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初侵犯中国的时间

要第一次,不是从近代算起,请给出参考资料

  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日本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代。早在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打进京都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在京都的朝廷被称为北朝。后醍醐天皇为了恢复王权,推翻幕府,派他的儿子在九州设征西府。除了南、北两个朝廷外,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守护大名。他们掠夺财富,除互相争战之外,还常常支持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和掳掠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
  l,cp4L1\!b 朱元璋即位后,连续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复两国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消弥倭患。但由于日本处于分裂对抗状态,几次派使都毫无结果,倭寇侵扰日渐繁复。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受到劫掠。(lWScfK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时侵扰中国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渐炽盛的倭患。
  "_S _E4Dr\8F 统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也想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打击海上盗贼,同时也想发展与明朝的贸易,获取丰厚的利益。于是,两国恢复了关系。明成祖时,双方建立了勘合贸易关系,明朝给予足利幕府贸易凭证,即勘合,日本方面凭勘合来中国进贡,进行贸易。明朝发展与日本的关系,主要是为了消除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足利幕府也积极剿捕倭寇。在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改变政策,双方勘合贸易中断,日本也不再剿捕倭寇,足利义满时期稍有收敛的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iU5T,Y~zLF
  延开来。!s#?d7_ _K_T&@
  其后,在足利义教时期,中日勘合贸易又得以恢复。成化三年,即日本应仁元年(1467年),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足利幕府衰弱,勘合贸易制度遭到破坏,一些守护大名为了争得与明朝贸易的权力,抢夺勘合,没有贸易勘合的大名便进行海盗活动,明嘉靖中叶以后,中日勘合贸易完全断绝,倭寇侵扰日益严重。
  m:y%U]_6D1P!j5g 明初,由于国家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驰,倭寇气焰便日益嚣张。正统四年(1439年),倭寇侵扰浙江台州的桃渚村,杀人放火,掘坟挖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心啼哭,拍手笑乐。倭寇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7?;Y%P b7rbsh
  至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豪富下海经商的人日益增多,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如汪直、徐海等与倭寇勾结,组成武装劫夺集团。一些明朝官僚也与这些寇盗建立了联系。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朝派朱绔巡抚浙江,兼提督福建军务,朱绔到任后,封锁海面,击杀了通倭的李光头等96人。朱绔的海禁触犯了通倭的官僚、豪富的利益,他们指使在朝的官僚攻击朱绔擅杀,结果朱绔被迫自杀。从此,罢巡视大臣不设,朝中朝外,不敢再提海禁之事。倭寇更加猖獗起来。
  (F(uF j,Rj ?J R 东南沿海人民在抗倭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入侵南汇县,闵电等募集千人抗击。同年倭寇进犯松江,营州商人孙镗捐资助军饷,还派人回家乡动员子侄前来参加抗倭斗争。当时有“吴中倚镗若长城”的说法。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由苗、汉、壮、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朝爱国将领的领导下,于王江泾(嘉兴北)大破倭寇,斩敌2000人,这是嘉靖年间抗倭斗争中的一次巨大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以来,此为战功第一”。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进犯定海,*ita8Y:Muq_1A
  城中居民誓死抵抗,倭寇转攻长乐,城墙崩坏几十米,居民数千人列栅拒战,拼死防守。同年,倭寇袭击扬州,各地来扬州经商的商人数百人参加守城作战,郜姓商人射死倭寇首领,扬州城得以保全。
  P!Y@K*i1f+J 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戚继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他们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斗争中屡建战功,终于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RMR2J'j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东牟平人。嘉靖中,任都指挥佥事,在山东备倭。他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自己消除倭患的决心和志向。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为对付入侵浙江沿海的倭寇,明嘉靖帝命时任山东登州卫都指挥金事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充参将,负责抗倭斗争。戚继光到达浙江后,看到明军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的状况,乃请求组建新的军队。
