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忘年交

如题所述

历史上有名的忘年交莫过于孔融与祢衡。祢衡和孔融结交为好友时时候,祢衡未满二十岁,孔融已五十岁了。正是因为孔融看重祢衡的人才,所以愿意为忘年之交。

孔融与祢衡的故事:击鼓骂曹典

故东汉末年,河北平原郡有一位名叫祢衡的名士,他自幼饱读诗书,精于韬略,以能言善辩闻名于时。后来受到北海太守孔融的赏识,被聘为幕宾。孔融十分器重祢衡的才干,了使他能有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特意将他推荐给了朝廷。

当时的汉献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朝政大权完全控制在身为丞相的曹操手中。祢衡早就看透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就是去了,曹操也未必真的肯用自己。可是一来碍于孔融的知遇之情,二来自己也久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便抱着试试看的念头随孔融来到许昌。

刚刚平定了北方群雄的曹操,正当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之际,他早就听说过祢衡这个人,在他看来,祢衡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舌辩之徒,再加上祢衡素有性情高傲的名声,因此曹操对孔融的推荐并不怎么感兴趣。听说祢衡到来,曹操故意端起丞相的架子命人将他传唤进来。

在孔融和曹操部将张辽的陪同下来到丞相府,祢衡见了曹操躬身施礼,曹操却坐在位上动也不动。祢衡一见曹操如此倨傲无礼,不由大失所望,心里暗自埋怨孔融把自己荐错了人。

曹操明知是祢衡,却故意装做不认识地问道:“下站何人!”祢衡强忍怒火回答道:“敝人姓祢名衡字正平,平原郡人氏。”孔融在一旁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忙小声对曹操说:“丞相,这位就是我对您说过的祢先生啊。”

曹操“哼”了一声,把脸一沉说:“我知道他是祢衡,你瞧他那大摇大摆的样子,见了老夫也不说行个大礼,这样的狂妄之徒,怎不他。孔融一见慌忙上前劝阻,祢衡神情自若,毫不畏惧。

曹操知道祢衡是当今名士,如果杀了他自己必落恶名,便对张辽说道:“将军不必动怒,这种狂妄之徒用不着和他计较。” 说完,转过身问祢衡道:“明天正值元旦佳节,老夫准备明日一早在丞相府大宴群臣,我帐下正好缺一名鼓吏,不知你愿不愿意干?”

曹操明知祢衡性情高傲,却故意让他充当一名鼓吏,以此来羞辱他,谁知,祢衡却一口答应了下来。曹操心里暗道:好吧,明天准时到来便罢,若是迟来一步,我就按军法处置,让你死而无怨!

祢衡十分清楚曹操的用意,他同意担当鼓吏也有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空有满腹学问,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曹操要在元旦节这天大宴群臣,自己刚好借担当鼓吏的机会,在百官面前将他痛骂一番。这样即使丢了性命,也可留个清白的名声。

第二天一早,丞相府前车水马龙,文武百官纷纷前来赴宴,祢衡故意身穿一件破蓝衫大摇大摆地走进府来。门吏一见忙上前训斥他说:“丞想大宴群臣,你穿这样一件破蓝衫成何体统?”

祢衡十分恼怒,索性把蓝衫脱掉赤着上身硬往里闯。门吏慌忙阻拦,祢衡大声道:“用不着你们管,丞相如果降罪,自有我一人承担。”

这时,曹操传下令来,命鼓吏擂鼓三通。祢衡当即在大厅外面的西廊下擂起鼓来,他将自己的满腔激愤之情全部倾注于鼓声中,那声音如金声玉振时缓时疾,缓如轻骑远逝,疾如惊雷骤发。厅上的文武百官都为这鼓声所吸引,纷纷朝廊下观望。众人一见祢衡竟然赤着上身不禁大为吃惊。

曹操知道祢衡有意这样,可当着百官之面又不便发作,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曹操走到廊下问道:“今日老夫大宴群僚,你当着百官之面赤身露体究竟是何用心?”

