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吗?

如题所述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所以不是指汉朝的服饰。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

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 ,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扩展资料

“汉服”不是指“汉朝服饰”,而是指“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汉民族服饰传统延续了超过3700年的时间。其间汉服随时代变迁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样式,但其最主要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

按照我们汉服复兴者做出的定义,汉服是指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这近四千年中,在华夏民族(汉后又称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 (汉服)"是从夏商周到明朝,在"华夏-汉"民族主体人群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明显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总体集合。

作为华夏民族的“皮肤”,汉服深刻地烙印在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代表了这个古国民族华丽,优雅,博大的气质。

古中国一样,汉服的基本形制为东方世界提供了标准,今天中国及东亚很多民族的民族服装,如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都受到了汉服的影响;而韩国韩服和日本和服更是直接由汉服发展而来。汉服不仅是汉族的,中国的汉服,更是亚洲的,世界的汉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汉服不单纯指的是汉朝的服饰,它指的是中国汉族传统服饰。


最近几年国内兴起了汉服热,很多人在旅游景点的时候,应该会看到许多穿着汉服的人,在大城市里能有这样传统的服饰,显然是另外一种时尚,而现在大家也逐渐开始接受汉服之美。但很多人却不明白,觉得汉服就是汉朝服饰,其实并非如此,汉服指的是中国汉族传统服饰。


汉族传统服饰有许多款式,这种服饰的发展更是历经4000多年,从21世纪开始便已经出现。跟别的国家有所不一样,汉族服饰所体现的是当地风俗,以及审美风格的不同,同时也展现了华夏民族的不俗服饰。它的出现更是传承了我国古代服饰工艺,汉服有十几种部分,比如说领、襟、带等,有直领对襟衣,斜领右衽衣。

经过时代的发展,如今汉服的款式已经有了很多变化,更有礼服以及特种服饰的分类,当然也有一些大家平常穿的,也就是常服。现在有很多女孩特别喜欢穿齐胸襦裙,这种服饰其实也是上衣下裳制,因为它属于常服,所以在大街上大家应该四处可见。因为这种服饰能够较好地凸显女性身材之美,所以深受女生青睐,而穿着汉服的女生在发型上也会有所改变。


总的来说现在的汉服,是在从前汉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款式,更符合现代人的穿着,它的出现也使汉服体系变得更加现代化。

第2个回答  2018-07-26
  不是的,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族人装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还有配饰如蔽膝、披帛、袜、帔、香囊(香包)、剑、绶、印、笏、牙牌、革带、玉带、銙、腾蛇等等 。腰饰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鱼、佩牌、佩带饰等饰物 。储藏汉服的家具被称为衣箧,挂汉服的衣架称为衣桁 。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准确的说:汉服是指华夏-汉民族的服饰,从传说的黄帝开始“垂裳而治”,往下约四千年,一直到明朝,这期间汉族所穿的日常、礼仪方面的服装,都可以称为汉服。而汉朝的衣服,当然也是汉服的分支。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不同时期的汉服是有区别的,但宽袍大袖的特点一直保留下下来,唐以前的着装相对开放,特别是唐朝达到顶峰,女士可以穿性感暴露的服饰,而在这个时候,汉服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到现在,这些地区也能看到汉服的痕迹,当时称为:唐服、唐装(注意,不是满清的褂子)到宋朝后,理学的发展禁锢了女性,着装开始保守,也开始大范围的裹脚。  元朝,由于民族压迫,汉服发展进入停滞,汉人的服装相对简单,但蒙古人并没有强迫汉人易服。明朝时,恢复汉唐服饰,并有所发展,成为汉服最后的绝唱。  残暴的满清进入中原后,利用屠杀和剃发易服来压迫汉人,汉人不能再穿汉服,而要和满人一样穿马褂和旗袍,导致现代有人错误的称马褂为“唐装”,事实上,满人的衣服和汉服以及唐朝压根没有关系。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6-05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正式存在汉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