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如题所述

肾病综合症(NS)是一临床症候群,分为原发与继发两大类,皆由肾小球疾病引起。在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时,必须严格按照下列三步进行:①是否肾病综合症?②是否原发性肾病综合症?③是哪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症?
1.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肾病综合症由以下四个方面的临床表现组成: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大于3.5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可轻可重,严重时常伴体腔积液);④高脂血症(血清胆

固醇或甘油三脂增高)。前两条为诊断所必需,只有①②③、①②④或①②③④齐备时,肾病综合症诊断才能成立。
大量蛋白尿是导致肾病综合症各种表现的基础。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且原尿中部分白蛋白在近端小管上皮中降解(每日可达10g),即刺激肝脏代偿性增加蛋白合成,若这一代偿合成仍不能补足蛋白丢失及降解,即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至皮下形成水肿,甚至胸、腹腔出现体腔积液。肝脏代偿合成蛋白并无选择性,在增加白蛋白合成的同时,也增加了脂蛋白的合成。脂蛋白分子量大不易从尿中丢失而蓄积体内,且大量蛋白尿时脂蛋白降解酶的辅因子因分子量小也从尿中丢失,使酶活性下降而脂蛋白降解减少,这双重因素导致了高脂血症。
因此,准确测定尿蛋白量是诊断肾病综合症的前提,尿蛋白定性或尿蛋白半定量不能替代尿蛋白定量检查。
2.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肾病综合症诊断成立后,还必须除外先天遗传性疾病及全身系统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症,才能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能引起肾病综合症的遗传性肾脏病不多。在儿科,主要见于先天性肾病综合症,包括芬兰型及非芬兰型,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此病常在新生儿(芬兰型)或婴幼儿期(非芬兰型)发病,呈现肾病综合症及进行性肾损害,数年后即至终末肾衰竭。此病发病率不高,国内罕见,应根据发病年龄、临床病理表现及家族史来诊断本病。在内科,能引起肾病综合症的遗传肾脏病更少,仅见于极少数alport综合症病人。Alport综合症的遗传方式呈异质性,多为性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年已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报道。此病在10岁前发病,以血尿(100%病有血尿)、蛋白尿(多为少量蛋白尿,仅极少数呈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症)、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并常伴神经性耳聋及眼疾(球性晶体及黄斑病变)。本病属性染色体显性遗传时,家族中男性病人病情常明显重于女性,男性多于30岁死亡。肾脏组织电镜检查证实本病主要病变在肾小球基底膜,可见增厚与变薄的基底膜相间,在增厚的基底膜中致密带变宽并纵向劈裂成网,故根据疾病临床表现(肾、耳、眼病变)、病理特点(基底膜病变)及家族史,诊断本病并不困难。
能继发肾病综合症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却很多,应十分小心地一一除外。如何发现这类继发性肾病综合症?以下两点可提示:①事先已知病人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且知该病可继发肾小球损害,病人在此系统性疾病中出现肾病综合症应首先考虑为继发性肾病综合症。②事先并未发现全身系统性疾病存在,病人仅以肾病综合症就诊,也不要贸然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断,仍必须依据病人年龄、性别特点考虑有关系统性疾病可能,仔细做相应检查。例如:婴儿肾病综合症应仔细检查有无先天性梅毒,青中年女性肾病综合症仔细检查有无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老年肾病综合症应仔细检查有无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淀粉样变等)及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第②很重要,常被没有经验的医生忽略。
常见的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肾病综合症主要有: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好发于少年儿童。有典型的皮疹,可伴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常在皮疹后1-4周出现血尿及蛋白尿,部分病人呈现肾病综合症,肾组织病理多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区有IgA及补体C3呈颗粒样沉积。典型皮疹能提示本病诊断,肾穿刺病理检查能进一步帮助诊断。
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常有发热、皮疹(蝶形红斑及光过敏)、口腔粘膜溃疡、关节痛、多发性浆膜炎及多器官系统(心、肾、血液及神经等)累表现。化验血清补受体C3下降,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肾脏受累时部分病人呈肾病综合症。临床呈肾病综合症的狼疮性肾炎病理多属IV型(弥漫增生型)或V型(膜型)。狼疮性肾炎必须依靠肾穿刺病理检查分型。
糖尿病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患糖尿病数年才会出现肾损害,最初呈现白蛋白尿,以后逐渐进展成大量蛋白尿,出现肾病综合症时糖尿病病程已达10年以上。此后病情进展更快,3-5年即进入尿毒症。本病典型病理表现为结节性或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由于出现肾病综合症前患者已有10多年糖尿病史,故此肾病不易误诊、漏诊。
