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福建出天子,潮洲做战场?

如题所述

“福建出天子,潮州做战场”是广东省潮州市当地的一句俗语。

比喻有得总得有失而不会因祸得福。(不会因祸得福,就是祸不单行,哪来有得有失?)

此语一说是起源于福建诏安的“天地会”准备起事时先在潮州地区散布的政治舆论。

一说是明代张琏起义占据福建汀州和漳州,建立造历政权,自号飞龙人主(皇帝)、其部下王伯宣准备进攻潮州时散发的偈言。

扩展资料:

现饶平县上善镇与福建省平和县交界的柏嵩关(海拨六百多米)、有明世宗嘉靖三十九(1560)年饶平县元歌都(上饶镇)乌石乡人张琏建的宫殿大寨遗址,宫寨的周围环列小寨数百座,昔称“黄屋朱城”,曾经驻军十余万。

当时造历政权占据江西和福建三十多县,《中国大事年表》有列入,《中国历史记年表》也有登记造历一至三年年号。

饶平到平和公路从关下穿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27年10月5日,朱德元帅也用兵于此关。

而在澄海市莲下镇槐泽乡与槐东乡交界的雕刀桥有“飞龙王国界碑”,记下莲阳及附近农民参加张琏起义的事迹和王国辖地。

《广东通志·前事略》有“(张)琏故饶平县胥(小官吏)也,盗官银,(被发)觉,入贼中。

阴(自)刻石曰:飞龙传国之宝、投(入)诸池,伪(装作)与众渔,得以出,众视之大惊,以为帝王符也,于是大埔贼萧晚、罗袍、杨舜相与饮血(为盟),推(举张)琏为长(首领),琏自号飞龙人主,封袍等皆为主将,劫兴宁、长乐、围平和,使(萧)晚屯木窖,其党林赞据南靖为声授。

吕细断(阻当)汀(州)、漳(州)官兵所出之途,(罗)袍,(杨)舜出永定,连城以(断)绝(官兵)饷道,王伯宣犯潮州。”

和“琏等僭号(造历)纪元,(其)势日炽(壮大),(兵部侍郎、两广提督)张臬奏调兵七万六千进讨,都督刘显、俞大犹、王宠领其众,斩首六千六百级,捷闻,兵部拟献俘(上京),诏就所在磔之,传首三省”。

《潮州志·明·大事志》有“四十一(1562)年壬戌、张琏复掠南靖,官兵次龙讨理,两广军门张臬统狼兵数十万征之,舟系于江五千余号(艘),自老隆抵虎头岗,环流三十里,驻泊半载,散兵弥郊野(到处都是),环城人家房屋(被官兵)毁拆,荡覆无遗(存)”。

“是岁奉诏会师,二十万分七哨大剿张琏,两广兵驻潮州,福建兵驻漳州,浙江兵驻汀州,(当)时督抚陆稳总江(苏)浙(江)劲兵六万,属参将俞大犹将之,琏出攻漳州,诸帅乘虚捣其巢(进攻柏嵩关),琏急回(兵)自保。”

俞大犹“疾(速)引(一)万五千人登柏嵩岭,俯瞰贼巢,琏环顾失据(怕失据点)乃分贼四队,且守且御,官军逼贼营,望其城栅甚丽,旁环以小寨,无虑(不止)数百,逐进逼城栅而遗别(的)将以火攻左右,焚其寨,贼大溃、乃悬(赏)赐获琏者万金、官指挥(师长),获(萧)晚千金、官千户(团长)。

其党郭玉镜(出)卖琏,缚之以降,斩首六千六百级,收降男妇一万五千余,捷闻,琏磔于市。”

但《明史稿》和《明史·外国传·三佛齐》有载“张琏作乱,官军已报克获,万历五(1577)年商人谐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者,见琏列肆为番舶长(华侨首领),漳(州)泉(州)人多附之”。

梁启超便把张琏列为八大华侨伟人之一,现代南洋史研究者也多采用这一条记载。

张琏起义被镇压后,他的大将王伯宣(澄海苏湾人)部下朱良宝继续抵抗官兵,朱良宝是澄海市莲上镇涂城乡人,于明穆宗隆庆五(1571)年聚兵数万,多次大败官兵,活动达五六年之久。

