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哪个更大一些?

如题所述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哪个权力更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2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不是一个概念无法比较。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1、定义不同,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2、官职不同。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

宰相

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丞相

丞相是相国的副手,相国在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

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设置丞相作为相国的副手,西汉第1任相国是韩信。

然后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周勃、萧何担任,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继任相国。

扩展资料

丞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

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丞相

百度百科_宰相

第2个回答  2008-07-02
差不多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命、尚书命、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据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阶性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例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由于当时养士之风盛行,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招聘为相。泰国由于变化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梧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在秦以前的殷周时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通过分封诸侯进行统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国的内政,又因分封国的国君由贵族世袭,所以天子无权解除他们在分封国的统治权力。秦始皇之后,废分封,设郡县,废诸侯,设官吏,皇帝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进行统治,改为任命官僚向全国发号施令,因此有必要组织一套官僚机构,并借助于宰相大臣辅佐政务。宰相就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两千年。
第3个回答  2008-07-02
丞相和宰相一样大。只是不同朝代的叫法不同
第4个回答  2008-07-02
虽然称呼不同,但职能都是一样的,在明朝之前这一职务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明朝初就为了不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把它分成了内庭的"司礼监"和外庭的"内阁大学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