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钢筋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如题所述

加工钢筋的基本规范是钢筋加工过程必须遵循的标准,具体规定如下:

1、钢筋加工宜在专业化加工厂进行。

2、钢筋的表面应清洁、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应在加工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除锈后如有严重的表面缺陷,应重新检验该批钢筋的力学性能及其他相关性能指标。

3、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

4、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HPB300 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 及RRB400 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调直过程中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

5、受力钢筋的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圆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 倍。作受压钢筋使用时,光圆钢筋末端可不作弯钩;

(2)光圆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 倍;

(3)335MPa 级、400MPa 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 倍;

(4)直径为28mm 以下的500MPa 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 倍,直径为28mm 及以上的500MPa 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 倍;

(5)框架结构的顶层端节点,对梁上部纵向钢筋、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弯折处,当钢筋直径为28mm 以下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2 倍,钢筋直径为28mm 及以上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6 倍;

(6)箍筋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6、除焊接封闭箍筋外,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作弯钩。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拉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本规范第5 条的规定;

(2)对一般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对有抗震设防及设计有专门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 倍和75mm 的较大值;

(3)圆柱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两末端均应作135°弯钩,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 倍;

(4)拉筋两端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10 倍。

7、焊接封闭箍筋宜采用闪光对焊,也可采用气压焊或单面搭接焊,并宜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焊接。焊接封闭箍筋下料长度和端头加工应按不同焊接工艺确定。

多边形焊接封闭箍筋的焊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箍筋的焊点数量应为1 个,焊点宜位于多边形箍筋中的某边中部,且距箍筋弯折处的位置不宜小于100mm;

(2)矩形柱箍筋焊点宜设在柱短边,等边多边形柱箍筋焊点可设在任一边;不等边多边形柱箍筋应加工成焊点位于不同边上的两种类型;

(3)梁箍筋焊点应设置在顶边或底边。

扩展资料:

钢筋加工的主要工序是非常重要的,工序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施工细节,才能保障最后的质量。

1、钢筋调直

盘圆钢筋的调直,一般采用卷扬机或绞磨拉直,也可用钢筋调直机调直,调直后的钢筋,按配料单被剪断成需要的长度。对部分20mm粗径钢筋,多在工作台上用人工扳正,矫直。其余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

采用卷扬机拉直钢筋时,其调直冷拉率:I级钢筋为4~6%,Ⅱ级钢筋为l.3%,一般至少要拉到钢筋表面浮皮脱落为止。在不得采用冷拉钢筋的结构中,钢筋调直冷拉率不得大干l%。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

2、钢筋切断

钢筋切断采用钢筋切断机作业。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积误差。为此,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明情况。

热处理钢筋,可用机械剪断,不得用电弧切割(放张剪断除外),以免因打火烧伤钢筋导致低应力脆断。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应根据钢筋用途不同,分别符合有关规定。

参考资料:西充县人民政府-《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参考资料:深圳坪山-钢筋加工的主要工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9

加工钢筋的基本规范是钢筋加工过程必须遵循的标准,具体规定如下:

1、钢筋加工宜在专业化加工厂进行。

2、钢筋的表面应清洁、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应在加工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除锈后如有严重的表面缺陷,应重新检验该批钢筋的力学性能及其他相关性能指标。

3、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

4、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HPB300 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 及RRB400 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调直过程中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

钢筋加工的主要工序是非常重要的,工序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施工细节,才能保障最后的质量。

1、钢筋调直

盘圆钢筋的调直,一般采用卷扬机或绞磨拉直,也可用钢筋调直机调直,调直后的钢筋,按配料单被剪断成需要的长度。对部分20mm粗径钢筋,多在工作台上用人工扳正,矫直。其余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

采用卷扬机拉直钢筋时,其调直冷拉率:I级钢筋为4~6%,Ⅱ级钢筋为l.3%,一般至少要拉到钢筋表面浮皮脱落为止。在不得采用冷拉钢筋的结构中,钢筋调直冷拉率不得大干l%。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

2、钢筋切断

钢筋切断采用钢筋切断机作业。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积误差。为此,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明情况。

