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人的衣服

清朝女人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清代区分旗女与汉女的装扮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发髻。旗女梳旗髻,初期是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的两个抓髻,带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因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俗称“小两把头”。这种发式是用本人头发梳成,无法戴分量重的金银首饰。“小两把头”的出现,是从实用出发的,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发式也出现了由小到大,由实用型向着美容、美饰的审美型发展。“叉子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它运用一种新型的梳头工具——发架,发架有木制的,也有铁丝拧成的,形似横着的眼睛架。梳头时,先固定头座,再放上发架,把头发分成左右两把,交叉绾在发架上,中间横一长扁方(插在发架的两个孔内),然后用针把发稍和碎发固定牢,戴什么样的首饰都捉得住。两把头后面的耳边的垂发梳成扁平状,末端用发带束起,微微上翘,形似燕尾。年轻的戴艳丽的珠宝首饰,显的朝气活泼,年老的首饰选质地高贵的,体现其端庄与稳重。到清代末期,风行头套式的“大拉翅”发型。“大拉翅”是一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个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裱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在一边。大拉翅取代了用发架梳的两把头,据说还是慈禧太后的独创发明。清代旗人女性的法式经历了“小两把头”、“叉子头”、“大拉翅”都有明显的满族传统特色,点缀这几种法式的头饰也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扁方: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的主要首饰,它长约32-35厘米之间,宽4厘米,厚0.2-0.3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一端似卷轴,梳“叉子头”或“大拉翅”起到横向连接的作用,其质地有金、银、玉、翠、玳瑁、珍珠、宝石、檀香木等。在扁方一寸宽的狭面上,能制做出花鸟鱼虫,瓜果文字等惟妙惟肖的图案,旗人妇女戴扁方故意露出两端的花饰,有的还在扁方一端的轴孔中垂一束绿穗,走起路来,行动有节,增添女人端庄美丽的的仪态。簪:也是装饰“叉子头”、“大拉翅”的主要首饰,大多以珠宝镶嵌而成,头花也是旗人妇女常用的装饰品,因其花朵大,覆盖面广,戴在“两把头”正中,显得富丽堂皇,立春戴绒春幡,清明日戴绒柳芽花,端阳日戴绒艾草,中秋日戴绒菊花,重阳日戴绒茱萸,冬至戴葫芦绒花。流苏:流苏与古代八大首饰中的步摇极为相象,其形式多种多样,顶端有龙凤、雀头、蝴蝶、鸳鸯、蝙蝠等。
汉族妇女的发型与满足妇女绝然不同,是在脑后梳髻,俗称“盘头”或“挽”。这种平髻多戴黑绒布帽和遮眉勒,发型低矮而贴体,更显得低眉顺眼的含蓄气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3
满人入关之前因为工艺很落后所以服饰大都很简朴,不怎么穿丝绸,因为大都穿不起,主要是皮毛之类。清代之后受汉族影响,通过不断借鉴吸取逐步华丽。清朝装扮无论男女其实都不是很好看,主要往实用上面发展。男人发型不想提,中国之耻。但衣服比较接地气,但整体上比较简洁耐看。衣服上,满人妇女直筒式宽长袍,中庸范,由窄袖后来发展到宽袖,没有腰身,内着裤,沉稳干练。汉人妇女上衣下裙子,裙子类似马面裙。上衣由紧身到后来慢慢肥大。比较温婉。发型上,都丑死,没有好说的,满人妇女发型突兀而木讷,严重欠缺协调之感,总体比较呆板,有开始的简单到后面顶着拼盘一样板子的花里胡哨,很low很怪异,到清末,头上的板子比脑袋还要大,有点恐怖,总体上发型比较头重脚清,死角多。汉人妇女,发型丑,老,还土。跟老太太差不多。发型堆在脑后,比较圆润,但还是丑。没有唐的大气,也没有宋明时的自然和美观。总体来讲,清以后的汉女人,无论发型还是服饰在美感上都大大倒退了,款式也变的非常单一。但实用性强。当然,清代无论汉女还是满女,衣服款式都比较单一,只是颜色和花纹十分丰富。清代的首饰制作工艺大都继承明代工艺,满人贵妇的首饰尤其宫廷首饰甚至皇帝龙袍,都显示了汉人工匠高超的手艺,其中点翠工艺发展到了顶峰,现在多数清宫剧里的妃子头上,基本都有点翠首饰。清代汉人妇女首饰不止是黑绒布帽和遮眉勒,私以为下面那个网友十分智障,不仅智障还十分偏见,甚至审美都有问题。大拉翅非常丑,说句实话,不仅形状很怪异,重点是,太,大,了,又宽又高头重脚轻无可救药。说好看,我良心痛,谢谢。还有两把头叉子头什么的,一般般,到也不丑所以不喷了。另外,明代出土文物中的女人首饰其华丽精致,工艺精湛,样式之多,比起清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今故宫博物馆里明陵出土的皇后点翠凤冠,其华美精致依旧是众多明清文物中最为出众的。明清是中国工艺发展高峰,明代的东西依旧有研究价值,不能因为明王朝嗯垃圾,而忽略那些有研究价值的东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9
带有蝴蝶袖的旗袍
第3个回答  2013-09-19
旗人 有钱的财主穿旗袍 没钱的包生农 就随便破衣服破穿
第4个回答  2013-09-19
旗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