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上用印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书法作品用印的讲究:

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不可比字大。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6、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8、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9、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2、盖二印,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13、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4、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5、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6、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18、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 比较适中。

19、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适中。

20、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21、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

22、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23、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24、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

25、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扩展资料:

印章的艺术作用: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斋号章是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6

1、宜小不宜大。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

2、不可过多。一幅作品一二方印即可。

3、印位恰当。盖印上方必须低于正文,下方必须高于正文。用印只有得当,才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若用印不当,会破坏作品的艺术美感。

扩展资料:

印章分类:

1、名章

即作者的姓名、笔名、字号等,又称“名号印”。一般盖在下款的下面或左侧,可盖一方,也可盖一对,一方白文,一方朱文。或一为姓名印,一为字号印;或一印有姓无名,一印有名无姓。不可两方都有姓氏。

2、闲章

内容多为格言、警句、年代、个人主张、一句话、两句诗等。如“变则生新”、“学海无涯”、“师古不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闲章不“闲”,它与正文有着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书者的思想、情操、人格和艺术见解,也为读者理解书法作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盖在右上角起首处正文第一、二字之间稍偏右处的,叫“起首章”,也叫“引首章”。盖在作品右下角略高处(有时也盖在上方左右角),叫“压角章”或“押角印”。原则是占“角”。押角印与名号印不要盖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盖在正文右边中部的叫“腰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6
一、书法艺术品中如何用印的要点

这往往是书法作品中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应当了解基本内容:

1、要看留空白的大小来选择最佳的位置、间距和印方的多与少。

2、要一定对作品起到补白点缀的美化或弥补作用。

3、要通过用印起到校正通篇布局重心或物理重心的身感作用。

4、通过作者姓名用印等等,证明作品的防伪性,给以可靠的保真性。

5、运用传统与美学拓宽视野,打破陈规,实现更为广阔的用印空间。
二、钤印的一般用法:

1、姓名章:一般钤在落款的最后下方,用大小一致的朱文、白文对章,连钤。一般白文为上,朱文为下。距离间应最少有一个章宽以上。当然也有用一个白文姓名章的,可加朱文闲章为下,也可大小不一,但必须小在上,大印在下。用印时注意印章不可超过款文,也就是说小于款字。位置要恰当,不然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2、引首章:一般讲方圆不限,尺寸相宜;但最好还是矩形章。可用闲文、斋馆名、吉语、诗句入印。一般钤在作品的右边上四分之一部位。如:第一字与第二字右边之间,不可靠中,更不能靠下。

3、押角章:宜方形,尺寸宜大,白文为佳。可用闲文、斋馆名、吉语或诗句入印。

4、腰章:作品从首至尾中间为腰。腰章在大幅作品中较常用,内容无定式。可以与引首、腰章、下面押角章三点一线,互相呼应。行气稍有摆动时,可用腰章调节补白。

5、一般重点形式用印、

一是对联:对联中有单款为中下部题款钤印,而上联则通常钤引首章,其它款式一样。引首章通常钤在右边第一字第二字之间,与字的距离适中,不要太近或太远。姓名章钤在书者名款以下空白处,通常有两枚印章。最好一朱一白,两印章距离视整体情况而定,不可过于紧密,也不可过于疏松,章的大小略小款字,印章风格与主体谐调。

二是撗披:用印的多少和其他书法款式一样,要视主体布白的需要而定。不是越多越好,不然会破坏章法的整体性,特别是主体作品中部,不宜钤印;如果用印尽可能用小印。

三是匾额:款字、印章与主体不可靠得太近,要疏朗,有整体感。

四是扇面:落款字钤印的多少,要视留有空白的多少及章法的需要而定,特别是印章要大小适宜,多用小型印章的边线要与主体内容的斜度及折线相向。这与其它款式的书法在落款、钤印上有所不同,注意区别。

五是册页:内容独立时每页都可落款加章,也可在最后一页落款加章。看书写的形式变化而定。
第3个回答  2013-04-16
大幅宜盖大印、小幅宜盖小印。

印比字大不可以。

盖二印,同形印可匹配,一方一圆不行、一长方一椭圆不行、一大一小也不行。

盖二印,不可上阳下阴,不可上阳下阳,也不可上阴下阴,而应该上阴文下阳文。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为宜。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

上款上面不可盖印。

盖印用书画印泥,不可用办公印泥。

蘸印泥宜似蜻蜒点水轻盈,反复多次,印章与印泥垂直。

盖印处纸张宜光滑,如不光滑用指甲轻轻研磨一下。

盖印时纸下再塾些纸,印大宜厚,印小宜薄。

盖印时,印大,满白文用力宜较重;印小,细朱文用力宜较小。

盖印后必须用软布或宣纸将印面擦干净,用干净盒子装印,以免损坏。
第4个回答  2013-04-16
阴阳结合、大小适合、位置得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