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龙”指什么?

如题所述

玉龙指龙形之玉器。玉龙通高26厘米,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

古玉器中的龙纹有一个从简约到繁复,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发展并蔚为多元的发展过程。因此,探讨和研究历代玉器上的龙纹图案,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龙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于古玉器的鉴定和断代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依据。

扩展资料:

清代玉龙的辨伪,要掌握今人习用的假玉,非清代用玉,人为做旧,及与清代有违的现代工艺痕迹等等的知识点。清代玉龙的造型艺术往往给人以纷繁杂乱,无从归纳的感觉。其实,这是清代在发展主流玉龙的同时,又极大地开发了仿古玉,特别是彝器上各式龙纹的借鉴相再创作的缘故。

主流玉龙的造型特征,文物界都比较熟悉:须长发乱,老态龙钟。我们几乎不用多加琢磨便能知道它们的归属。虽然也有不少被刻意构画成张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样子,但细窥其神态,无不愁眉苦脸,缺乏底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玉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古代,玉龙有如下含义:
1. 龙形的玉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物异》:“ 梁大同八年,戍主 杨光欣 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 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2. 传说中的神龙。宋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词:“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金高庭玉《天津桥同李之纯待月》诗:“跳上玉龙背,抱得银蟾光。”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永安寺壁上有梅田女史 题诗云:‘ 灵妃 齐驾玉龙回,留得清阴满绿苔。’”3. 指龙形的漏壶。宋张孝祥《菩萨蛮》词:“玉龙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馀残雪。” 元 萨都剌 《章贡道中》诗:“忆得当年曾夜值,玉龙银箭漏声长。”4. 喻剑。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王琦汇解:“玉龙,剑也。” 唐吕岩《化江南简寂观磨剑赠侯道士》诗:“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嘷。”5. 喻笛。宋林逋《霜天晓月·题梅》词:“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元张翥《孤鸾·题钱舜举仙女梅下吹笛图》词:“闲拈玉龙自品,爱冰姿与花争洁。一阕霓裳乍了,又落梅初迭。”6. 喻雪。唐 吕岩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岘山 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宋张元《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水浒传》第十一回:“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清秋瑾《齐天乐·雪》词:“朔风萧瑟侵帘户,谁唤玉龙起舞。”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7. 喻泉水、瀑布。宋梅尧臣《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天门泉》诗:“静若仙鉴开,寒疑玉龙蛰。” 清 黄鷟来 《赋得匡庐篇寿韩霍岳观察》诗:“冰车转轴玉龙走,蒲牢出海铿华钟。”8. 喻桥。元 盍西村 《小桃红·市桥月色》曲:“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星斗阑干雨晴后。” 请采纳,并选为满意答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4
注明:图为上为红山文化玉龙,下为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玉龙。
  A)红山文化玉龙
  【名称】:玉龙
  【类别】:玉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红山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现藏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简介】:
  玉龙通高26厘米cm,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与内曲的躯体相合,造成一种飞腾的效果。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龙体正中有一个小穿孔,以穿绳悬挂,若穿绳悬起,龙的首尾正好呈向下的水平状态,可见孔的位置经过了精密选择。整个龙体恰如一条即将出水的巨龙,正翻腾而起,气势雄浑。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
  此件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B)三门峡虢国墓地玉龙
  【名称】:玉龙
  【类别】:玉器
  【年代】:西周
  【文物原属(出土地点)】: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
  【收藏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简介】:
  长4.3厘米,宽2.3厘米,厚0.4厘米。玉呈豆青色,器身有部分红色斑块。扁平体,龙垂首,柱状角,张嘴,曲腿躬身,尾部上翘回卷,两面饰简单线刻纹,方形目,嘴部有一圆穿。
  【相关资料】: 
  龙之故乡,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的身上寄托了力量、希望和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同任何一种“神圣之物”一样,龙的形像也来源于先民对于“图腾”的崇拜。古代人多把对自然界的畏惧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用一种徽号或保护神来代表,黄帝的后裔就用龙作为标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后世的帝王也借龙来神化自己,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越来越居于崇高的地位。这件玉龙便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以玉为原料琢制的龙的形像。 看看《狼图腾》。C)南京博物院珍宝馆馆藏,在玉杯旁边。整件玉器除了顶端和尾部有土粒渗入变色的情况外,大部分仍旧保持晶莹润泽的颜色,很不容易。这是当时一个地方官员的饰品,因为只有官员才能用“龙”作标志。在龙的尾部有圆点纹饰,这是官员希望当地五谷丰登的寓意。
  D)形容瀑布.
  元好问<黄华屿>诗:"谁著天飘洒飞雨,
  半空翻转玉龙腰."
  妇好墓玉龙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长8.1厘米,高5.6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这件玉龙呈墨绿色,一面微呈褐色,圆雕。龙身蟠卷右侧,尾尖内卷,两短足向前屈,葛优四爪。张口露齿,两角后伏。同出玉龙共9件,3件圆雕,6件浮雕,多为蜷曲状。浮雕的龙多头尾衔接,脊背无扉棱,一角一足,或无足。圆雕的龙有双角和两足。
第3个回答  2013-04-14
【主要诗作】雁门太守行①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③为君死。

【注释】
①雁门大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古雁门郡,占有今山西西北部
之地。
②易水:在今河北易县。
③玉龙:指剑。
哈哈 我就叫 玉龙 玉龙指玉 指剑 也指雪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