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不要给我复制、500字左右、高手来拿分、多说一句、不要那么干巴巴的、拿数字来说话、数据来源也标清楚。

我国贸易进出口现状; 1.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垄断经营权的逐步取消。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拥有外贸经营权的国有外贸企业享受独有的配额和许可证优惠,这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能享有的。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依然享有这一优惠。然而,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市场经济一个最根本的特征是平等竞争,任何经济主体都不能享有垄断特权。这样,国有外贸企业配额和许可证垄断的逐步取消便势在必行。而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有外贸企业垄断经营权的取消是其中重要条件之一。因为世贸组织要求其成员不应由于所有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否则就构成了歧视。这样,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所享有的配额和许可证优惠的逐步取消便在所难免,因而将面临着更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2.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使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当前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正在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进出口企业正在经历着从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允许有能力经营外贸业务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开展这项业务。不仅如此,我国已允许国外企业在我国开展进出口业务。这样,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其中还有来自国外的跨国公司。可以想见,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在新世纪将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大的竞争压力,其生存环境是越来越困难了。 3.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挑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并无自己的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的是“买断制”和“收购制”的经营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其他所有制的外贸经营企业和工贸联营企业的不断涌现,国有外贸企业的货物来源便日益成为一个问题,国有外贸企业“买断制”和“收购制”的传统经营模式已出现了危机。可以断言,如果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未来能否生存都成为问题。 4.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过剩。世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过剩给意欲拓展国际市场的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无疑增加了难度。而且,在有限的世界工业品销售市场上,各国各地又都千方百计地进行争夺。这一争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而更加激烈。世界范围内的货币金融动荡尚未彻底消除,许多国家的币值仍然低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我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势必给国有外贸企业拓展出口市场造成更大的压力。我认为,这种局面迄今为止并未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尽管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已出现了反弹,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因而,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挑战是巨大的。而当前我国外贸出口所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可总结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贸易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近两年来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又进一步调动了外贸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探讨。 1.外贸体制改革后,要强化宏观调控措施。1994年,国家对外贸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统一政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平等竞争的新机制。实践证明,新机制的推行,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促使企业放开经营,到市场经济海洋中去求生存、求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外贸方面微观搞活的欲望很强烈,而宏观调控措施还不够有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要在宏观指导下发展规模企业。现在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难度不小,一是规模小,无固定货源基地;二是各自为政,抬价抢购,削价竞销;三是对外经营秩序有待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宏观指导下发展规模经营,即按照不同地域、不同层次或大小相当的企业组成外贸企业集团。联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以省专业公司为“龙头”和市、县公司组成“专业外贸集团公司”;或跨行业组成贸工、贸农、贸技、贸贸集团公司。集团成员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可以相互协作,增强实力、一致对外,共同发展,并为今后发展跨国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更好条件。 2.外贸企业要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 外贸体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后的外贸体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外贸企业则要改变过去体制沿袭下来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得发展。 当前省内外贸企业可分为三个层次或者三种类型:即省级专业外贸公司、市级专业外贸公司和县外贸公司。外贸体制改革后,省级专业外贸公司仍处在龙头地位,不同的是由原来的定向组织货源变成按价值规律组织货源。市级专业公司在经营中原来处于上下衔接的位置,外贸体制改革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目前,县外贸公司经营最为艰难,原来只为省、市级专业外贸公司提供货源,外贸体制改革后,要单独开展对外贸易,难以寻找客户。从以上问题看,外贸企业在新旧体制的过渡期,经营方式也应作相应的转变。一是将原来计划经济的经营方式转变到市场经济经营方式上来,即按价值规律办事,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二是将原来外贸公司一级依靠一级的经营路子,转变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平等竞争”方面上来,变被动为主动,变“坐商”为“行商”、积极主动地到市场上寻找信息、寻求客户、敢于和强手竞争。三是由过去一个市场转移到两个市场上来,即过去开展对外贸易,只在国内市场组织货源,现在既要利用国内市场又要到国际市场上去,通过考察,并参与举办各种展销会、洽谈会,寻找外商。既要在国内市场组织货源,还要到国际市场上组织货源,开展对外贸易。 3.随着汇率、利率、税率改制,外贸企业要增强相适应的能力。 外汇汇率,国家原来实行的双轨制;外贸出口贷款,享受的是优惠贷款利率;税率,实行的是退税制,即国家拿钱退给出口企业。汇率、利率、税率“三率”对外贸企业的优惠和实施,都是为了鼓励外贸企业多出口、多创汇,属政府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三率”也必然要市场化。1994年,国家推出的金融、财税、计划、投资、外贸等各项改革,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对外贸企业来说,一定要顺应这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改革后的汇率,财税政策和规定指导外贸工作。要预测汇率变动,抓住有利贸易机会。改革后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的汇率,银行按当日汇价实行结汇,售汇制。实行这一新汇率制以来,外汇汇率基本是稳定的。当然,基本稳定,并不是没有变动。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很多诸如供求关系,各国币值的变化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9
12月27日,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该次论坛以“稳外需,促进开放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有100余名代表出席。商务部副部长定钟山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对外经贸大学举办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邀请诸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稳定外需,促进开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很有意义。我代表商务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借此机会,围绕论坛的主题,我向大家简要地介绍2009年我国外贸的情况,2010年我国外贸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同时,也和大家共同探讨我国外贸中长期发展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2009年我国外贸情况

