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H”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大“H”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呢

人才培养无法适应市场,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用人单位,教育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弱。
  日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08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指出了上述问题。报告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培养结构失衡,即学术型教育比例较大,应用型教育比例偏小,而且应用型教育又存在偏向学术和理论化的倾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大“H”型“双线制”人才培养的体系。

中国教育竞争力明显偏弱

  蓝皮书指出,在2007年度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对世界各国的全球竞争力的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从2006年的48名,下降为2007年的第54名,而高等及职业教育竞争力排名居第77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明显低于印度、巴西、俄罗斯,甚至是南非等国家。
  “由于人才培养无法适应市场,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用人单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作深入的反思。”报告进一步分析到,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培养结构失衡,学术型教育比例较大,应用型教育比例偏小,而且应用型教育又存在偏向学术和理论化的倾向。同时,报告指出,在机制设计上,这些问题要根本解决,就需要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完善“双线制”,加大应用型教育的力度,以完善我国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社会对不同体系人才层次的需求。而要完善“双线制”,对改变目前“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职业教育生被社会歧视的现状,国家必须在人事待遇上配套政策,给予“应用型”教育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同等待遇。

现行“h”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之弊

  报告还特别对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小“h”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了分析。通过该体系,居民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之后,便进入了人生第一次也可说是关乎人生命运的教育分流,一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进入普通教育系列,循着普通高中—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教育),为将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做准备;二是进入职业教育系列,一般循着职业高中(中专)—职业高等教育(大专生—本科生),直接为某一职业的就业作准备。
  由于目前职业高等教育最高只有达到本科教育层次,而普通教育系列已经达到了博士后教育的层次,因此,整个的中国人才培养体系好像是小写的英文字母“h”型,普通教育的腿长,职业教育的腿短,而且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缺乏沟通,两种教育系列的学生出来以后,就好似打上了社会身份“工人”和“干部或知识分子”的烙印,即使通过努力也很难有“身份转换”的机会。因为“工人”不仅存在社会主流意识的歧视,而且在这类人才的使用和待遇上也与“干部或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待遇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和鸿沟。

大“H”型“双线制”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指出现有培养体系弊端的同时,蓝皮书还提出了改善措施——大“H”型“双线制”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据悉,该新体系是基于人才的二分法基础上的一种人才培养体系构想。人才培养由并行的两条“体系”线组成:一条线是“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为各类学科的学术研究而培养专门研究人才的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则是专门为各种职业应用而培养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系。同时“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行“均衡发展、互相渗透”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
  报告还特别强调,大“H”型“双线制”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通过提升和规正“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层次,如在设置本科、硕士的培养层次上,还应逐步设立博士、博士后的培养层次,弥补小“h”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达到双线并行的协调发展态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