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方言谚语

急!十万火急!限今日

莆田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且有其独特性。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和福清、永泰等县邻近于莆、仙两县的一些地区,古称“兴化话”。同时,莆田方言区还有城里腔、江口腔、界外腔等的小区别。
莆田方言谚语,多数有白读(即说话声)和文读(即读书音)之区别,凡白读与文读有不相同的,都用白读来读。不过,莆田方言白读的甚多,尤其有音无字的也不少,语言学家往往借助汉语拼音或国际音标来表述。
如:莆仙有句口语“从楼上走下来”,其中“下来”莆田念“落每”音,而仙游念“律里”音。涵江镇内对“肚子饿”,说“腹肚凹”,这“凹”是指饿;而距涵江镇内仅数里的哆头村一带,对肚子饿则说为“腹肚地”,这“地”就是指饿。有个外籍乡亲,大年回涵“做岁”,元宵之夜,人家吃“擦粉”,她也吃;我说这叫“擦粉”,她说,她的家乡也有,但叫“乱七八糟”。天啊!“擦粉”即“乱七八糟”,真怪!外省人往往说莆田话是“周各周各”如鸟叫,很难听懂。可见莆田方言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局限性。
尽管如此,方言就是方言,仍有其生命力。
下面再举一些较为少见的莆田谚语,以见一斑。
涵“空”(“空”,孔)———1、小涵洞;2、与“红腔”同音,借喻骄傲、自负的人。
心里话———1、老老实实的话;2、没说出来的心里话。
渡船夜店———临时处所。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古锣古斗———1、过时的东西;2、古董。
三十六“送”(“送”,念“散”音)———1、莆田山歌名2、依依惜别,送了一程又一程。
狗落下粪池———不知从何入口。
盐瓮里生虫———内部出*细。
出笼的鸽子———满天飞。
墙壁挂布帘———没门(路)。
跑跳蚤市场———露天的旧货摊。
烟囱当号吹———口气不好(即:好大的口气)。
搬石头打天———没中(用)。
羊目死“不克”(“不克”,闭)———死不瞑目。乞丐拾了鲎———没处煮。
鸭母跟凤飞———不自量力。
金厝边,银隔壁———1、远亲不如近邻;2、邻居难得,要团结友好。
三更富,四更穷———比喻贫富无常;多借喻赌徒的忽赢忽输。
刘贾劝刘四真———比喻坏人劝解坏人,狼狈为*。
老鼠落下米瓮里———吃得饱。
人衰煮水“厄带鼎”———“厄带鼎”,煮水成糊,引伸比喻祸不单行。
“毛狸”(猫)无“瞑”(晚饭)犬无“罩”(午饭)———自古如此,习以为常。
斧头打凿凿打柴———借喻上级给下级下达任务,加压力。
小“空”(孔)无补,大“空”叫苦———有防微杜渐、不因小失大之意。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1、异想天开;2、办不到;3、想高口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4
莆田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且有其独特性。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和福清、永泰等县邻近于莆、仙两县的一些地区,古称“兴化话”。同时,莆田方言区还有城里腔、江口腔、界外腔等的小区别。
莆田方言谚语,多数有白读(即说话声)和文读(即读书音)之区别,凡白读与文读有不相同的,都用白读来读。不过,莆田方言白读的甚多,尤其有音无字的也不少,语言学家往往借助汉语拼音或国际音标来表述。
如:莆仙有句口语“从楼上走下来”,其中“下来”莆田念“落每”音,而仙游念“律里”音。涵江镇内对“肚子饿”,说“腹肚凹”,这“凹”是指饿;而距涵江镇内仅数里的哆头村一带,对肚子饿则说为“腹肚地”,这“地”就是指饿。有个外籍乡亲,大年回涵“做岁”,元宵之夜,人家吃“擦粉”,她也吃;我说这叫“擦粉”,她说,她的家乡也有,但叫“乱七八糟”。天啊!“擦粉”即“乱七八糟”,真怪!外省人往往说莆田话是“周各周各”如鸟叫,很难听懂。可见莆田方言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局限性。
尽管如此,方言就是方言,仍有其生命力。
下面再举一些较为少见的莆田谚语,以见一斑。
涵“空”(“空”,孔)———1、小涵洞;2、与“红腔”同音,借喻骄傲、自负的人。
心里话———1、老老实实的话;2、没说出来的心里话。
渡船夜店———临时处所。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古锣古斗———1、过时的东西;2、古董。
三十六“送”(“送”,念“散”音)———1、莆田山歌名2、依依惜别,送了一程又一程。
狗落下粪池———不知从何入口。
盐瓮里生虫———内部出*细。
出笼的鸽子———满天飞。
墙壁挂布帘———没门(路)。
跑跳蚤市场———露天的旧货摊。
烟囱当号吹———口气不好(即:好大的口气)。
搬石头打天———没中(用)。
羊目死“不克”(“不克”,闭)———死不瞑目。乞丐拾了鲎———没处煮。
鸭母跟凤飞———不自量力。
金厝边,银隔壁———1、远亲不如近邻;2、邻居难得,要团结友好。
三更富,四更穷———比喻贫富无常;多借喻赌徒的忽赢忽输。
刘贾劝刘四真———比喻坏人劝解坏人,狼狈为*。
老鼠落下米瓮里———吃得饱。
人衰煮水“厄带鼎”———“厄带鼎”,煮水成糊,引伸比喻祸不单行。
“毛狸”(猫)无“瞑”(晚饭)犬无“罩”(午饭)———自古如此,习以为常。
斧头打凿凿打柴———借喻上级给下级下达任务,加压力。
小“空”(孔)无补,大“空”叫苦———有防微杜渐、不因小失大之意。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1、异想天开;2、办不到;3、想高口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09
我就记得我爸跟我说过一句;树比树得砍掉,人比人得去死!
就是说不能攀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2-0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