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的正确填写方法

如题所述

填写籍贯的正确方法有:填写出生地、自治区的简称等。

一、填写出生地

一般填写出生地。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县。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县/县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省级和县级、镇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区划(地级市)名称。把如今的行政划分地对照祖辈的长久居住地。

二、自治区的简称

填写省市或者行政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需要注意的是籍贯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并不是现在住的地方。也不是户口本的所在地,而且籍贯一般都是从父籍,个别从母系的。这个要因人因事而异。

籍贯的由来:

在古代,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也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职业,如“盐户”“军户”等。北魏诗歌《木兰诗》(作者:佚名)中木兰家就是军户,所以“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同一种户役的人户都编入一份册籍。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如“乡贯”“里贯”。

唐代魏徵等编写的《隋书·经籍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籍贯合在一起,指一个人的出生地(贯)和家庭徭役种类(籍)的登记文件。北齐魏收写的《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太兴弟遥,……迁冀州刺史。遥以诸胡先无籍贯,奸良莫辨,悉令造籍。”

不是说胡人没有出生地,而是没有注册。《魏书·宦官列传》(北齐魏收):“石荣籍贯兵伍,……”即其籍编于军队。从魏晋时期开始,国家对籍贯加强掌控,以避免徭役和赋税的流失。《魏书·食货志》(北齐魏收):“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指出当时籍贯的漏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