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政治

如题所述

第一单元

 

1、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这种承诺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角色和责任的关系: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意味着一种责任。例如:子女的责任是孝敬父母;学生的责任是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朋友的责任是忠诚互助互谅;陌生人的责任是扶危济困;普通公民“位卑未敢忘忧国”;社会成员应该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4、为什么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不能对自己负责,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对自己不负责,就要对不负责任造成的后果负责。

5、①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回报的权利和付出代价,回报包括了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应该更看重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付出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受到责备和处罚。②一旦选择了责任就要义无反顾承担。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应该把它当成不可推卸的责任,全身心投入,同样能把事情做得出色。

6、承担责任的意义?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7、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8、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是怎样的?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9.、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者利益相互依存。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10、怎样关爱(班)集体?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

11、怎样承担社会责任?①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②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③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④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应承担起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前四点可以回答:如何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12、怎么评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行为?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面对责任不言回报与代价。

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既承担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得到提升;我们的行动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活动中来,有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对我们的启发(体会):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关爱社会,完善自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发扬奉献精神,不言代价与回报,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3、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约定守时、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④勇于认错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4、什么是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我愿意、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1 5、中学生如何自觉承担责任?要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反思中会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责任,更好的履行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6、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①信守承诺,勇担过错;②自觉承担责任。

17、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①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②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③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第二单元   第三课:

 

1、中国的地位和形象: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认可。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当今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年(大约从1956年到2050年左右)。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最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具体原因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等。   面对更多的挑战,我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成)

7、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共同理想)。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8、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9、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为什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增强。

12、为什么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ƒ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13、怎样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①就是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只有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ƒ党的基本路线是党何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什么是新型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l 5、中学生怎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三个尊重”);②宣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③与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不法行为做斗争。

16、爱国统一战线: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l 7、什么是“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是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8、香港、澳门回归后的意义: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完全正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19、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0、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四个决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四个决不”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第四课

 

三个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一个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一个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一个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两个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①在开放的世界无论什么国家,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②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对外开放的作用是: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3、对外开放要注意的问题?(前两点是怎样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①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②要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③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④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前三个为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④农村人口多:⑤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⑥人口分布不平衡;⑦男女性别比失衡。

6、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一样)。只有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0、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①污染物排放总量大,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垃圾围城、江河水质变坏)。②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加重。③农业水质、土质污染突出,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④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引发自然灾害)。

11、自然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且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浪费严重。

12、怎样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4、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5、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①积极学习、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②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及时关闭不用的电器;少打的士,多坐公交,少开汽车,多走路;多走楼梯,少坐电梯;购物自备购物袋;少用一次性用品),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③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16、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7、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18、为什么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④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⑤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20、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关系怎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要依靠人才,而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必须以教育为基础。

21、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我国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③当今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22、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举措有哪些?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③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五课:

 

1、中华文化的总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3、中华文化的影响: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4、中华文化的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和道德伦理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对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8、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新民主主义时期(即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即建设与改革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9、青少年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④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⑤青少年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实际行动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06
nul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