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早恋怎么解决

如题所述

青年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孩子要经过成长过程中脱胎换骨似的烦恼与痛苦,才能真正长大。

  异性交往:爱的修炼从青春期开始

  青春期,是孩子的烦恼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趋于成熟,但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又知之不多;思想上要独立,经济上又独立不了;充满对异性的渴望,心理又很封闭;理想与现实经常冲突…… 烦恼很多,特别是异性交往的困惑、亲子间的矛盾与冲突,常常使青春期的孩子苦恼。假如我们父母能与之沟通并正确引导,那么孩子的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就会少得多。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与异性交往,喜欢上一个异性同学,又往往怯于表白;表白了又害怕反而尴尬、疏远,更担心父母的不理解……孩子因此烦恼无比。

  确实有不少父母担忧孩子在异性交往中出问题,主要是:无心学习,成绩下降;偷尝禁果,少女怀孕;沉迷网恋,遭受性侵害……然而,所有这些是否表明孩子缺乏的恰恰是"爱"的教育?

  爱,是最美好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青春期学会如何进行异性交往,就是一种"爱的修炼"。孩子进入青春期渴望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这种心理需要,反而要打个问号了。再说,异性交往并非必然陷入恋情,更可能是同学、师生、朋友、合作伙伴等多种人际关系。学会与异性和睦相处,是对未来婚姻家庭的准备,也是对未来事业发展和社会人际关系适应的必要准备。

  那么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进行"爱的修炼"?如何预防各种行为偏离,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

  第一,要认识到青春期孩子向往异性交往,是青春期身心发育的必然。

  一方面,青春期结伙倾向明显,加入同龄人行列有助于青少年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喜欢小组和集体活动是正常的。异性交往,是培养正确的性别角色和健康性心理的必修课。另一方面,青少年情感丰富,情绪容易起伏波动,主要是由于思春心理出现。表现在注重自我形象,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求得到异性伙伴的肯定与接纳。

  因此,父母要关注孩子,应经常询问孩子对周围异性伙伴的印象如何,以了解孩子的情感倾向和所思所想。同时,父母可讲讲自己的青春期异性交往经历与故事,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注意,最好避免用"早恋"这样的字眼,因为这一时期的异性交往大多只是出于一种朦胧的爱慕心理。

  第二,要引导孩子懂得爱别人是一种神圣责任,而不是仅仅以自我为中心。

  异性交往,意味着学会对异性的尊重和爱护,意味着对异性的责任和义务。正如不能因为可能发生车祸而不让汽车上路,也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空难而禁止飞机上天。作为家长,不能总向孩子灌输异性交往的"害处",要公正地承认异性交往的益处和"异性间互补"的不可替代性。这样才具备与孩子谈论异性交往问题的前提,也才谈得上对孩子进行引导。

  父母应支持孩子与异性伙伴的交往,并可帮助他策划一些自发的小组或集体活动,也可让孩子邀请异性同学到家里共同学习或聊天。但父母要态度鲜明地指出:中小学阶段,都应尽量避免"一对一"的异性相处。父母还应与孩子协商约定异性交往的具体规则。

  第三,青春期是学习自律的关键期,成功的异性交往取决于自觉遵守规则。

  青春期异性交往有许多益处,家长应支持。而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是制定交往的规则,提醒孩子学会自律。遵守交通规则可避免车祸;遵循异性交往的规则,则能够避免各种烦恼、危机、事故、犯罪等,使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媒体报道的案例或某些电视剧的情节,发表各自的看法,增强孩子自我控制的意志力。在异性交往中善于自我控制,可有效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被性侵害的不良后果。另外,自控能力是建立在正确的知识观念基础之上的。家长还应该开诚布公,与孩子讨论与异性交往有关的问题。不必有什么禁忌,凡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摆到桌面上进行讨论和争论,必要时还可以查阅书刊或请教专家。

  第四,教导孩子学会抗拒诱惑,明辨是非,正确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青少年在异性交往中也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缺乏分辨力,或是被表面现象迷惑,就可能被社会上负面的东西欺骗或侵蚀。怎么办?一方面,父母在对待婚姻家庭、异性交往的态度行为上应该为孩子做出榜样;另一方面,要对孩子"信息透明",不要以为孩子看到、听到的都是正面的东西,就不会出问题,关键还是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地选择,要有能力自我保护。

