化,或出国时差调整不佳等情况,也容易导致失眠。

  六种方法让你摆脱失眠

  一,睡前不饮酒,不抽烟,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晚餐时少吃油腻食品,晚餐时间不宜太迟。

  二,白天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让自己有适当的疲劳感。不少患者是由于精神活动超负荷,而体力活动不足导致失眠的。

  三,睡觉前泡个热水澡,或者用热水泡脚。因为手脚暖和,更容易使人入睡。

  四,别把白天的烦恼带上床。睡前使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静,听听令人舒缓放松的音乐,能帮助你坦然进入梦乡。

  五,让床的作用“单一化”。少在床上看书、打电话、看电视。经常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会破坏定时睡眠的习惯。

  六,别错过最佳的睡眠时间。研究发现,慢波睡眠是最佳的睡眠状态,而慢波睡眠大多出现在上半夜。错过了进入深睡眠的最佳时间再入睡,就很容易导致醒后疲劳、睡不安稳、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引发失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