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类似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

如题所述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代: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山中问答

唐代: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4
类似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如下: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第2个回答  2017-07-3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

人们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

与它的意境相符的诗句有: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仿佛没有了去路。突然出现了柳色深绿,花光红艳的山村

第3个回答  2017-10-10
类似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意思是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这句诗无疑是写景的,是王维诗作风格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句。王维字摩诘,晚年崇尚佛法禅理,其写景诗中颇有禅意。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用我们现代人的话讲,王维的诗赌起来很有画面感。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译文对照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第4个回答  2017-12-05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唐代田园诗人王维〈终南别业〉;此二句可以有两个角度的理解。
一、先从原诗来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由全诗观之,略叙自己中年之後信仰佛学之道,晚年住在南山边上。兴致一来往往独自上山去,其间的领略的美好感觉,徒然只有自己了然於心。常常沿著河道往山上走,走到水源尽头,已经难以继续前行;但这正好是我坐下来看著云朵由山腰浮漫而上的好时机。偶而也会遇到砍柴的老人,分外兴奋,因相谈甚欢竟忘了回家的时间。
故若就全诗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应该是那种静谧无波的心境;即如网友已经提出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两者确实差堪比拟。
二、然因此二句极其有名,经常被後代的文人雅士单独摘录,来暗示、宣示、表示自己的企图心;竟慢慢地延展出「有志之士,不会受到当前困阨环境所干扰,仍然会如『云起』一般地创造风起云涌的事业」之意。
故提问者寻找的是类似於原诗意境者,则如已有网友的回应;或若是仅援引此二句以示个人的不甘雌伏;那麼,我会以李白「行路难」来呼应。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劒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全诗,约可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以宫中盛大的酒宴开场,但价值不菲的美酒佳肴却引不起诗人的食欲,因满心盼望能有拔剑奋起,一展长才的机会,而今却只落得环顾四周,不知所终的茫然。
第二章以冰塞黄河堵住自己欲渡之心,雪暗天际令登太行山无法成行表达不遇的无奈,於是学著太公闲钓溪上,或有偶遇文王的契机;困乏而睡,竟然在梦境里,如伊尹般地乘船来到了太阳旁边。颇有抖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抑郁寡欢之意。
第三章回应第二章,引啸而叹:路途充满险阻如欲渡冰塞之黄河啊!充满险阻的路途亦如雪暗太行山啊!到处遍布著令人误入歧途的岔路。如今想效法太公、伊尹的目标还在吗?差幸诗人尚存的纯真,又很自信地说:一定会有像是「驾著船顶著大风、冲过大浪,并高挂船帆,航行在苍茫大海上」的机会!
结论:
综观上述,若如後世援引者用以自我期许那般,将王维诗中「云起」的概念延伸、扩大、振起,则以上两组诗句,其「句法」虽一者为格律严谨的五律;一者为放旷自然的乐府诗,颇有出入。但其「寓意」确实都具有:不为眼前困境所束缚,仍能保持开阔胸襟、昂然奋起等激励人心的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