  青春期是渴求爱的季节,爱是纯洁的、美好的!父母可用自己的情感和行动,引导孩子将"爱的修炼"进行到底,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爱的天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8
如果是家长,那么可以好好和孩子谈一谈,但是绝对不要强制孩子怎么怎么样,毕竟青春期的孩子是很叛逆的,你越是强制孩子做什么,可能得到的结果与预期的会完全相反。
如果是学生的话,我觉得应该分清楚什么才是喜欢,不要错误的将对一个人的羡慕当成喜欢,也不要因为青春期的叛逆而去轻易说喜欢,要知道喜欢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它同时也意味着相应的责任,这些责任有的并不是学生可以承担的起的,而且当学生毕业时,无论是怎样的山盟海誓都会化为乌有,很少有学校中的恋人可以走到一起,通常毕业就意味着分手。
其实早恋并不可怕的,只是一些人夸大了早恋的影响,但是要注意无论怎样都不能为了早恋耽误学业,毕竟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主
第2个回答  2020-08-24
青春期早恋心理咨询:易早恋类型
  1.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学生,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学生更容易发生早恋。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解释因为性格外向的人大多敢作敢为,敢于触犯校规,不安分守己,有适合自己的对象,就会大胆追求,并且相貌出众的学生,常常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尤其是漂亮的少女,往往经不起别人的追求,她们以被男孩爱慕为荣,听信甜言蜜语,很快陷入男孩子的情网。 
2.喜爱文学、有文艺才华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由于受环境熏陶,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喜欢用书中、歌里的浪漫情节来类比自己的生活,效仿艺术家笔下的主人公,追求理想的爱情天地。加上他们有某个方面的才华,常被异性羡慕,故很容易获得爱的信息。
  3.性格软弱、虚荣心强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部分人以女生多见,她们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找了男朋友,便觉得有了依靠,她们把自己附属于一个男孩,因此,很容易成为男生的爱情俘虏。而那些虚荣心强的女生,大多是由于强烈的虚荣心,使她们乐意接受男孩子的殷勤、赞美以及小恩小惠。有的学生是出于“攀比”心理 ,而走上早恋的。她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有了男朋友,进出于电影院、舞厅、酒馆等,于是,也不甘落后。 
4.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常不受老师欢迎,在学习上很少受到特殊关心,也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从而根本不会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于是,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转向爱情,转向社会,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这些学生大多不以班上的同学为追求目标,尤其是女生,常找社会青年。
  
5.缺少家庭温暖和爱护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人常见于家庭感情破裂 、离婚、受继父继母虐待,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得不到温暖,生活在一个冷漠、压抑,甚至受辱的环境里。于是,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解释渴望得到他人温暖,而异性的抚慰正可以弥补这一点,使他们尝到了爱情的甘甜。
  
6.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接触些不三不四的人,或者与他们一起玩的朋友都是早恋者,在旁人的教唆和指使下,也大胆效仿,正如古人云:近墨者黑。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强调早恋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有的学生集上述几种情况于一身,也不一定会发生早恋;有的学生在一个偶然机会,便掉进了情网。故不能为了“防微杜渐”而机械地用这些教条去对号入座,而要善于发现早恋的先兆,如在学习、劳动、课外活动中有异常表现;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甚至逃学,情绪不稳,时儿春风得意,时儿乌云满天,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上课思想不集中;对老师、家长反感,从而回避他们,喜欢打扮、讲究发型、衣着,爱看言情小说,摘抄其中精彩的情爱描写,哼流行歌曲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抓准时机,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天若有情天亦老,心有寸草心忧少!
第3个回答  2019-05-31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体内激素分泌旺盛,开始对异性产生很大的兴趣,甚至发生早恋,这个阶段最好的方式是适当的引导和教育,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或者过度教育。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家长可以采取间接引导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喜好,从孩子的角度进行切入。比如有的青春期孩子喜欢看电影,那么就可以寻找一些有意义的青春期电影或科普影音,邀请孩子共看,同时和孩子自由讨论,引导孩子形成良性的价值观,减少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家长对于青春期教育了解得比较少的话,建议先自行学习相关知识,在这方面,一些专业性的科普讲堂和教学对你的帮助比较大。
第4个回答  2013-07-18
青春期早恋是正常的,如果不做什么越轨的事情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痛过了才会放手,青春期又是叛逆期,所以你越是反对强迫他们,他们就越是反抗,越要恋;另外多和孩子交谈一下爱情的定义。
希望有用,个人见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