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的四大常规检查正常值是多少?谢谢!

如题所述

呵呵,你问的四大常规是哪些啊?索性都给你粘上,自己找吧:
红细胞计数(简写RBC)
.正常值 男性:400~550万/mm3 (4.0—5.5×1012/L)
女性:350~500万mm3 (3.5—5.0×1012/L)
新生儿:600~700万mm3 (6.0—7.5×1012/L)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
正常值:男性:12~16克 (120—160g/L)
女性:11~15克 ( 110—150g/L )
新生儿:17~20克 ( 170—200g/L )
白细胞总数(简写WBC)
正常值
成人:4000~10000/mm3 (4—10×10g/L )
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 (11—12×10g/L )
新生儿:15000~20000/mm3 (15—20×10g/L )
白细胞分类计数(简写DC)
正常值
嗜中性粒细胞(简写N)
杆状核:3~5%
分叶核:55~65%
嗜酸性粒细胞(简写E):1~3%
嗜碱性粒细胞(简写B):0~1%
淋巴细胞(简写L):25~35%
单核细胞(简写M):3~8%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简写ESR)
正常值:
魏氏法:
男性:0~15毫米/小时
女性:0~20毫米/小时
潘氏法:
男性:0~10 mm/h
女性:0~12 mm/h
血小板计数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
正常值: (100—300×10g/L)
直接计数法: 10~30万/ mm3 (每立方毫米10~30L)
间接计数法: 20~40万/ mm3 (每立方毫米20~40L)

血糖与尿糖

血液葡萄糖测定(即血糖测定,GLU或BS)
正常值:(早晨空腹)80~120mg% 3.6~6.2mmol/L

尿糖检查
正常值: 阴性

定量检查:0.1~0.9克/每24小时尿
血清胆固醇(Chol)
血清胆固醇, 总脂、甘油三脂和B 脂蛋白测定是检查动脉粥样硬化、肾病
综合症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 130~220mg%(3.9—6.5mmol/L)
血清总脂(TL)
正常值: 成人: 400~750mg% (0.36—1.2mmol/L)
儿童: 300~600mg%
血清甘油三脂(TG)

正常值: 40~120mg%
B 脂白测定

正常值: 40岁以下<500mg%

40岁以上<610mg%

B 脂蛋白的临床意义请参见以上两项。

肝功能检查
正常值:
1) 黄疸指数(I I) 4~6单位。
2) 血清总胆红素( BILIT、TBIL) 4.0~22.2 u mol/L 0.1~1mg/100ml血清。
3) 直接胆红素(BILID): 0~6 umol/L
(4) 胆红素定性试验(凡登白试验) (VDBT) 直接反应: 阴性 间接反应: 弱阳性
5) 血清总蛋白(TP): 60~80g/ L; 6~8g% 血清白蛋白(A或ALB): 35~50 g/L 3.5~5 g% 血清球蛋白(G) 2~3 gm% 白蛋白/ 球蛋白(A/G)白球蛋白比例: 1.5~2.5
6) 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麝浊试验) (TTT) 0~6单位
(7) 血清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麝絮试验)(TFT) 阴性或+(弱阳性)
(8)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或ALT) Reitman法 2~40单 位或5~35IU/L;
(9) 血清谷—草转氨酶(SGDT或AST)Reitman法 4~50单 位或13~36IU/L;
10) r—谷氨酰转肽酶(r—GT) ~31 IU/L

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
正常值: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HBsAb)阴性
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阴性
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HBeAb)阴性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HBcAb)阴性
尿常规
气PH代表酸碱度,正常值PH在5~7之间,正常尿糖阴性。PRO正常尿蛋白阴性。BLD是隐血,正常为阴性。KET酮体正常人为阴性。BIL胆红素,URO尿胆元,BIL和URO是断定黄疸的二项指标,正常值都是
阴性。亚硝酸盐,阴性
粪便检查与隐血试验
1. 粪性状:
正常是黄褐色成形便。
2. 显微镜下检查粪中细胞
正常值
偶有少量上皮细胞或白细胞。
3. 关于粪隐血试验
主要是检测消化道是否有出血的指标。
正常值: 阴性。
但若进食较多肉类时,可呈弱阳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6
似乎是三大常规吧,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他们的正常值分别是
(一)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 英文缩写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 N 0.3~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 B 0~0.01(0~1%)淋巴细胞 L 0.20-0.40(20%-40%)单核细胞 M 0.03-0.08(3%-8%)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2、出血时间测定(BT) 纸片法:1-5min。
3、凝血时间测定(CT)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二)尿常规的正常情况:
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酮体(KET)阴性;胆红素(BIL)阴性;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LEU)阴性;红细胞(RBC)阴性;维生素C20~100mg/L,hb3+尿潜血,血红蛋白 。
各项指标提示的病症1.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2.比重参见尿液一般性状检验3.蛋白质阳性: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以及摄入药物(如奎宁)、磷酸盐、消毒剂。尿pH大于8时,尿蛋白检查可出现假阳性。摄入大量青霉素、尿pH小于4时,则可出现假阴性4.葡萄糖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摄入强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服用维生素C超过500mg/L,可出现假阴性5.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6.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疽。摄人酚噻嗪等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mg/L、亚硝酸盐、大量氯丙嗪,可出现假阴性7.尿胆原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摄入磺胺类药、维生素K、酚噻嗪等可出现假阳性。摄入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可呈假阴性8。hb3:可能的病有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的可能性大些。
(三)大便常规
1.颜色:目测正常为黄色
2.性状:正常为柱状软便,临床意义:
扁平带状便:直肠或肛门狭窄。球形硬便:便泌。
粘液:大量出现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如肠炎、痢疾。 酱色粘液便:阿米巴痢疾。
水样便:消化不良或肠滴虫可致腹泻。米汤样:见于霍乱、付霍乱。 鲜血:直肠或肛门出血。
3.镜检
临床意义:红细胞:肠道下部出血、肠炎、痢疾、痔疮、阿米巴痢疾等。白细胞:肠炎、痢疾。 巨噬细胞:急性菌痢时,可伴有巨噬细胞大量出现。脂肪:大量出现称脂肪泻,因脂肪消化吸收不良。细菌:正常菌群失调。虫卵:线虫卵、吸虫卵、绦虫卵。原虫:阿米巴痢疾、脆弱双核阿米巴、结肠阿米巴、鞭毛虫等。
第2个回答  2013-07-26
60左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