热处理钢筋,可用机械剪断,不得用电弧切割(放张剪断除外),以免因打火烧伤钢筋导致低应力脆断。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应根据钢筋用途不同,分别符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参考  西充县人民政府-《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6
看 03G101
第3个回答  2013-07-26
要看设计是按照什么图集设计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0
钢筋工程
5.1 材料要求
5.1.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检验报告单,并按规定分批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1.2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识;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痕和锈蚀现象。
5.2钢筋加工
5.2.1钢筋加工制作在现场进行,配置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和卷扬机用于钢筋加工。
5.2.2技术人员负责编制钢筋配料单,操作人员严格按钢筋配料单进行钢筋加工,确保尺寸正确。
5.2.3对特殊复杂部位钢筋,加工前应放大样,经复核无误后再进行加工制作,做到尺寸依图纸,操作按规范。
5.2.4严格按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执行,成型后的钢筋要挂牌分类堆放,存于钢筋棚内,并做好防锈。
5.2.5焊工须有上岗操作证,钢筋焊接施工前,应先进行钢筋试验焊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焊接。钢筋焊接接头按规范要求做抽样试验。
5.2.6箍筋弯钩应满足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5.2.7一级盘圆钢筋加工前先进行调直,冷拉率控制在4%以内。
5.3钢筋安装
5.3.1基础钢筋安装
5.3.1.1基础钢筋四周两根钢筋交叉点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每隔一根呈梅花绑牢,双向受力主筋的钢筋网,应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绑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5.3.1.2现浇柱、墙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下端,用90°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插筋位置应用钢筋架成井字形固定牢固,以免造成柱子钢筋位移。
5.3.1.3基础配有双层钢筋网时,应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螺纹φ14@1000,双向),以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和位置的正确。
5.3.1.4承台、承台连梁及防水底板钢筋均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接头百分率控制在50%内。
5.3.2剪力墙、柱(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的安装
5.3.2.1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均在绑扎前进行校正。
5.3.2.2剪力墙及柱(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接头位置按设计规定错开,剪力墙钢筋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柱(剪力墙边缘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根据规范及图集要求二者钢筋接头百分率均按不大于50%控制。
5.3.2.3箍筋加密区按规定布置,梁、柱节点内的加密箍筋事先按顺序布好。箍筋弯钩重叠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之间成八字形。柱(剪力墙边缘构件)箍筋端头完成135°,平直长度不小于10d。5.3.2.4柱钢筋控制保护层采用塑料定位卡卡在柱主筋外皮上,间距为1000mm,以确保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5.3.3梁钢筋的安装
5.3.3.1流程:主筋穿好箍筋,按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主筋→穿次梁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5.3.3.2主梁与次梁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主、次梁钢筋次梁钢筋置于主梁钢筋之上。
5.3.3.3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为25mm的短钢筋,短筋的设置间距≤1000mm。
5.3.3.4悬臂梁端部边梁的上部钢筋,布在悬臂梁筋的上部。
5.3.3.5梁箍筋的接头(弯钩重迭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力钢筋上。
5.3.3.6四角主筋用骑马式绑扣,使主筋与梁箍圆弧部分相吻合。
5.3.3.7距墙或柱边50mm为第一道箍筋位置。
5.3.3.8梁钢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接头百分率控制在不超过50%的范围内。
5.3.3.9钢筋接头位置:上皮筋接头留在跨中1/3范围内,下皮钢筋接头留在支座内,且满足锚固长度要求。
5.3.4板钢筋的安装
5.3.4.1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垃圾杂物清扫干净,根据设计间距用粉笔在模板上分好主筋、分布筋的安装位置。
5.3.4.2按划好的间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洞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5.3.4.3板下部钢筋不留接头,钢筋端部按设计要求锚固长度直接埋入支座。
5.3.4.4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在下排,长跨钢筋在上排。
5.3.4.5板上洞口尺寸≤300mm,一般将钢筋从洞边绕过,当>300mm时按设计要求设加强筋。
5.3.4.6双层网筋之间为保证上层筋的有效高度,采用设置几字形支撑筋,一般纵横向间距为φ10@600mm,撑脚长度不小于200mm。
5.3.4.7板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双向受力主筋的钢筋网,应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绑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5.3.4.8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5.3.4.9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5.3.5楼梯钢筋绑扎
5.3.5.1在楼梯支好的模板上,弹上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按设计图纸中主筋和分布筋的排列,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有楼梯梁,先绑扎梁,后绑扎板钢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5.4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
5.4.1质量管理点的设置:包括钢筋品种和质量;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弯钩朝向;焊接质量;预留洞孔及预埋件规格、数量、尺寸、位置;钢筋位移;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绑扎质量。
5.4.2预控措施:应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必须保证材料指标的稳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规范要求和基本常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严格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严格按照图纸和配料单下料和施工,弯钩朝向应正确;施工前应预先弹线,检查基层的上道工序质量,加强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查;对使用工具经常检测和调整,并检查焊接操作人员有无上岗证;对倾斜过大的钢筋端头要切除,焊后夹具不宜过早放松,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每批钢筋焊完后,按规定取样进行力学试验和检查焊接外观质量。
5.4.3成品保护措施:设专人看护,严禁踩踏和污染成品,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和修整钢筋,焊接前配看火人员和灭火设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