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如题所述

二战后,日本对整个社会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政治上,解散了日本 军队,建立民主政治,实行法制;经济上,解散财阀,有效地控制垄断,分散股份,分割大企业;实行土地改革,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经济生活中,政府进了行有效的干预。可以说,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 “奇迹”,有其客观因素,但政府的经济行为在主观因素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政府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定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政府的经济计划主要是预测未来、通报情况、协调关系,引导企业更好发展,而不是具体操作和发号施令。日本产业政策的形成、发展和成功的关键是日本存在一个 “官民协调体制”,或称之为 “政府与产业协调”的经济体制。战后日本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5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建立自主产业体系。为实现这个 目标,一方面统制进口和限制对内直接投资,实行产业保护政策;另一方面在财政金融和产业组织政策等方面,采取必要手段,对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植。这些政策在 50 年代后期获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产业自主,国民经济开始高速 增长。 第二阶段是 6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在现有产业结构重新工业化的 同时,逐步实施外贸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建立与国际相适应的产业体制。在这期间,日本实现了完全就业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工业化,增强了出口竞争力。与此同时,扶植产业的政策已经过时。另外,随着企业大型化,还 出现了环境污染和垄断企业支配市场等弊端。因此产业政策必须有一个大的调整。 第三阶段是 7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加强竞争,反对垄断,保护环境。伴随着石油危机而来的国际间产业调整,日本又进行了新的产业调整。70 年代初对四大公害的批判,使自然环境服从产业发展的政策转向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的产业政策。 1977 年 《禁止垄断法》的修改,加强了对垄断企业的限制,并使其成为产业政策的中心。 第四阶段是 8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转变经营轨道,扩大内需,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随着贸易摩擦加剧,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实现以国际协调为目标的产业调整,日本政府正力求几十年来的经济运行轨道的转变,从出口主导型产业体系转变为扩大内需型产业体系。同时提出 “技术立国”的口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战后日本经济从 1956 年开始起飞,经济增长率持续多年达到 10 %左右,而工业增长率高居 15 %左右。 1956 年,经济恢复到战前最好水平,当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大约有 240 亿美元,是美国的 1/15 ,德国的 1/2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70 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第 35 位。在日本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按美元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看,大致是在 1966 年超过英国, 1968 年超过法国和西德,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到 80年代后期,已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当今世界,到处是日本产品的入侵,日本产品以其质量过硬,款式新、技术高、价格便 宜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市场。其汽车、机电产品、高性能电子 计算机等领导着国际新潮流。 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循环经济在中国已经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发达国家所未经历过的,让我们更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健全法规体系 循环经济作为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法律因其自身固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可以对循环经济进行观念表达?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日本是全世界制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的先行者,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制定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更是从法制上确定了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中国已制定了一些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但是,当前中国环保法律仍然是基于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过分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某些条款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如在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方面,关于废弃条件的设置?强制回收的建立?回收和回用率的确定?经济刺激机制的系统化和可操作化?循环信息的公开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立法规制?中国必须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利用其强制性来督促企业和民众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行为? (二)完善政策机制  中国已经实行的环保经济政策有排污收费制度�1�0排污许可证制度�1�0治理污染的排污费返还和低息贷款制度以及综合利用产品的减免税制度等,但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1�7应该用更具实效的经济激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和国民进行循环经济实践,采用价格�1�0税收�1�0信贷�1�0征费等手段,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和国民自愿发展循环经济�1�7例如,对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应给予减免税收�1�0财政补贴以及信贷优惠等政策�1�7同时,利用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及其他惩罚性措施来促使企业自觉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保投入�1�7另外,还要加快改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促使地方政府建设循环型社会�1�7    (三)突破技术瓶颈  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1�7近年来,中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还相对滞后,有关技术信息的渠道也不尽畅通�1�7  中国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1�7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1�0能量梯级利用技术�1�0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1�0“零排放”技术�1�0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1�0回收处理技术�1�0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1�0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1�0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1�7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1�0治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1�0技术推广�1�0宣传培训等�1�7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1�0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1�7    (四)贯彻“5R”原则  2005年3月,在阿布扎比召开的世界“思想者节日论坛”上,规范了循环经济理念,首次提出了从3R向5R转变的循环经济新思想,即再思考(Rethink)—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经济理论,减量化(Reduce)建立与自然和谐的新价值观,再利用(Reuse)—建立优化配置的新资源观,再循环(Recycle)—建立生态工业循环的新产业观和再修复(Repair)—建立修复生态系统的新发展观�1�75R理念的创新在于增加了再思考与再修复的新理念,并把原3R的理念进行了延伸与拓展�1�7中国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随着循环经济理论的更新而不断地创新理念�1�7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5R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更要不断地努力,绝不能松懈�1�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3
我认为,日本有一个良好的契机——朝鲜战争。当时日本是战败国,国内经济不咋样,但美国给日本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当时一美国军官,要求日本制造布匹和面粉,给在朝鲜的美国士兵提供食物帐篷和衣物,但日本人却说他们没工厂,那个美国人就说了:"没工厂我们美国人帮你建造,没资金我们美国人提供。”当时的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加上日本人勤学好问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我国应注重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公务员用车、减少冗官、鼓励投资、多和有钱的国家搞好关系,从中捞点好处。
第2个回答  2013-07-23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
历史上,日本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得以重建并发展起来,特别是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和繁荣。把其阐述为以下几点:第一,日本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第二,美国扶植日本;第三,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第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教材的阐述如蜻蜓点水式简略,总有种言犹未尽之感,笔者认为有必要作更为具体而深刻地探究,让历史更为鲜活生动,让学生更能深入问题的本质
第3个回答  2013-07-23
主要是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和援助,采用新技术新科技来发展本国工商业军队被废除,改为自卫队,没有庞大的军费消耗值得借鉴、的是采用新技术新科技来发展工业生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