衡微微一笑,说:“赤身露体,方显得我祢衡是个清白之人。”“那你说说这里谁是混浊之人?”“你曹操就是个混浊之人!”、

祢衡一言出口,厅上百官全都大惊失色,孔融心里更是焦急万分,心想,这下祢衡的性命算是保不住了。谁知曹操听了却丝毫未恼,仍不动声色地道:“既然你说老夫是混浊之人,那就说说为什么吧。”

祢衡毫无所惧,慨然应道:“你不识贤愚是眼浊,不纳忠言是耳浊,不读诗书是口浊,常怀篡逆是心浊。我祢衡乃是天下名士,你身为丞相却将我用为鼓吏,难道不是混浊之人!”

曹操听罢哈哈大笑,说:“老夫兴兵以来,横扫天下,赫赫威名无人不晓。你不过是个狂妄无知的小儿郎,竟敢在老夫面前自夸自量,真是太令人好笑了。”

此时,祢衡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即历数了曹操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甚至连他出身阉宦的家底都给抖落了出来。没等祢衡说完,张辽早已怒不可遏了,他拔出剑来指着祢衡大骂道:“大胆祢衡,竟敢三番两次辱骂丞相,今日若不杀你,难解我心头之恨!”

众人一见忙上前劝阻,祢衡冷冷一笑说:“好你个张辽,你当我不知你是什么东西吗?想当初你在吕布手下为将,吕布被曹操捉住死在白门楼,你却投降了曹操。像你这样背主求荣贪生怕死的奴才,还敢在我面前张牙舞爪,真乃狗仗人势,恬不知耻!”

张辽被祢衡骂的恼羞成怒,恨不得一剑将祢衡劈做两段。曹操知道祢衡激怒张辽,意在求死,若是杀了他,反倒成全了他。便对张辽说道:“张将军息怒,这等狂妄之徒,不值得污了将军的宝剑。”

老奸巨滑的曹操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他知道荆州的刘表是个性情暴躁的人,如果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依刘表的脾气非把他杀了不可,这样一来,非但可以将祢衡除掉,自己还可不担那杀害名士的恶名。曹操打定主意,便对祢衡说道:“老夫看你是个

舌辩之徒,这里有书信一封,命你前去荆州顺说刘表来降,如能担此重任,老夫既往不咎,还要保你在朝中为官。”祢衡本想拒绝,可转念一想,既然曹操委派自己如此重任,若不答应反显得自己无能,不但白送了性命,还要遭别人的耻笑。便接受了曹操的委派,前往荆州去了。

不出曹操所料,祢衡到了荆州之后果然激怒了刘表,最后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杀死。一代名士祢衡最终还是死于曹操的阴谋。

扩展资料:

忘年交通常是指不拘岁数、辈分有差距,但友情及交情很深厚,思想相似的朋友。多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出处为《南史·何逊传》。

唐代李延寿《南史·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意思是何逊自仲言,八岁就能赋诗,二十岁的时候就是州秀才了。南乡的范云见其对的策,大相称赏,就结忘年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忘年交

百度百科—祢衡

百度百科—孔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3

祢衡和孔融。

祢衡和孔融结交为好友时时候,祢衡未满二十岁,孔融已五十岁了。正是因为孔融看重祢衡的人才,所以愿意为忘年之交。

忘年交出自——唐代李延寿《南史·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意思是何逊自仲言,八岁就能赋诗,二十岁的时候就是州秀才了。南乡的范云见其对的策,大相称赏,就结忘年交。

忘年交是指年龄相差20岁以上的两个或多个人的交往,虽然说,这表面上看来是两辈人(父辈和子辈)或(祖辈和孙辈),明显存在着年龄、时代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但是,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等相似、相同即投缘对意,有其共同的“理想”、理念,相逢愉悦开心,话语投机,大有相识恨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同道中人很有可能成为“忘年之交”情结。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1,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

