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虫子?

如题所述

中文学名:  蚰蜒

拉丁学名:  Scutigera coleoptrata

别称:  钱串子、草鞋虫、草爬子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多足动物亚门

纲:  唇足纲

亚纲:  改形亚纲

目:  蚰蜒目

科:  蚰蜒科

属:  蚰蜒属

    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 house centipede),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唇足纲,改形亚纲,蚰蜒目,蚰蜒科。体短而扁,灰白色或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气门在背中央,足易脱落,触角长,毒颚很大,行动敏捷。多生活在房屋内外的阴暗潮湿处,捕食蚊蛾等小动物,有益。中国国内常见的为花蚰蜓(Thereuonema tuberculata)和大蚰蜓(Thereuopoda clunifera)。

特征描述

 

  蚰蜒体短而微扁,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 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

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生活习性

  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

  体形细小的地蜈蚣有时能侵入人体而出现假寄生的现象。例如厚股蜈蚣能侵入小儿的生殖道内,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

  蚰蜒,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的物种。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虫为食。

成长史

产卵

蚰蜒在春天时产卵。

在实验室的实验中,24只蚰蜒,平均产下63个卵,最多一只产下151个。

孵化

孵化时的幼虫蚰蜒有四对步足。在第一次蜕皮时获得一对新步足,其后每次脱皮都会获得两对。它们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7年,视栖息的环境而定。

成虫

 

蚰蜒在成虫时身长约2.5厘米至5厘米长,有硬壳,平均约有15对很长且脆弱的节肢足。这些特征使它能以极快的速度在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移动。体色呈黄灰色且有三条深色的背纹纵贯全身;步足也有深色的条纹。不同于其他种类的蜈蚣,蚰蜒与其相近的种类都有演化完善的复眼。

蚰蜒以蜘蛛、臭虫、白蚁、蟑螂、蠹鱼、蚂蚁和其它居家节肢动物为食。它用毒牙将毒液注入它们的体内,将之杀死。

在室外,蚰蜒较喜爱生活在湿冷的地方。大多生活在外面的大石头下、木材堆和堆肥堆中。在家中,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蚰蜒;尤其是在地下室、浴室和厕所,这些地方有许多水。在干燥的地方也能发现它们,如办公室、寝室和餐厅。最容易发现它们的季节是春季,因为天气变暖使它们较为活跃;此外还有秋天,它们因为天气变冷而到处寻找人类的住所避冬。

分布范围

 

蚰蜒和蜈蚣常常出现在地表,因此温度对它们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热带、亚热带很多,寒冷地方很少。中国华中、华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类分布。在华北及东北地区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类群。还有若干唇足类栖息在岩溶地区的洞穴中。在海滨潮间带区虽然有潮汐的剧烈变化,也有若干唇足类生存。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上中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二旬,在土中开始孵化,能抵御低温,在“大寒”前后的堆雪下也能孵化,但若虫活动迟钝,在地下要停留数日,温度高,停留时间短,天气晴暖,出土个体明显增多。孵化期要延续1个多月。若虫出土后沿茎杆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垌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前后·星期左右.羽化后即觅偶交配,寿命2~3天。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自茎杆顶部继续下爬,经交配后潜入土中产卵.卵有白色蜡丝包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草履蚧若虫、成虫的虫口密度高时,往往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面和地面。

http://baike.baidu.com/view/48151.htm?fromId=162065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1
蚰蜒,虽然叫钱串子,据百度百科里说,它吃蝇,蚊等害虫
第2个回答  2013-04-30
破鞋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