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十一帝陵和东汉十二帝陵被盗取过吗?有的详细列举一下。

如题所述

有被盗过。

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连吕雉的尸体都遭到奸污。据说是当时看到吕后的尸体就像生前一样,所以盗墓者才起了淫心。

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

最大的浩劫在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为了筹集军饷,他们将目标指向了茂陵。这次盗掘茂陵地宫,起义军搬运了3天,或许是宝物太多以至于大量的金银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围。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

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扩展资料:

西汉的帝王陵墓为何几乎全部都被盗挖过。

西汉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代。汉民族就形成于这个时代,汉民族的名称也由此而来。由于秦代仅存在了十五年,因而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应该说是完成于西汉。西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到平帝刘衎,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

除文帝和宣帝分别葬于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上外。其它九个皇帝葬就葬在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这九座帝陵东自高陵县马家湾乡,西至兴平县南位乡,东西一线排开,绵延百余里。

由东向西依次为:景帝阳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

西汉帝陵的形制比较规整。据《汉旧仪》及《皇览》等书记载,西汉帝陵一般占地7顷,墓冢修筑于陵园中心,高12丈。

地下墓室深13丈,墓室为方形,通向地面有四门,四门设置联剑、伏弩等暗器,以防盗掘。死者口含蝉形玉石,身着金缕玉衣(用金丝连缀玉片而成的葬服),纳于贵重的梓木棺(称为梓宫)中。

梓宫外随葬车、马、丝绸、金银、玉石、珠宝、米谷、兵器、货泉、器皿等。然后四周堆垒层层上好的柏木,木头皆向梓宫,即所谓“黄肠题凑”。文献的这种记载,已有不少被考古发掘所证实。考古工作者曾对汉太上皇陵及宣帝杜陵进行钻探,发现其陵墓各有四条墓道。

对高祖长陵、景帝阳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等陵园进行测量,发现其平面均为正方形,门阙在四面墙垣正中。

由此可知,西汉帝陵的基本模式为:地下墓室为方形,墓宫四方中央开门(称羡门),由此四门通往地面四条道路(称羡道),四条羡道又向墓冢四周延伸出四条道路,四条笔直的道路直通四周围墙正中的司马门,门外有巍峨的双阙。

整个陵园布局的构思简洁明快,线条洗练。位于陵园中心的墓冢呈复斗形,上小下大,沉稳注重,一派肃穆景象。

西汉帝陵的地下墓室,至今未正式发掘。但从河北满城发掘的西汉中山王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镶玉漆棺,北京大葆台发现的由一万五千多根柏木堆垒而成的黄肠题凑汉墓,可以推知帝陵的金缕玉衣、黄肠题凑之奢华。

史载汉武帝的金缕玉衣,更在玉片上别出心裁地雕缕出龙凤龟麟等吉祥的动物形象,这些当然是诸侯王望尘莫及的了。

作为帝陵的一整套礼制建筑,寝殿、便殿、陵庙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西汉奉行“日祭于寝,月祭于庙,四时祭于便殿”的陵寝制度。

寝殿摆放亡者的神座,守陵人要像奉生者一样,“日四上食”。便殿里存放皇帝生前的衣物器皿,四时于此祭祀。陵庙放死者牌位,每月要从便殿中取出皇帝生前的衣冠,到陵庙中祭祀一番;陵庙每年还要举行二十五次祭祀,其中有一次特别隆重的太牢祭祀。

寝殿、陵庙与帝陵密不可分,因而其位置一般距帝陵很近。汉初高祖依秦制,将寝殿,便殿建于陵园之内,惠帝以后,将之移于陵园墙垣之外,但距离不远。陵庙,除高祖、惠帝庙建于长安城、文帝庙在长安城南外,自景帝开始,便改为在陵旁立庙了。

在帝陵旁设置陵邑,以保证陵园各项用度及陵区的繁荣,是西汉前中期一度奉行的制度。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为消弭东方的反抗势力,大量迁徙关东豪强到关中,其中很多人被迁至长陵。长陵邑人口最多时达到18万人。至元帝时,为缓和社会矛盾,才废止了迁民实陵的制度。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连号称最节俭的文帝霸陵,盗墓者也可以获得不少珠宝。

上行下效,大批皇室成员、贵族、文武大臣、地主、商人,也动用巨大的财富来经营自己的地下乐园。西汉这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几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帝国竟以它的大部分的社会财富去修造大大小小的坟墓。

帝陵的营建如此煞费苦心,却难逃盗劫和兵火。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的霸、杜二陵。因此,今日人们所见西汉帝陵,墓冢仍高大雄伟,地下的墓室中恐怕已是面目全非了。 

说白了,这些帝王陵墓,无论建得多么奢华,无论耗费了多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最终,都逃不过历史的兴衰成败,在刀兵水火盗墓贼等各种劫难中,一次次被破坏。

参考资料:人民网-汉武帝茂陵:西汉王陵之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7

是的,被盗取过。

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赤眉军 董卓 曹操 

资料: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高潮。

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

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

扩展资料

西汉十一帝陵的位置

据记载,东汉12陵除献帝禅陵在山阳(今河南焦作)外,其他11陵,或在雒阳(洛阳)故城的东南,或在雒阳故城的西北。大体可以肯定的,只有位于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今河南孟津)的光武帝原陵。

另外10个陵,具体位置均未能确定。据记载,从明帝显节陵开始,不置陵邑,不建庙,陵园四周不筑垣墙,改用行马(临时性的竹木屏篱);坟丘前建石殿,石殿前建神道,神道两旁列置成对的石象石马。东汉开创的这种陵寝布局,为以后各朝所沿用。

