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将军县红安走出来的8位开国上将,您知道几个

如题所述

自1955年到1964年,新中国一共授予或晋升了1614名开国将帅,他们都是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功勋的人物,其中 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浏阳被称为十大将军县。

在这十大将军县中,湖北红安更是被称为第一将军县,一共走出了61位开国将军。新中国的开国上将有6人出自红安县,1988年的17位开国上将中有2人出自红安县,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些开国将军们。

陈锡联于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红安 高桥陡山彭家村,1929年14岁时就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红军。参军后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反围攻作战,而随着立下的战功他的职位也在不断地上升,担任过红4军第10师的副师长、第11师政委等职。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陈锡联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夜袭阳明堡、 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后来相继担任385旅副旅长、旅长,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仍然在刘邓麾下作战,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进军大别山、淮海等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先后担任过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时年40岁,是当时所授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将领之一。1999年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

韩先楚,1913年出生于湖北红安一个贫穷的家庭,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他担任过红25军的营长、红15军团第75师的团长、红78师师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先楚被任命为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团长陈锦绣),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之后的几年,韩先楚相继担任过 344旅副旅长、代旅长,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抗战胜利后,韩先楚被派到东北工作,他相继担任过 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东野第三纵队司令员、第40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员等职。他在东北的部队也被敌人称为“旋风部队”,而他本人亦被称为“旋风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韩先楚于1950年4月在没有海军和空军的配合下,亲率第40军和第43军两个军三万关东子弟乘坐风帆船解放了海南岛。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成为首批入朝参战的高级将领之一,在朝鲜他担任过志愿军副司令员、第19兵团司令员等职。

回国后,韩先楚相继担任过中南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军管会主任、福建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1986年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1908年出生于湖北红安 桃花区朱家垅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反围攻作战,先后担任过红88师政委、红4军政委等职。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王建安到山东参加抗日活动,先后担任过 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1旅旅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等职。抗战胜利后王建安在华东地区作战,担任过华野8纵司令员兼政委、华野山东兵团副司令员、三野第七兵团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建安于1952年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回国后相继担任过沈阳、济南、福州三个军区的副司令员。1956年王建安被补授为上将军衔,198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谢富治,1909年出生于湖北红安 城关镇丰岗谢家垱村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担任过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9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抗战爆发后,谢富治被任命为386旅772团政训处主任,后来他又担任过772团政委、385旅政委、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谢富治与陈赓搭档,他们领导的陈谢兵团成为一支机动部队,虽然隶属于刘邓麾下但是受中央直接指挥。1949年谢富治担任二野第三兵团政委,与陈锡联成为搭档。

新中国成立后,谢富治先是在云南地区任职,担任过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9年接替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部长。1972年谢富治因胃癌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

郭天民,1905年出生于湖北红安 十里乡郭受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黄埔六期毕业,是陈赓大将的小学弟。1927年12月,郭天民参加了张太雷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退到海陆丰地区。红军时期,郭天民先后担任过独立第6师、独立第4师师长、红9军团参谋长、红四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局局长等职。

抗战爆发后,郭天民担任中央军委作战局局长,之后到晋察冀军区工作,担任过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等职。

抗战胜利后,郭天民开始仍然在晋察冀军区任职,1947年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1949年2月,郭天民调任第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协助司令员陈赓指挥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赣南战役等解放战争后期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郭天民担任过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院校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0年在广州病逝,终年65岁。

周纯全,1905年出生于湖北红安 八里湾附近的雷家田村一个贫苦 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曾担任过 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第10师政委、红4军政委等职。在担任保卫局局长期间,他奉 张国焘 之命逮捕了 徐向前 的妻子 程训宣致使程训宣去世,此事使得徐帅之后与他再无交集,两人再也没有说过话。

抗战时期,周纯全曾担任抗大 第一分校副校长、校长等职,主要是做军队教育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周纯全到东北工作,担任过 东北民主联军 东线战勤司令部司令员, 东北野战军 后勤部副部长、第二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周纯全入朝担任过志愿军后勤部政委,回国后担任后勤部 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55年周纯全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秦基伟,1914年出生于湖北红安七里坪镇 秦罗庄, 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曾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 抗战时期,秦基伟担任过八路军129师游击支队 司令员 ,晋冀豫军区参谋处长,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 太行军区 第一 军分区 司令员兼中共 地委书记等职 。

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担任太行军区司令员, 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 司令员,1949年担任第15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秦基伟率领15军入朝参战,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15军顶住美军强大的炮火攻击,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此一战,15军一下子成为王牌部队,有了“千岁军”的称号。

之后秦基伟担任过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政委、司令员等职,1988年担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被授予上将军衔,1997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王诚汉,湖北红安人,1917年出生,1930年13岁时就参加了红军。红军时期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川陕苏区的多次战斗。抗战爆发后,王诚汉担任过八路军第129师 留守兵团炮兵营副营长、 陕甘宁边区 警备3团营长、太行 军区 新编第1旅1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王诚汉先后担任过皮旅1团团长、晋冀鲁豫 野战军第13纵队37旅旅长, 华北野战军 第13纵队37旅 旅长 、61军181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诚汉历任志愿军 第61军181师师长、陆军60军军长、 西藏军区 副司令员、 成都军区 副 司令员、司令员, 军事科学院 政委 、党委书记等职。1955年王诚汉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被授予上将军衔。2009年王诚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小结:

在十大将军县中,红安县是走出开国上将最多的一个县。上述所说的8位上将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实除了上述所说的8位上将以外,还有刘华清上将(出生于红安,但是原籍是湖北大悟),还有两位正国级,即董必武和李先念。所以说红安县在近代中国 历史 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