肾淀粉样变性病 好发于中、老年。淀粉样变性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前者病因不清,主要侵犯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及神经;后者常经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病,主要侵犯肾及肝脾。肾脏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出现肾病综合症。此病确诊需做组织活检(牙龈、舌、直肠、肾或肝活检)病理检查,病变组织刚果红染色阳性,电镜检查可见无序排列的细纤维为病理特点。
骨髓瘤肾损害 好发于中、老年,男多于女。常有下列表现:骨痛,扁骨X片穿凿样空洞,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增高,蛋白电泳M带,尿凝溶蛋白阳性,骨髓瘤可致多种肾损害,当大量轻链蛋白沉积肾小球(轻链蛋白肾病)或并发肾脏淀粉样变性病时,临床往往出现肾病综合症。依据上述典型表现确诊骨髓瘤不难,骨髓瘤病人一旦出现尿异常,即应做肾穿刺明确肾病性质。
3.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基础病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断成立后,还必须明确导致其发生的基础肾小球疾病,因为不同的基础病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因此必须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
导致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类型有以下5型:
微小病变(MCD) 好发于少年儿童,尤其2-6岁幼儿,但老年又有一发病高峰。患者男多于女。本病起病快,迅速出现大量蛋白尿,而后近乎100%病例呈现肾病综合症。镜下血尿发生率低(15%-20%),无肉眼血尿,也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严重水肿时可有一过性高血压及氮质血症,利尿后即消退)。
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 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有前驱感染者(占50%)发病较急,可呈急性肾炎综合症(约占20%-30%),否则常隐袭起病。肾病综合症发生率非IgA肾病高于IgA肾病(前者约30%,后者约15%),而血尿发生率IgA肾病高于非IgA肾病(前者近乎100%,后者约70%;肉眼血尿发生率前者约60%,后者约30%)。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则随肾脏病变由轻而重逐渐增多。此型肾炎在我国发病极高,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半,其中IgA肾病及非IgA肾病又各约12,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中约13病例系由该型肾炎引起。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CGN) 又称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有前驱感染者(约占60%-70%)发病较急,可呈急性肾炎综合症(约占20%-30%),否则亦隐袭起病。常呈肾病综合症(约占60%),伴有明显血尿(几乎100%有血尿,肉眼血尿20%),疾病常持续进展,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约50%-70%血清补体C3持续下降,对本病诊断有提示意义。
膜性肾病(MN) 好发于中老年,男多于女。隐袭起病,肾病综合症发生率高(80%),部分病例有镜下血尿(约占40%),但无肉眼血尿。疾病进展缓慢,一般在发病5-10年后才开始出现肾功能损害及高血压。但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文献报道肾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30%-60%。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隐袭起病,肾病综合症发生率高(约占50%-75%),血尿发生率也很高(约75%),可见肉眼血尿(约20%)。本病确诊时常已有肾功能减退及高血压。此外,本病还常出现肾性糖尿等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
在已知上述各种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后,即可试从临床表现推断病理诊断,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中:①发病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从小至老依次为MCD(儿童、少年)、MsPGN及FSGS(青少年)、MCGN(青壮年)、MN(中、老年)。②起病情况:起病急、临床呈单纯肾病综合症者,主要为MCD;感染后急性起病并呈现急性肾炎综合症者,主要为MsPGN及MCGN;隐袭起病多为MN及FSGS;而MsPGN及MCGN在无前驱感染情况下也可隐袭起病。③血尿:感染后3日内出现肉眼血尿者多为IgA肾病;无肉眼血尿,乃至无血尿者主要为MCD及MN。④肾功能不全:MCGN肾功能不全出现早、进展快;MN肾功能不全出现晚、进展慢;FSGS及重度MsPGN确诊时已多有肾功能损害;而MCD及轻度MsPGN肾功能常正常。⑤其他:IgA肾病血清IgA水平可能增高;MCGN病人血清补体常持续降低。
由于肾小球疾病有下列特点:一种病理类型可呈现多种临床表现,而一种临床表现又可来自多种病理类型,二者之间广泛存在着交叉联系,所以绝不可能完全推断正确。一般来说,临床医师根据临床表现推断病理类型的最高准确性也只有60%-70%。因此,要准确地作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基础诊断,仍必须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
