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朝称制和垂帘听政有什么区别?

垂帘听政是否就是临朝称制?有何异同,称制或垂帘后皇权是否就被后权和外戚架空,皇帝就成为有名无实 的傀儡?

垂帘听政简称“垂帘”,是指封建时代由女后辅佐幼主临朝听政,在殿上宝座前用帘子遮隔,处理国家大事。女后归政叫“撤帘”。 其实历史上早有女主临朝称制,但是“垂帘听政”中的“帘”恐怕是唐代武则天的发明。根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自从诛杀上官仪后,高宗每次临朝,则天皇后都垂帘于御座之后,参与处理国家大小政事,人称“二圣”。当然,怀有野心的武后并未满足于“垂帘”,她最终突破了这道帘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女皇帝。\\ 封建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往往需要皇后或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这被称作女主临朝称制。“王言曰制”,称制自然就是皇帝应有的权力,历史上最早“临朝称制”的女主可能要算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八子,她为日后有野心把持朝政的后妃们开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 垂帘听政的制度要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所以两者是一种事物进化的不同阶段 两者基本上都是皇权旁落的表现,但皇帝成为傀儡特殊情况下也有不是的,毕竟大臣和长大的皇帝都是变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3
临朝听政有可能是皇族的人,也有可能是外戚,甚至有可能是某个或某些大臣。美曰其名为摄政王或辅政大臣。历史上临朝听政的例子很多,比如西汉时的霍光、三国时的司马家族、清代的多尔衮等等不胜枚举。而垂帘听政一般特指女性,尤其指皇太后或皇后在皇帝年幼无法自主理政时的一种辅佐手段。历史上最出名的垂帘听政莫过于武后武媚娘和西太后慈禧。
第2个回答  2021-11-17
区别大了。临朝称制就相当于皇帝,可以自称朕,可以发圣旨,可以批阅奏章,吕后就是临朝称制。
垂帘听政最有名的就是慈禧了,用帘子遮住,在旁边听,不能自称朕,不能发皇帝圣旨,不能批阅奏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