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时隔34年再启发掘,为啥它要停止发掘34年?

如题所述

但凡你懂一点儿考古知识,就会听说“三星堆文明”的大名,它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诸多发现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很可能会改写历史,许多内容都没有相关史料记载。可以说考古专家面对三星堆时,就宛如一个无知的婴儿去参加奥数竞赛,为了防止贸然挖掘造成的破坏,因此考古队就暂停了挖掘。

01、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重启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市,它是1929年时就发现的,然而它的发掘过程却异常艰难,经常出现停滞,历经100年左右,我们仍然没有窥得它的全貌。在2020年召开的咨询会上,终于透露了三星堆遗址再启发掘的消息,遗址“1、2号祭祀坑”的信息已经基本摸清,为下一步发掘新发现“祭祀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02、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太过于惊世骇俗

从考古单位和社会各界对三星堆遗址的高度关注就可以看出,三星堆遗址的挖掘需要慎之又慎,因为它的每一点发现,都有可能打破历史、刷新记录、创造新观念。

三星堆遗址里出土的诸多文物,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是前所未见的稀世珍品,它也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源头可能不止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样可能是文化起源地。更为惊世骇俗的是,它里面还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这些海贝居然来自于印度海,在3000多年之前的古蜀时代,它是如何得到这些海贝呢?

要知道古蜀国处于西南地区,距离大海的距离非常之远,难道古蜀文化是外来文化?还是古蜀文化是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又或者它是不属于地球的文明?以上疑问都需要等待时间的解答。

03、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像

于1980年挖掘出来的铜纵目面像,就很好的代表了三星堆文化的特点,它的造型跟认知中的传统文化相差甚远,有些人说它看模样更像是外国人。

而根据《华阳国志·蜀志》的文字描述: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可以大概推测出这是蚕丛的神像,后人根据对于他的传说特征进行造像,继而进行祭祀。

这里的蚕丛就是李白那首《蜀道难》里的蚕丛,“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想想如此艰险的交通条件和崎岖的地形,它是如何开创出辉煌的文明?仅从1200公顷的遗址中,为何就能发掘出数千件珍贵的大型精美文物?

04、出土的青铜太阳轮形器

这个青铜太阳轮形器,第一眼我还以为它是个汽车方向盘,再细看才发现它是中央凸起的完美圆形,周围5等分的星芒条与外围晕圈相接,再结合它周围器物的太阳纹饰,可以推测出它是太阳的写照,这是古蜀文化对太阳崇拜的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宽1.38米的青铜面具,以及黄金权杖、太阳神鸟金箔片、金面具、石虎、石人、玉器、铜器等文物,都给人们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让人们产生了无限的迷茫。

最后:

期待三星堆的再启发掘,希望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窥得更多的历史真相,也希望专家们能早日破解它的秘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9

1929年的春天,四川省广汉县中兴乡月亮湾村民燕道诚在宅旁发现了一坑玉石器。随后在1933年冬到1934年春,华西大学博物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等组成的考古队进行了为期10天的试掘。 这次的发掘只是窥视了三星堆遗址的冰川一角,1936年至1942年所出版的研究书籍泛称“广汉文化”、“巴蜀文化”。

这次发掘后经历了长达近30年的沉寂,直到1963又在月亮湾进行了试掘,这次发掘确定了月亮湾和三星堆一带是一处范围很大的遗址,初步推定了出土玉石器的年代为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80年代以后,三星堆遗址连续进行了多次发掘,并根据出土文物断定其年代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1986年三星堆两座器物坑的发现,1985至1987年成都十二桥商代建筑遗址的发掘,1986到1990年在广汉境内发现了毗卢寺、烟堆子、石佛、金华、大偃等5处三星堆文化遗址……使人们对成都平原的文化遗存有了全新的认识,于是考古学者提出了以三星堆文化的精确命名。

三星堆遗址依托鸭子河,横跨马牧河,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发现了建筑遗址、“祭坛”类遗迹、器物坑、墓葬,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早中期,从各个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宏大诡谲的古蜀文明,其中三星堆文化中象征祖神的铜人像、铜面具、神坛、神树等,区别于中原文化,是三星堆遗址所独有的。这些奇特诡异的出土文物带着难以诠释的谜团,至今都未能完全破解。