肾病综合症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症候群,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脂症。引起肾病综合症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 中国医学健康网原发性与继发性肾病综合症虽然有共同的临床表现,但在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两者必须作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如微小病变性

肾病、膜型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1)微小病变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型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3)膜增殖性肾病,多发病于30岁以前,起病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患者伴有高血压。
(4)系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及轻、中度高血压。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青少年,多数患者几乎都是隐匿发病,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症,其次是镜下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继发性肾病综合症
继发性肾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比如系统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肾毒性物质、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妊娠毒血症以及肾移植慢性排斥等等。但临床上常见的只有少数几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为多见。
(1)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常见于年轻女性,往往表现为多器管损害,如关节疼痛、发热、面部蝶形红斑、肝脏及心血管系统病变等。血中可找到红斑狼疮细胞,血浆球蛋白明显升高。
(2)糖尿病肾病多发于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和肾脏损害相平行。
(3)肾淀粉样变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男、女、往往有慢性炎症或慢性化脓性疾病病灶。
(4)紫癜性肾炎多发于青少年、发病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冬季可多见,血尿是过敏性紫癜肾肾脏受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4
肾病综合征诊断: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根据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水肿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较容易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应注意进一步诊断Ⅰ型和Ⅱ型诊断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时应对原发病进一步诊断只有对原发病诊聪楚治疗才能得力如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肝炎的诊断治疗肿瘤的诊断治疗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等实验室检查除针对肾病综合征检查外应根据不同病因有选择性的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糖尿糖的检查寄生虫的检查血尿酸检查红斑狼疮的检查等以便对原发病进行诊断原发继发Ⅰ型Ⅱ型诊断不清时须依赖肾活检加以区别肾病综合征鉴别诊断:
     1.紫疫性肾炎 儿童多见皮疹紫癫关节痛腹痛及便血是其特点儿童易合并肠套叠血尿蛋白尿及水肿等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有时先出现肾炎的表现后有皮疹或紫癫出现或皮疹紫癫过后一段时间方出现肾炎的表现最长可间隔3个月给诊断带来困难易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该病的早期血清中IgA增高皮损处做皮肤活检可见到毛细血管壁有IgA沉积肾活检多为系膜增殖性肾炎且有IgA沉积在系膜区半月体沉积在系膜区亦较常见糖皮质激素对紫病有效但对紫癫性肾炎疗效差  2.狼疮性肾炎 多见于20~40岁女性其中20%~50%呈现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患者多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尤其面部蝶形红斑