2009年是我国外贸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对外贸易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

为什么说今年是最为困难的一年呢?主要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最大、冲击最大的是开放型经济,是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需求严重不足。今年1月份我国对外贸易下降了29%,一季度下降了25%,到6月份下降23%,7月份之后下降幅度逐步收窄,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外贸出口会下降16%左右。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今年我们遭受“两反”、“一保”的涉案金额翻了一番,达到120亿美元左右,案件数也翻了一番,而且这个势头还在蔓延当中。

为什么说我们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呢?首先,我们完成了保市场、保份额的任务。今年国务院确定我国对外贸易的目标任务是“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我认为国务院的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今天可以说,我们已完成了这一目标任务。去年,我们国家占世界国际贸易的8.86%,今年预计在9 %以上,我国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第三,应对贸易摩擦取得积极成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今年化解了许多贸易摩擦问题,包括特保和其他的贸易救济措施。

总的来说,今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企业和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关于2010年我国外贸的主要目标任务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对外贸易目标任务是保份额、调结构、促平衡。我们判断明年外贸形势会更复杂,任务会更艰巨,要完成全年任务很不容易。

形势更复杂表现在:一、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二、国际需求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三、我国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尤显重要;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面对的压力加大。

任务更艰巨就是既要实现保份额的目标,又要做好调结构、促平衡的工作任务。调结构、促平衡,不仅是明年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一项长期的工作目标。中国现在是一个贸易大国,这没有疑问,即便今年不是第一位,作为第二位,也是贸易大国。但现在我们是大而不强。为什么不强呢?因为我们的发展不平衡,外贸结构需要调整。

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我认为,只要国内外的形势不发生重大变化,明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的增长是完全可能的,保市场的目标任务也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三、关于中国外贸中长期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我国外贸发展如何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

首先,外贸发展的战略定位值得认真研究,要研究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对提升国际地位的作用,等等。

其次,外贸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式也需要深入研究。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式。我们的前辈花了三十年的时间,使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相当不容易,应当高度评价、高度赞扬、充分肯定。那么,未来我们外贸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那就是,继续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

第三,如要实现外贸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调整贸易结构,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外贸发展的协调性,要增强我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与此相关还要研究外贸发展战略支撑、战略举措,等等。

总之,中国外贸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强科学规划,继续努力工作。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2个回答  2013-07-19
发你邮箱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