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人物特点

如题所述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有一颗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于是经常借酒消愁。最后死于非命。
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
1、社会的黑暗(留学后无事可做)。
2、群众的麻木(回到家乡受到轻蔑,排斥、迫害)。
3、革命的不彻底,软弱(外貌虽变,内骨子却依旧)。
范爱农简介: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浙江绍兴黄甫庄人。他诞生于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三岁丧父,5岁失母,与妹妹靠祖母抚养成人。范爱农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在徐锡麟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材生,也是徐副办的得意门生之一。1912年,落水遇难。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篇《范爱农》表达对他的同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范爱农内心痛苦、悲凉,热爱祖国,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让这位正直倔强的人十分痛苦,逐渐落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5
范爱农内心痛苦、悲凉,热爱祖国,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
第3个回答  2018-11-13
范爱农内心痛苦,悲凉热爱祖国。不满黑色黑暗旧社会征求革命,对就民主革命,十分的,失望让这位正义的倔强人十分痛苦。
第4个回答  2006-04-12
太久不记得了
以前的教科书上有一篇是某个写的 范爱农,
忘了是鲁迅还是赵树理还是谁了,也许都不是
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