西汉十一帝陵的陵墓形式

在西汉陵中,文帝霸陵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开在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余10陵都在地面上夯筑高大的覆斗形坟丘。坟丘一般底每边长150~200米,顶高20~30米左右。

当时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皇后埋在帝陵东边,后陵规模略小。

从景帝阳陵开始,帝后坟丘的四周均筑起夯土垣墙,每面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陵园内还设寝殿,陵园旁设庙,陵园外有大批陪葬墓。

东汉帝陵

西汉时期寝殿一般建筑在陵园之中,庙建于陵园之外,大规模的祭祀典礼多在庙中进行。东汉把这一礼仪移置陵园中。东汉明帝时,把每年元旦公卿百官会集贺皇帝的礼仪和八月举行的"酎祭"一并搬到陵园中。这样,宗庙的地位开始下降。

为了适应陵园中举行祭祀的需要,陵园建筑也增添了新内容,开始在陵前建筑祭殿,还在陵旁建筑悬挂大钟,以便祭祀时鸣钟。东汉陵寝的这一变化,正是为了把公卿百官和地方官员团结在皇帝周围,以巩固东汉的统治。

东汉陵园四周的建筑也与西汉相异,不筑垣墙,改用"行马"。通往陵冢的神道两侧还列置成对石雕。东汉开创了在神道两侧建置石雕生的先例,更进一步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一建制为以后各朝所沿用并发展了。

东汉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椁室,称为"黄肠石"。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0

西汉十一帝陵和东汉十二帝陵都被盗过。

西汉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代。汉民族就形成于这个时代,汉民族的名称也由此而来。由于秦代仅存在了十五年,因而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应该说是完成于西汉。

西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到平帝刘衎,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和宣帝分别葬于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上外。其它九个皇帝葬就葬在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这九座帝陵东自高陵县马家湾乡,西至兴平县南位乡,东西一线排开,绵延百余里。

由东向西依次为:景帝阳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

帝陵的营建如此煞费苦心,却难逃盗劫和兵火。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

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的霸、杜二陵。因此,今日人们所见西汉帝陵,墓冢仍高大雄伟,地下的墓室中恐怕已是面目全非了。

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初封东海公,后立为太子,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尊奉建武制度,不封后宫之家。为维护边境安宁,多次遣兵出击匈奴,后设置西域都护。他崇好儒佛,在洛阳建了白马寺

后世皇帝曾为明帝显节陵建制寝殿等。关于白马寺,是明帝所建。传说有一天明帝梦见金光闪烁的一个人,有六丈高,头顶上都是日月的光环,胡神称他为佛。

于是明帝派人向西域寻访,得到了经像。当时是由白马驮经而来,因此得名白马寺。明帝死后,起祗园在陵上。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筑。由此可想而知。当年的陵园建筑是相当宏伟壮观的。

根据历史资料,显节陵的地宫也极为奢丽。史书记载,地宫用虚文画着日、月、鸟、龟、龙、虎、连壁、偃月、神兽等。

显节陵曾经被盗。现在陵前留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明帝显节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周围陵墓星罗棋布,非常壮观。

扩展资料:

汉代帝陵分别分布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其年代约自公元前 2世纪至公元2世纪。

1970年以后,曾对西汉帝陵的方位和陵园形制作过调查验证,还发掘过西汉帝陵附近的陪葬墓。汉代帝陵的形制为中国古代皇帝的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帝陵制度有很大的影响。

西汉帝陵的形制有两类:一类是霸陵因山为陵的形式,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他10陵则属另一类,都筑有高大的覆斗形夯土坟丘,一般底部约150~170米见方,高约20~30余米,以武帝茂陵坟丘最大。

西汉时期寝殿一般建筑在陵园之中,庙建于陵园之外,大规模的祭祀典礼多在庙中进行。东汉把这一礼仪移置陵园中。东汉明帝时,把每年元旦公卿百官会集贺皇帝的礼仪和八月举行的"酎祭"一并搬到陵园中。

东汉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椁室,称为"黄肠题凑"。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代帝陵

三秦网-帝陵魅影——陕西盗墓大案风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6

是的,被盗取过。

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赤眉军 董卓 曹操 

资料:

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高潮。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

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

扩展资料

西汉十一帝陵的位置

陕西汉帝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十一帝陵,除文帝霸陵在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上,宣帝杜陵在西安市南郊的少陵原上外,其余9陵都在西安市北面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

考订后的渭北9陵,东西跨度50多千米,西起陕西省兴平市市区东北南位乡茂陵村,东至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依次排列着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帝长陵、汉景帝阳陵。

西汉十一帝陵的陵墓形式

在西汉陵中,文帝霸陵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开在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余10陵都在地面上夯筑高大的覆斗形坟丘。坟丘一般底每边长150~200米,顶高20~30米左右。

当时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皇后埋在帝陵东边,后陵规模略小。

从景帝阳陵开始,帝后坟丘的四周均筑起夯土垣墙,每面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陵园内还设寝殿,陵园旁设庙,陵园外有大批陪葬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汉朝的皇陵,在东汉末期基本就被盗掘一空在目前已发现并公布的皇陵中唐朝的有桥陵和乾陵(武则天陵墓)没有被盗,其它都被盗过;西汉的皇陵都被盗过,汉代灭亡之后,西晋曾一度统一了政权,但是马上发生了十六国大乱。从此,国家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秩序也非常混乱,很多大墓被偷盗,帝王的陵墓自然也难以保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