最据诊断价值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及抗Sm抗体阳性血中可找到狼疮细胞血清蛋白电泳a2及λ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检查主要IgG增高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皮肤活检真皮破坏是其特点  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缔组织病可单独存在肌炎主要累及四肢近端横纹肌压痛肌无力肌肉萎缩表现慢性炎症疾病吞咽肌受累可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呼吸肌受累可呼吸困难发组甚至窒息易出现雷诺现象多发性肌炎同时累及皮肤称皮肌炎皮炎可局限呈弥漫性红斑斑丘疹脱屑性湿疹甚至剥脱性皮炎皮损易出现在眼睑鼻梁两颊前额手背及关节周围皮肤呈暗紫色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易累及肾脏部分病例呈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抗pm-1抗体和加.J0-1抗体检查有助于区别其他结缔组织病  4.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是一种胶原性疾病偶可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先有雷诺现象继之面部及手指肿胀僵硬皮肤增厚活动受限吞咽困难血清γ球蛋白及IgG增高抗核抗体阳性  5.Wegener肉芽肿 本病有三大特征即鼻及副鼻窦坏死性炎症肺炎及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发病顺序为先鼻部病变其次为肺部病变继之出现肾脏损害血清 λ球蛋白高IgG及IgA增高  6.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又称糖尿病肾病多发生在糖尿病史10年以上患者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未得到满意控制患者易出现糖尿病肾病  7.多发性骨髓瘤肾病 部分患者先出现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而后出现骨痛出血倾向贫血及骨骼病变易误诊为原发性肾脏疾患所以肾病综合征遇到下列情况应怀疑本病:①年龄40岁以上②贫血严重贫血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相称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③高尿酸血症④高钙血症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时应及早反复骨髓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  8.淀粉样肾病 分原发和继发后者多继发于慢性感染如结核麻风或慢性肺化脓症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数同时有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肝脾肿大巨舌皮肤苔薛样熟液性水肿早期仅有蛋白尿一般1~5年出现肾病综合征确诊依赖刚果红试验和肾活检  9.恶性肿瘤所致的肾病综合征 各种恶性肿瘤可通过免疫机制发生肾病综合征所以对肾病综合征必须认真进行全身检查若发现淋巴结肿大胸腹部肿块均应考虑肿瘤引起肾病综合征应积极证实原发肿瘤存在部位以便及早明确诊断
第2个回答  2013-08-04
  根据大量蛋白尿(>3.5g/24h)、低蛋白血症(<25g/L)、水肿、高脂血症,而又能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作出诊断。Ⅰ型和Ⅱ型鉴别诊断要点:Ⅰ型:无持续性高血压、离心尿红细胞<10个/HP、无贫血、无持续性肾功能异常、蛋白尿常为高度选择性、尿FDP及C3测定值在正常范围。Ⅱ型:常伴有高血压、离心尿红细胞>10个/HP、及肾功能异常,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可以不典型。尿FDP及C3测定值往往超过正常,蛋白尿为非选择性。选择性蛋白尿的检查方法,一般是选择一分子量较大(如IgG或IgM)及分子量较小(如转铁蛋白)测定其肾清除率,然后计算其比值,此比值即为选择性指数,如IgG清除率/转铁蛋白清除率<0.1为高度选择性。0.1-0.2为中度,>0.2为低度选择性,中度和低度选择性均为非选择性。因测定选择性指数较麻烦,目前多以测定尿C3而代之。在诊断时必须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一、紫癜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往往具有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易混淆。紫癜性肾炎一般有过敏性紫癜的病史及过敏性紫斑或皮疹,镜检镜下血尿明显,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经过不一,重者迅速发展成肾功能衰竭,轻者自愈。肾活检可发现小血管炎,这一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二、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非常相似,但糖尿病肾病者多见于成年。有糖尿病病史及血糖、尿糖、糖耐量异常,同时眼底多有微血管瘤。激素治疗效果差而且糖尿加重。多伴有持续性不同程度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红细胞多不增加。
三、红斑狼疮性肾炎 某些红斑狼疮主要表现是肾病综合征,而体温、皮肤及关节炎特点不一定存在,尤其是年青女性必须鉴别。狼疮性肾炎病人狼疮细胞及抗DNA抗核因子阳性,血清补体,尤其C3水平降低,易伴有心脏改变及胸膜反应,对难鉴别者作肾活检查组织有助于判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09
雷诺现象(RP)也称雷诺综合征。特点是肢端接连出现苍白、发组和潮红三相反应,多发生于上肢,两侧对称,也可累及下肢,或同时波及上下肢,偶尔发生于耳朵、鼻端、颊部或领部。常因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发作时先手指发凉、皮肤明显苍白、发僵,甚至手指活动困难,同时有麻木和针刺的感觉,继而颜色加深,呈深红色或青紫色,严重时部分指甲也发组,之后皮肤颜色变浅,呈弥漫性潮红,跳动感觉增强,最后恢复正常。反复发生的雷诺现象可使局部发生溃疡、萎缩、硬化以至坏疽。但更多见的是手指(足趾)的各种营养变化,往往指端变尖或柠状,指甲也可以扭曲变形。
第4个回答  2019-04-02
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肾病综合症最基本的特征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即所谓的“三高一低”,及其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