01青铜大立人

青铜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出自二号坑,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铸像之一,头戴太阳花冠,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青铜人像一双超大的手,呈现环管握状,而且双手在胸前也形成一个环,神秘的意象解读众说纷纭,根据他的服饰、神态、姿势,推测他应该是集神、巫、王于一身的代表权威性的领袖人物。

《周礼》有载:“苍璧礼天,黄琮礼地”,所谓琮即是指外方内圆、呈现圆筒的管状结构,象征了天圆地方,青铜立人的手势正是如此,中空的手形代表了手中握琮的一种祭祀形式,与天地相融贯通。

02 青铜神树

二号祭祀坑一共出土了8棵青铜神树,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青铜树上有9根树枝,枝上有9只鸟栖息,枝下有硕果勾垂,树干旁还有一条龙从树顶下探,跃跃欲飞。

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有关于古蜀国的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种。”其中的“都广之野”指的就是现今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粮食谷物。为什么引《山海经》这一段呢,说明《山海经》不仅是奇珍异兽的怪谈,而是能反映实际历史民俗的。对于青铜神树的外形,就很像《山海经·海外东经》里讲的“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羲和浴日的神话巷陌皆知,青铜神树上栖息的鸟形代表太阳,即是金乌,由此推测就是神树扶桑。

03黄金权杖

一号祭祀坑出土了一根黄金权杖,全长1.42米,是用黄金捶打成金皮再包裹在木杖上。在金杖的一端有长约46厘米的装饰图案,绘有人、鱼和鸟的图腾。鱼能潜水、鸟击长空,代表上天入地,人是能力拥有者,专家认为三星堆的金杖象征了王权、神权和财富垄断权。

夏、商、周时期,统治者是以九鼎代表了至上尊荣的王权,而古蜀王国却以权杖代表了最高权力,跟我们熟悉的中原文明有所出入。我们比较熟悉的埃及法老,都会随身携带着一根权杖,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和西亚的文明中,多可见以杖代表神权和王权的象征文化。纵观我国古代的贸易路线,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为人所熟知,早在春秋时期,西南人就在崎岖山路中开辟出一条通往南亚次大陆及中南半岛的商路,那么南丝路是不是也可以将地中海沿岸的古文明吸纳到古蜀文明中去呢?

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庞大令人惊叹,出土的诸多文物与中原文明多有相悖,引起不少争议的比如"纵目青铜面像”尖尖的大耳朵,眼球长长地突出长达16厘米,鼻翼短粗内翻像牛,方脸阔口,奇特的造型介于人和兽之间,不少人将其调侃为“天外来客”。对此专家的解释是这个形象来自于古蜀人崇拜的祖神蚕从。

三星堆出土的铜器、玉器都有被人为损毁的痕迹,这些器物在入坑前就是残破的,为什么古蜀人要将这些珍贵器物毁坏再埋藏?上文中介绍的青铜人像、黄金权杖等带有明显的异域特点,对此科学理性的解释是三星堆单曾是一个被世界朝圣、祭祀的中心。最让人所费解的是,三星堆文明作为一个非常成熟而富庶的文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殆末?

最近一次对三星堆发掘的记载的是2015年,三星堆考古发现了青关山大型房屋基址和多断古城墙的文化遗存。并且在2019年,四川开始了对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联合申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金沙遗址,它的规模比起三星堆也不遑多让。

对比一下我前文中所标出的关于发掘三星堆的时间线,你会发现这个间隔密度是不断递减的,这也标志着我们考古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精进,对于已经出土的文物,考古学者也需要时间去保护修复,对其研究解读。我们不能以短暂的停滞去看待一个面积12平方千米的巨型遗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曾经的迷题将慢慢被解开。

第2个回答  2020-09-06
由于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为了防止贸然开采造成的破坏因此停止了发掘,而如今由于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被作为重点所以将再度发掘。
第3个回答  2020-09-06
因为当时时局动荡以及,当时科技水平并不能很好地保护发掘文物,只能停止挖掘。
第4个回答  2020-09-06
我们去发掘一个遗址,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它,所以三星堆遗址之所以要停止发掘34年的是为了保护他的原始生态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