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西方经济学》第六版 问:试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问:试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这题怎么个叙述啊!

通货膨胀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反之,在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下降的经济现象则被定义为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的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通货膨胀是一个动态的时间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其次,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不是指价格水平的轻微上扬,而是指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即物价水平的总体上涨,并且上涨的幅度是显著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物价水平的上涨有公开的形式,也有隐蔽的形式,比如在实行物价管制的情况下,表面上不存在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但却存在着严重的短缺,这实际上是通货膨胀的隐蔽形式,可以称之为隐蔽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通货膨胀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通常会对经济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通货膨胀对收人以及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再分配的影响
  在出现平衡的和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每一种商品、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劳动的价格都会按同一比例上升,人们的货币收人和财富的市场价值也会按相同比例上升,在此情况下,通货膨胀不会对人们的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在经济中出现非平衡的或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情况,通货膨胀首先会对拥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他的收入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他的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会下降,即实际收入水平会下降。伴随着实际收入水平的下降,对于拥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平会相应下降。但是,对于那些货币收入不固定即货币收入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相应上升的人来说,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会从通货膨胀中受益。例如,在伴随着通货膨胀而相应扩张的行业中工作的劳动者,他们的货币收入增长通常会走在物价水平上涨之前;在有强大的工会支持的行业中工作的工人,他们的工资合同中通常都订有工资随生活费用(CPI)的上升而相应增加的条款,即所谓工资收入指数化。即使没有这样的条款,由于背后有强大的工会支持,他们的工资水平也会伴随物价水平的上升或快或慢、或多或少地提高。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对储蓄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储蓄者的收入水平下降,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价值的下降必然会使储蓄者手中的存款价值或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降低。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通货膨胀率为100%,而储蓄者的利息并不因此而增加,那么这就意味着储蓄者手中的存款价值每年会损失50%。用不了多少年,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货币财富就会不值几文。
  再次,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还会将债权人的一部分财富再分配给债务人,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使债务人获得意外收益。例如,债务人A向债权人B借款100万元,约定一年后每年还本付息10万元。但在此之后,包括工资在内的价格水平每年上涨100%,虽然A每年仍然要向B名义上支付10万元的本息,但实际上A的借款成本每年都会下降50%,因为在工资水平也按100%上升的情况下,A只需要用过去一半的劳动就可以偿付10万元的借款。显然,债务人A从通货膨胀中获得了好处,但债权人B的利益却遭受了损失,因为他现在所“享受”的利率水平实际上是负值。
  由此可见,通货膨胀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实现了收入和利益的再分配。在不知不觉中,通货膨胀将固定收入者手中的财富转移到非固定收人者手中;如果利率不与价格指数挂钩的话,它还会将储蓄者手中的财富转移到投资者或银行手中,将债权人手中的财富转移到债务人手中。当然,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即非平衡的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下降或出现通货紧缩时,它的经济影响正好相反。
  实际上,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他们的经济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经济联系中,他可能既是储蓄者又是股票持有者,既可能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利率既可能是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的,也可能不是。诸如此类,在此情况下,非平衡的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对于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既是客观的,也可能是随机的,而不会刻意地剥夺某些人的财富并将它转送给某些其他特定的人群。

  (2)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价格是一种市场信号。在一个竞争性的经济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他们都会根据价格信号的变动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从而使资源配置发生改变。在一个不存在通货膨胀或低通胀的经济中,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很可能会减少对该种商品的消费而增加其他替代品的消费;如果消费者预期该种商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上升,他则可能会增加对这种商品的当期消费。例如,当人们预期房地产的价格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上升时,他们可能会作出果断的决定:现在就购买一套住房。反之,如果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很可能会增加对该种商品的消费而减少其他替代品的消费;如果消费者预期该种商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下降,他就会减少对这种商品的当期消费,而等待价格的下降。生产者也会根据该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作出类似的反应:增加或减少产量。在这里,市场机制不仅有效地调节着消费,也调节着生产。但是,当通货膨胀爆发以后,作为市场信号的价格会发生扭曲,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无法从频繁变动的价格信号中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也无法区分相对价格的变化和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在此情况下,价格信号的失真意味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失灵,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者的生产行为都可能发生紊乱,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
  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还会扭曲货币的使用。在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的情况下,货币的实际利率为负值,这时,人们会降低对货币的信任度,与持有货币相比,消费者和生产者更愿意持有消费品和存货。显然,消费者和厂商不断购进消费品和投资品,不是为了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和增加生产投资,而是为了避免货币贬值所造成的损失。中国在1988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以及随之而来的抢购风,导致人们肓目购物消费,以至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很多商品已经不知更新换代了多少次,而很多家庭还在使用着那时候抢购的过时的洗衣机、电视机,穿着那时候抢购的已经落伍的西装和棉毛裤。显然,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如果扭曲了人们对货币的使用,就难以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也难以使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或经济效率的降低。
  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社会的影响相比可能是更为直接的和轻微的,如果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冲击一旦扩大和波及到整个政治社会,引起社会各阶层利益和力量对比的改变,那么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就是不可避免的。

  (3)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和长期中对产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短期内,如果通货膨胀率较低,那么通货膨胀与产出水平就是正相关的,即是说,在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经济增长速度也会相应加快,因而产出水平也就比较高;相反,在存在通货紧缩即价格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通常比较慢,因而产出水平也会比较低。通货膨胀与产出之间的这种正相关的关系仅仅表现在短期内,而且以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为前提。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例如超级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或是恶性通货膨胀,这种正相关的关系也许就不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8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会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