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2,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

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祢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贺知章和李白
天宝元年,三十多岁的李白前来谒见当时已经名重海内的贺知章。他先给贺知章看了自己的诗作《乌栖曲》,贺知章不绝口的赞赏:“这首诗真可以泣鬼神了!”前辈的赞赏让年轻诗人惴惴的心放下一大半,于是再拿出自己的《蜀道难》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还没看完,就称赏者数四,竟把李白称为“谪仙人”,于是,李白,盛唐最伟大的诗人,以诗仙之名,登上中国的诗歌舞台。李白大概不会忘记,当他去拜访当时闻名的北海太守李邕时,李邕认为他年轻气盛,给了他冷遇,于是他只好写了一首《上李邕》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他更不会忘记,他曾经拜谒韩朝宗,期望得到引荐,但是,他的近乎屈辱的自荐信《上韩荆州书》递上去之后,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韩愈曾长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究其原因,无非是伯乐需要的不仅是超人的锐利的眼光,更需要的是坦荡的胸怀和爱才的赤诚。这种胸怀和赤诚超越了文人相轻的藩篱,也超越了怕自己被挤出历史舞台的恐惧,没有前辈的架子,没有“专家”的权威。如果说这就是“狂”的话,我们的历史上这样的狂也许是太少了。

八拜之交
  在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份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其他:
  [八拜之交]语出《紫钗记·吹台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元曲《冻苏秦》:“你不知这张仪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又《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俗称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按古无八拜的礼,以互相四拜算为八拜
  我知道的是以下八对:
  羊角哀,左白桃;
  俞伯牙,钟子期;
  齐桓公,管仲;
  孙策,周瑜;
  张横,孔融;
  廉颇,蔺相如;
  陈重,雷义;
  (元伯,巨卿;);
  最后,是三位古人大家都知道呵呵,就是刘、关、张
  八拜是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表示无论何地我们都生死与共.也有向古代八个结拜兄弟学习的意思.
  羊角哀 左白桃-----生死之交
  于伯牙 钟子期-----知音之交
  廉颇 蔺向如-----负荆之交
  孟良 焦赞 -----永伴之交
  刘备 关羽 张飞---桃园之交
  管仲 鲍叔牙 ----同命之交
  忽子 公子寿 ----- 患难之交
  程樱 公孙杵臼----拖孤之交
  另外还有别的说法,例如:
  刘备 诸葛亮------鱼水之交
  介子推 重耳(晋文公)----切肤之交
  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忠义之交
  以秦叔宝 罗成为代表的贾柳楼四十六友----- 合志之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15
因画马而成忘年交 康有为曾帮徐悲鸿私奔
  1895年,徐悲鸿出生于江苏宜兴。他的父亲徐达章公工于书画,靠卖画鬻字养育着三子三女。徐悲鸿是长子,9岁从父学画,17岁时父母为他娶亲,他因不满这门婚事而离家出走,后来仍被父亲抓回来结婚。两年后,徐悲鸿不愿被家室拖累,来到上海,潜心学画。徐悲鸿在吸收西方绘画技巧后,他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尤以画马突出。他与年长自己37岁的康有为成为忘年之交,也是因为画马。
  
  客居上海的徐悲鸿,生活过得很窘迫。最穷的时候,脱下布马褂,当过40个铜钱,赎时付了14个制钱的利息。
  
  一天薄暮时分,徐悲鸿见路上有许多人围着一幅广告在指手画脚,便踮脚一看,原来是犹太人冒险家哈同征求仓颉的画像,欲高悬于哈同花园的“仓圣明智大学”,以此来附庸风雅。徐悲鸿了解到犹太人哈同虽是个外国人,但崇拜中国的孔子和仓颉。哈同在上海创办了仓圣明大学,聘请康有为、王国维等有名望的人来任教。这次特意征集仓颉画像,待遇也开得十分优厚。徐悲鸿有心应征,回去便马上画了一幅“四目仓颉”,把仓颉描绘成一位大智大勇的四目灵光的神人前去应征。
  
