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实施新医改?新医改和旧的医改有什么区别?谢谢!非专业勿回答,急

有新医改的详细内容更好!很急,十分感谢!

新医改和旧的医改相比,主要体现在“五多五少”方面:

1.政府“多预防”百姓“少得病”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医轻防”的观念,老百姓也是病倒了才想着去医院检查,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百姓和国家的疾病负担。面对看病就医问题突出的现实,我国亟须转变医学模式,坚持预防为主。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这意味着政府担起责任加强疾病预防,保障人民健康。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说:“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如果全民能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那么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将得到提高,得病机会将减少,医疗负担也会相应减少。

2.政府“多保障”百姓“少担忧”
  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医药费用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居民尤其是城乡贫困居民“有病不敢医”,因为一个人生病往往全家都被拖垮。
  为了减少老百姓的担忧,让老百姓病有所医,我国正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新医改方案提出,近期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医疗保障多了,群众看病的担忧就少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认为,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医改最重要的内容,抓住了解决群众当前看病就医难题的症结。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94亿人,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也已在200多个城市推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基本建立。

3.政府“多监管”百姓“少花钱”
  得不起病,吃不起药,“看病贵”成为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与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混乱、与医药领域的腐败有密切关系。新医改方案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举措有望给这种局面带来转机。
  新医改方案提出,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千兵指出,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的形式,这对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但是基本药物目录如何制定、如何管理等细节有待进一步落实。

4.医疗“多网点”患者“少跑腿”
缺少人才、缺少设备、缺少房屋……因为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老百姓只能“跋山涉水”地求医问诊。
“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针对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新医改方案勾画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前景。
新医改方案还提出,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说,基层医疗机构多了,看病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就会少受“东奔西跑”之苦,城市大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

5.医院“多便捷”患者“少麻烦”

  新医改方案要求,要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进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公立医院的改革是近期医改的重点。努力让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看病就医,也是新医改方案中比较明显的信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8
新医改方案能给中国民众带来哪些实惠?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今天正式出台,作为中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它能为中国内地广大民众带来哪些实惠?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的回答是:新方案实施后民众看病自付比例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环球网论坛( http://bbs.huanqiu.com)  陈竺说,在这一文件的指导下,将探索建立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体系 避免随意性,提高质量,同时引进卫生经济学概念制定既能体现技术含量,又与现有国力、基本医疗承受能力和公众的经济能力相适应的标准化的诊疗方案,逐步实现按照病种付费。  他透露,明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投入还将增加,大病补偿的封顶线会达到城乡居民收入的六倍;新农合的补偿率可能从去年的百分之三十几,明年提升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陈竺认为,医改的难点是公立医院改革。因为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矛盾问题比较集中;要体现公益性,就要扭转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倾向,让其成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  要实现这一目标,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要退出舞台,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在大卫生系统下探索管办分开形式,建立有专家,政府,社保和民意代表参加的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施行“优劳优得”的内部管理。同时实现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互动,建立社区和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制。  陈竺强调:医院收入来自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诊疗活动补偿,也包括个人支付的一部分。坚持公益性就不能把创收作为主要目的。改革方案提出今后三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意味着对公立医院的补偿会明显增加。  陈竺透露,目前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的劳动价值在价格政策上尚未合理体现,某些高难度手术和医生出诊费应适当调整,何时和如何调整需具体研究。  他说,要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给民众带来更大实惠。对于公众关心的儿童白血病,将考虑列入大病统筹,建立补偿保障制度,通过合理诊疗,控个费用,应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在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内,能够实现基本医疗服务。  在公共卫生方面,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均等化的服务,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预防接种、慢性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等。  陈竺称,目前国家卫生的总支出费用是每年一万一千多亿人民币,公共财政投入增加,使个人支出的比例已从最高时的百分之六十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四十几了。今后三年如每年政府再投入两千八百亿,  个人付费的比重就会再下降,这对于缓解群众看病贵会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陈竺指出,实施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把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第2个回答  2013-07-28
好像新医改就是减低了药价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