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赵洪文国 为什么被处死?

如题所述

赵洪文国(1881-1950),女,汉军旗人后裔,夫姓赵,本名洪文国,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抗日英雄赵侗之母,人称"赵老太",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无党无派。

一九四九年四月,赵洪文国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蒋介石委托,组织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纵队,其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驻扎重庆。赵洪文国并以“总统府留守”自任,策划“反征粮” 暴动,提出“赶走共产党,三年不纳粮”等口号,建立大陆游击区,抵抗进川的解放军,阻止国民党第十六兵团起义,枪杀解放军谈判代表,围攻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一九五O年二月赵洪文国被捕,拒不投降,认为解放军“挑灯拨火,诱惑忠良。”

赵洪文国1950年被解放军逮捕时,已是七十岁高龄。中共方面认为他“罪大恶极”,解放军西南军区军法处判处其死刑,据传周恩来曾为之说情希免其死罪,但最后仍遭处决。抗日战争幸存的赵洪文国第四子赵连中亦同时被处决,时年二十五岁,其妻子和孩子由毛泽东亲笔批示予以释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6
赵老太太本名洪文国,从夫加赵姓,正名赵洪文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赵氏母子参加了辽南抗日义勇军,该军失败后随余部流亡关内,共产党对处境艰难的赵氏母子给予大力支持,派出许多地下党员帮助其组织一支抗日部队,加之此人口才极佳,四处宣传抗日,又自称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婶娘,平添了不少传奇色彩。1937年,八路军115师挺进晋察冀敌后,将赵氏母子领导的抗日武装收编为“晋察冀边区独立第五支队”。
南京沦陷,蒋介石在陪都重庆攻击八路军在华北“游而不击”。为了向大后方人民介绍我抗日军民在长城内外的浴血奋战业绩,晋察冀边区参议会推举赵洪文国到重庆作抗日讲演。起初,国民政府认为此乃“异党爪牙”,派特务混入演讲地捣乱。
后蒋介石又在重庆举行隆重仪式接见赵洪文国,并授予“游击之母”的称号,将其故事编入童子军教材。赵受宠若惊,返回晋察冀边区后,就与八路军翻脸,在蒋介石派去其部队的特工小组支持下,疯狂杀害我抗日军民。这支彻底蜕变的反动武装,最终被贺龙将军统帅的八路军一二○师消灭。
1949年4月12日,潜居北平的赵氏母子化装成难民追随国民政府南逃,时任行政院长的阎锡山拨给其机关枪35挺及电台、汽车、经费等大批物资,并颁发“冀热辽绥靖二路军”的番号。赵立即在重庆竖旗招兵,于12月2日到成都,收编国民党残兵败将,拉起一支号称十万实有四千人的土匪武装,盘踞成都周边的什邡、绵竹交界的红白场一带,策动武装叛乱。军统少将特务、国防部二厅魏大铭专门派出一个秘密潜伏特务电台“助其一臂之力”。
鉴于赵洪文国有过一段抗日经历,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将军专门指示“尽最大努力把这个抗战期间与我党有过统战关系的‘老太婆’争取过来,不让她走上绝路。”川西区党政军领导据此多方对其政治挽救,但此人冥顽不化,仍旧残酷杀害我下乡征粮干部和无辜群众300多人,还纵火焚烧民房500多间,终于自取灭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