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除了交通,住房

有钱啦,打牌了,泡妞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1
人们的思想,经济
第2个回答  2013-09-21
在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伴随着“包产到户”、“土地承包”、“万元户”、“乡镇企业”、“市场调节”、“种植结构调整”、“最低收购价”、“剩余劳动力”、“劳务经济”、“农民增收”、“税费改革”、“退耕还林”、“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新农村建设”……等等不同时期的一些关键词,折射出我市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1、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主要农产品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改革开放30年,粮食生产、产量还是质量都发生了巨变。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7.4万亩,人均占有粮353.9公斤,比1978年人均增加8.9公斤,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而从1978年至2007年,我市的粮食亩产由192公斤增加到373公斤,增长94.3%。水稻亩产从252公斤起步,1983年以来连续跨过300公斤、1997年400公斤大关,2007年达到495公斤。农作物复种指数由1978年207%提高到292 %,比1978年增85。
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达74.15亿元,全市农业收入7.65亿元, 197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0.55亿元,2007年达8.27亿元,增加了7.72亿元,增长14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年均增长幅度最大的时期。
主要农产品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1978年至2007年:粮食产量由12万吨增加到13.95万吨,增加1.95万吨,增长16.3%;年平均递增5.4%。期间粮食产量增长呈阶梯式上升,分别跨越了三大台阶,1990年达到 15.05 万吨、1994年达到 15.54 万吨、2000年达到15.87万吨。1995年以后,全市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 15 万吨以上生产水平。自2003年以来,执行粮食综合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种粮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优化品种结构、促进粮农增收的政策措施,效果也较为明显。在耕地减少和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粮食总产一直保持在13.5万吨以上,2007年粮食产量比2003年增长12.53%。经济作物产量增长变化大:油料产量由0.27万吨增加到1.90万吨,增长6倍;水果产量由0.04万吨增加到23.61万吨,增加23.57万吨,增长589倍;蔬菜由 1.5 万吨增加到11.32万吨;茶叶从336吨增加到4547吨左右(常年产量);水产品产量达12072吨,增长 121 倍。
2、农产品生产基地从建立到规模,综合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大提高
30年间,宜都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量增长了589倍。1978年我市水果产量仅0.04万吨;而到2007年全市产量23.61万吨,产值2.86亿元。2007年水果及相关产值占农业产值34.6%。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水果种植由原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果品四季供应,并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型,技术含量提高,全市柑桔基地总规模达到23.5万亩,引进品种近40个,果品优质率达到75%以上。通过努力,水果产量已居湖北省第三位,并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来源。
我市蔬菜经历了供应短缺、基本满足需求、供应相对充裕阶段。蔬菜生产面积和数量迅速发展,随着大棚、山地蔬菜的大面积种植,蔬菜淡季不再“淡”。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48万亩、产量11.32万吨、产值达1.39亿元。占农业产值16.8%。推广无公害蔬菜面积1万亩,引进名特优蔬菜新品种15个,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促进了蔬菜生产快速发展。
茶产业从粗放走向名优。改革开放初,大宗茶多,名优茶少。1978年全市名优茶产量占总产量的10%提升到现在的35%。1995年以来全市通过坚持名优茶的发展,获国家、市级品牌17个,产量产值年年攀升,全市茶叶常年产量达5000吨左右,产值2220万元。
农产品基地建设从无到有。建设了10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优质油菜、10万亩优质玉米、23万亩柑橘, 1.5万亩蔬菜、5万亩茶叶等基地建设任务。
3、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实现10大突破
30年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和新突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许多综合技术从无到有,农业有以下10大突破。
一是农业产业化有重大突破。市级龙头企业由过去1-2家发展到达到30家,现有各类农业企业总数达到458家,加工农产品达到60万吨,带动了10万农户。二是农业信息化从无到有。以互联网为基础农业信息网络已全面深入到乡镇,向农户累计发送各类农业信息548万条次,开通农网广播、农信通1.0万户以上。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无到有,2007年发展到80个,总会员达到15.65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发展各种专业大户3200户,带动农户8.48万户。四是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技术和面积推广从无到有。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30个,认定面积45万亩。五是科学施肥新技术从无到有。80-90年代陆续推广化肥深施45万亩、配方施肥面积60.6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显著,水稻玉米单产提高10%以上。近年来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近10万亩。六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库、渠、道绿化带基本农田建设面积6万亩,建沼气池76000户。七是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达7多万人,占从业劳动力的50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总人均纯收入近50%。八是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从无到有,近二年全市实现土地流转1.2万亩,占农村承包耕地的4%。九是2003年以来开展了农业执法,规范农产品资料市场,农民能购放心农产品。十是农民种植科技水平大提高。农业完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5192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0多人,转移率达31.25%。
4、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变,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
从温饱面向市场,大批农民发展劳务经济谋生致富,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协会、科技示范户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党的政策引导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农民不再为能吃饱饭而整年操劳,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99%的农户由小洋房和砖瓦房取代了毛草房和泥土房,购置了家用电器,随着通讯和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07年与1978年相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0元增加到4860元,增长39.5倍;全市人均粮食达到353.9公斤,人均植物油产量由7.85公斤提高到48.35公斤,增加40.5公斤。
5、农业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这30年,农业部门加强了对农业综合技术的研究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作物优质栽培高产技术、抓科技高产示范推广、种植制度、育秧育苗、良种推广、科学施肥、病虫综防、重点增产技术、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等技术的深化完善和大面积的推广,技术重点实现重大改革和突破,粮食品种不断更新优化,农田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一批农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有效促进了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
这30年,杂交水稻和玉米的引种及新技术示范推广,使宜都粮食产业稳步发展。1978年我市杂交稻示范推广刚起步,而到2007年,全市推广杂交水稻8万亩、杂交玉米12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97.58%、89.33%,推广粮油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30万亩。同时大办科技兴粮高产示范片,全市培育种粮大户3000户,种粮面积3。2万亩,完成10万人次种粮农民的技术培训。配方施肥面积60.61万亩,农田保护性耕作近10万亩,提高了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水稻和玉米单产分别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10-13%。1985年以来还推广了水稻宽窄行条栽、增窝增株、水稻三位立体栽培强化栽培,水稻育秧育苗(经历了温室两段秧到地膜、地膜育秧、地膜两段秧、旱育秧、有盘抛秧、无盘抛秧);玉米双行双株、玉米肥球育苗、玉米人工去雄受粉、玉米地膜全覆盖栽培、小麦小窝疏株密植、化肥深施、叶面喷施等重点技术。
6、农业生产条件有很大改善提高。
全市化肥施用量69007吨,比1978年19535吨增长2.5倍;塑料薄膜使用量328吨、农药使用量1167 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5.2倍、84.7%。机电排灌4.74万亩,农村用电量9657(万千瓦小时),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8.3倍、4.0倍;有效灌溉面积31.9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0.60万亩,分别比占耕地的37.1%、24%;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