现涂城乡至蔡厝山一带还有他起义活动的遗址多处:在涂城北面,有长约十五米的寨墙,在南峙山东的蔡厝山有其营盘地、缚马峰、祭旗峰和皇帽石中军帐哨位(有几块巨石堆积如皇帽状)。

在溪南镇脚桶山顶也存有朱良宝部队哨所,呈圆形,直径六米,高一米,西南面有宽二尺的小门。

涂城乡的铺脚池当时为其部队的洗马池,该乡垄东埔还有埋葬其部队的万人墓。

据《澄海县志·海防》介绍:隆庆五年八月官军剿朱良宝于程洋岗,败绩。三年后的明神宗万历二(1574)年三月,总兵张元勋大破朱宝良于南洋寨,良宝自焚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0

潮州有句俗语“福建出天子,潮州做战场”喻有得总得有失而不会因祸得福,是天地会(起源于福建诏安)准备起事时先在潮州地区散布的政治舆论,一说是明代张琏起义占据福建汀州和漳州,建立造历政权,自号飞龙人主(皇帝)、其部下王伯宣准备进攻潮州时散发的偈言。

现饶平县上善镇与福建省平和县交界的柏嵩关(海拨六百多米)、有明世宗嘉靖三十九(1560)年饶平县元歌都(上饶镇)乌石乡人张琏建的宫殿大寨遗址,宫寨的周围环列小寨数百座,昔称“黄屋朱城”,曾经驻军十余万。

当时造历政权占据江西和福建三十多县,《中国大事年表》有列入,《中国历史记年表》也有登记造历一至三年年号。饶平到平和公路从关下穿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27年10月5日,朱德元帅也用兵于此关。

扩展资料:

在澄海市莲下镇槐泽乡与槐东乡交界的雕刀桥有“飞龙王国界碑”,记下莲阳及附近农民参加张琏起义的事迹和王国辖地。

《广东通志·前事略》有(张)琏故饶平县胥(小官吏)也,盗官银,(被发)觉,入贼中,阴(自)刻石曰:飞龙传国之宝、投(入)诸池,伪(装作)与众渔,得以出,众视之大惊,以为帝王符也,于是大埔贼萧晚、罗袍、杨舜相与饮血(为盟),推(举张)琏为长(首领)。

《明史稿》和《明史·外国传·三佛齐》有载“张琏作乱,官军已报克获,万历五(1577)年商人谐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者,见琏列肆为番舶长(华侨首领),漳(州)泉(州)人多附之”。梁启超便把张琏列为八大华侨伟人之一,现代南洋史研究者也多采用这一条记载。

张琏起义被镇压后,他的大将王伯宣(澄海苏湾人)部下朱良宝继续抵抗官兵,朱良宝是澄海市莲上镇涂城乡人,于明穆宗隆庆五(1571)年聚兵数万,多次大败官兵,活动达五六年之久。

现涂城乡至蔡厝山一带还有他起义活动的遗址多处:在涂城北面,有长约十五米的寨墙,在南峙山东的蔡厝山有其营盘地、缚马峰、祭旗峰和皇帽石中军帐哨位(有几块巨石堆积如皇帽状)。

在溪南镇脚桶山顶也存有朱良宝部队哨所,呈圆形,直径六米,高一米,西南面有宽二尺的小门。涂城乡的铺脚池当时为其部队的洗马池,该乡垄东埔还有埋葬其部队的万人墓。

据《澄海县志·海防》介绍:隆庆五年八月官军剿朱良宝于程洋岗,败绩。三年后的明神宗万历二(1574)年三月,总兵张元勋大破朱宝良于南洋寨,良宝自焚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8
福建出天子、潮州做战场”喻有得总得有失而不会因祸得福,此语一说是天地会(起源于福建诏安)准备起事时先在潮汕地区散布的政治舆论,一说是明代张琏起义占据福建汀州和漳州,建立造历政权,自号飞龙人主(皇帝)、其部下王伯宣准备进攻潮州时散发的偈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