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如何测量降雨量为毫米的

每当收看天气预报时都会听播音员说:“某某地方将有雨,降雨量将在多少毫米之间。”想知道降雨量时如何测量的。

降雨量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为解开这个谜团,5日上午,记者来到济南市龟山地面气象观测站一探究竟。
  观测站的值班人员乔仁明向记者介绍了人工测量雨量的过程。“这个上下粗细相同的直桶就是雨量桶,它的直径和高度,都是气象学家经过科学实验后确定的。每当天上下雨时,雨水就经过上面的圆孔,流进这个桶里的玻璃杯。每隔3个小时,我们把玻璃杯取出来一次,倒进这个标有刻度的雨量杯里。降雨量有多少,就统计出来了,然后把数字上报到气象台。打个比方,就相当于在雨天的时候把一个杯子放在外面,等下雨结束后,量一下水柱的高度是多少毫米,就是我们所说的降雨量的毫米数。”
  记者看到,除人工测量雨量之外,现在雨量的测量还实现了自记式测量,分为虹吸式及翻斗式两种。前者是将记录表卷在记录筒上,筒由时钟装置推动,轴心垂直,每天自转一周。当雨水进入虹吸式雨量器时,它将雨量器内的浮子提起,浮子带动笔尖在记录表上画线;后者是一对承接雨水的斗状容器置于一个支点上。当其中一个承雨斗载足相当于0.5毫米的雨量时,受重力的作用侧翻,并倾出雨水。另外一个承雨斗则立刻继续承接雨水。翻斗之际接通了电路,发出信号到附近的自动记录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1
下雨的时候把一个筒子放在雨里,有刻度,雨停后,看下就完拉,但在气象局更先进,但都是这个原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