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描述的是哪一个皇帝统治时期的事情?

如题所述

水浒传描述的是宋朝宋徽宗赵佶统治时期的事情。

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

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在位期间,爆发方腊、宋江等领导的民变。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

扩展资料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是宋神宗第十一子。次年正月,宋神宗正式赐名,十月,赵佶被授为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

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后,赵佶被封为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年),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的身份被进封为端王,开始出阁接受教育。绍圣五年(1098年),加封为司空,改任为昭德、彰信军节度。 

宋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

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祐、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于是改次年为建中靖国。

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为徽宗所采纳。

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徽宗时期始终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他们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作为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的幌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9

宋朝宋徽宗赵佶。

赵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宋朝第八位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政治形势一落千丈。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

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始立道学制度。

在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

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兵临城下,宋徽宗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扩展资料:

公元1100年初,宋哲宗病死。他没有儿子,皇位由宋神宗的儿子赵佶继承,他就是宋徽宗。

宋徽宗是一个极端荒唐的皇帝。他有六个非常宠信的大臣,就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和朱勔。这六个人操纵政权,狼狈为奸,专干一些残害百姓的勾当。百姓非常痛恨他们,骂他们是“六贼”。

宋徽宗喜欢过穷奢极欲的生活。蔡京就迎合他的心意,提出了一个“丰亨豫大”的口号,就是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大造宫殿园林。北宋政府历年积聚的财富,很快就被挥霍光了。

宋徽宗又派朱到江南一带搜括奇花异石、珍贵物品。百姓家中只要花木石头可供赏玩的,全被指名强取。在搬运的时候,官员拆屋毁墙,毫不顾惜。因此,无数百姓被害得倾家荡产。

朱把搜括来的花石等物,用大量船只运往东京,每十船组成一纲,称为花石纲。船夫也仗势欺压百姓,使运河两岸的居民受尽了骚扰。

官逼民反。就在北宋宣和年间,北有宋江,南有方腊,他们起来造朝廷的反了。

提起宋江,大家就会想起《水浒》中描写的梁山泊好汉的形象。可是,小说毕竟不等于历史,小说中所讲的人物和情节,跟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在现在山东梁山县,有一座梁山,梁山附近有一个大湖泊,叫梁山泊。北宋时期,黄河两次决口,河水流入这个湖泊,河面扩大了许多,周围达八百里。当地百姓靠在湖中捕鱼捉虾、采集蒲苇过活。

宋徽宗时期,官府见梁山泊有利可图,就收归公有,打鱼捕虾的农民要按船只纳税。官府每年要收十多万贯钱租税。很多农民交不起这样沉重的租税,无法生活下去,就在宋江领导下,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梁山上农民起义的首领,共有三十六人。据说,他们都是很有本领的好汉。起义军人数,估计至少有几千人,因为史书上缺乏记载,确切数字无法查考了。

到公元1119年,梁山起义已经闹得很红火,连朝廷都震动了。宋徽宗就下了一道诏书,向宋江招安,可是宋江没有理睬。

第二年,起义军打出了梁山,到现在的山东、河北、苏北一带作战,到处打击封建地主官僚。宋徽宗派人镇压,但起义军越战越强,他们采用流动战术,把官军打得晕头转向,不知道怎样对付才好。

就在这时候,南方又发生了方腊起义。有个叫侯蒙的官员,乘机向宋徽宗献计说:“宋江以三十六个人,横行不法,几万官军,没有人敢抵抗。不如招降宋江,叫他去打方腊”。

宋徽宗听了,很是高兴,就派侯蒙去办理招降。但是,侯蒙还没有来得及去,就生病死了。

公元1121年二月,宋徽宗命令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地方官张叔夜去镇压和招降宋江。张叔夜派人侦察起义军的动向,得知起义军在海州夺到十几艘大船,装载货物。张叔夜就预先埋下伏兵,引诱起义军在海边作战。

双方正在激战,埋伏海边的官军突然抢上船去,放火烧船。这时,埋伏在附近的其他官军也一齐杀了出来,把起义军团团包围。起义军走投无路,宋江只得投降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08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成书于元末明初。
第4个回答  2013-08-08
宋仁宗与宋哲宗时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