  哈同立即请康有为、王国维、陈三立等人前来鉴定。众人看过,皆十分赞赏。康有为更是见画睹人,在心里暗暗叫绝,赏识有加。于是,徐悲鸿便被优待住进了哈同花园。
  
  在此,徐悲鸿结识了王国维等人,并通过自己的学识和优秀的品格成为他们的座上宾。康有为器重徐悲鸿的艺术才华,也常常邀请徐悲鸿到辛家花园康宅,并拿出珍藏的中外名画供徐悲鸿欣赏、借鉴,教授他书法,鼓励他去日本考察。
  
  此时的徐悲鸿,与上海大同学院教授蒋梅笙之女蒋碧微,在哈同花园一见钟情,已双双坠入爱河。
  
  徐悲鸿由父母包办的原配夫人,当时已病逝故乡。但蒋碧微早在13岁时,已遵从父母之命,与苏州同乡查紫含定了亲。查紫含的父亲曾是宜兴知县,又与蒋家是世交,退亲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徐悲鸿和蒋碧微的恋情也迟迟不敢公开,有时连约会都需要朋友帮忙才成。徐悲鸿和蒋碧微为此甚是苦恼。
  
  得知此事,饱读圣贤之书、满脑子封建礼教的康有为却出人意料地热心,可能因徐悲鸿的才华爱屋及乌,在徐悲鸿和蒋碧微的恋爱问题上康有为很是通达,常常安排两人在自己的住宅——辛家花园的后园相会。
  
  1917年5月,徐悲鸿决心与蒋碧微一同去日本。康全力支持,并鼎立资助,又多次登门,说服了蒋碧微的父亲蒋梅笙。后来还精心策划,先让徐悲鸿躲进辛家花园,“失踪”数日,临行前蒋碧微才从家里化装潜出,留下“遗书”,诈称“自杀”,随后与徐悲鸿会合去了日本。
  
  已知内情的蒋梅笙,只得伪称女儿“暴卒”,还买了一口棺材,内装石头安厝于苏州某寺,并在《申报》上登了爱女病逝“讣告”,以掩盖其“家丑”。
  
  在徐离开上海前夕,康有为还挥毫写下“写生入神”四个大字,赠徐悲鸿留念,鼓励他学业有成。只是,对于自己费了这么多心思才促成的一对有情人,最终却劳燕分飞,不知康有为是否也与其他人一样,有着些许遗憾。
第4个回答  2013-04-15
贺知章和李白
天宝元年,三十多岁的李白前来谒见当时已经名重海内的贺知章。他先给贺知章看了自己的诗作《乌栖曲》,贺知章不绝口的赞赏:“这首诗真可以泣鬼神了!”前辈的赞赏让年轻诗人惴惴的心放下一大半,于是再拿出自己的《蜀道难》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还没看完,就称赏者数四,竟把李白称为“谪仙人”,于是,李白,盛唐最伟大的诗人,以诗仙之名,登上中国的诗歌舞台。李白大概不会忘记,当他去拜访当时闻名的北海太守李邕时,李邕认为他年轻气盛,给了他冷遇,于是他只好写了一首《上李邕》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他更不会忘记,他曾经拜谒韩朝宗,期望得到引荐,但是,他的近乎屈辱的自荐信《上韩荆州书》递上去之后,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韩愈曾长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究其原因,无非是伯乐需要的不仅是超人的锐利的眼光,更需要的是坦荡的胸怀和爱才的赤诚。这种胸怀和赤诚超越了文人相轻的藩篱,也超越了怕自己被挤出历史舞台的恐惧,没有前辈的架子,没有“专家”的权威。如果说这就是“狂”的话,我们的历史上这样的狂也许是太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