  1559年,他亲自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3000新兵,教以击刺法。将这支队伍训练成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倭寇的活动范围多在浙闽沿海一带,惯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山丘沼泽多,兵力不易展开。针对敌情和地形的特点,戚继光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这种队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1561年5月10日,大批倭寇窜入花街一带骚扰抢掠。戚继光率“戚家军”,首次排出“鸳鸯阵”法,在鸟铳、弓、弩、火箭的配合下,一举杀敌3万多人。紧接着在保卫台州的战斗中,戚继光又以1500人在山林中伏击倭寇2000多人。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戚家军”又列出“鸳鸯阵”,向敌军勇猛冲杀,使倭寇顿时全线崩溃,被斩首或坠崖摔死者不计其数。这一年,戚继光依靠“鸳鸯阵”,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卢镗、牛天锡也在宁波、温州大败倭寇。浙东的倭寇被全部扫除。
  L/sOm5x 次年3月,倭寇又大举进犯福建各地,一路自浙江温州而来,会合福宁、连江诸倭寇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一路自广东南澳而来,会合清福、长乐诸倭寇攻陷沼安县南,倭患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倭寇攻陷宁德后,将大营驻扎在距城十里外的横屿,这里四面皆水,路险隘窄,明军不敢进击。戚继光又奉命进入福建剿倭。1562年7月,戚继光率军由浙入闽,立即布下“鸳鸯阵”,先击横屿倭寇。“戚家军”人持草一束,填沟而进,大破倭寇巢穴,斩首2600多。“戚家军”乘胜至福清,击败牛田倭寇,覆其巢,余寇败走兴化,戚军又急追之,夜半四更,追抵倭寇宿营地,连克66营,杀敌千余人。戚家军进入兴化城,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戚继光回师福清,又歼灭登陆的倭寇200人。同时明朝将领刘灦也屡败倭寇,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几乎被全部消灭
  1563年正月,倭寇万余人再次攻陷兴化平海卫。“戚家军”得平海卫兵为向导,从间道急趋平海,出其不意,登上城北高地,出现在倭寇背后,迅速攻破其堡垒,此役斩杀倭寇2300余人,夺还被掠百姓3000余人,再次收复平海卫。1564年,倭寇余党又纠集新倭寇万余人,围攻仙游(今福建仙游县),被戚继光击败。倭寇逃往同安,戚继光紧追不放,在王仓坪,又斩倭寇数百人。倭寇数千人奔据漳浦蔡丕岭,戚继光分兵五哨。身持短刀缘崖而上。斩杀俘虏数百敌人。余下矮寇掠渔舟出海逃遁。福建侯患得以平息。
   戚继光返回浙江后,大量倭寇又进扰福建,并包围兴化城。明朝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倭寇攻占了兴化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家军再次进入福建。明朝军队在平海与倭寇战斗,戚继光率军队率先登城,俞大猷、刘灦相继,杀敌2200人,并救出被掠人口3000人。戚继光因战功而升为总兵官。
  第二年,倭寇又纠集余党万余,围攻仙游,戚继光先败之于城下,继而又追击余寇,歼灭大量倭寇。其后戚继光又在福宁大败倭寇,并与俞大猷一起最后扫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
  俞大猷也是一位抗倭英雄。在福建境内的倭寇被平定后,广东倭患严重。广东的倭寇主要是由俞大猷平定的。他在任广东总兵前,就招收过漳州农民武装6000人,到广东之后,先后调汀、漳等地军队1.4万人到广东,其主要部分就是他在福建招收的那支队伍,到广东后,俞大猷又招募和组织农民武装力量,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获得很大成功。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海丰附近的战斗中,农民武装花腰蜂等英勇杀敌,取得了胜利。俞大猷领导广东军民歼灭了广东境内的倭寇。至此,东南沿海的倭患被最后平定,
  这是爱国军民共同奋战的结果。戚继光是抗倭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http://bbs.cqzg.cn/archiver/?tid-26535.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7
明朝时候就有倭寇在东南沿海肆虐,幕府时期的日本将军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曾经提出要侵略中国的构想,丰臣秀吉还曾经率领自己的军队企图从朝鲜登陆进而吞并中国征服印度(被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和朝鲜联合消灭,战败身亡)。
不过近代史上最早直接侵略中国是在1874年的时候日本人偷袭过台湾岛(前面提到受到裹胁的时候应该不算),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吞并当时中国属国琉球(琉球国被灭种)。
1894年开始甲午战争日军在战争中占领了辽东半岛一部分,战后1895年清政府同意割让台湾及澎湖等以及辽东半岛给日本。同时当时对清朝称臣的朝鲜被清政府放弃。后来列强交涉之后还了辽东。台湾的沦陷要在这一年年底,零星的抵抗从来没有停止。同时日本人将福建划为势力范围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人是其中最积极的一部分。
1904年日本人发动日俄战争,争夺我国东北,日军占据了旅顺港,同时将东北划为势力范围。
1917年一战中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青岛港,同时将山东划为日本势力范围。
1928年,为了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军制造济南惨案。
1931年日军发动“918”事变吞并我国东北三省;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占领上海一部分地方,并在上海大量驻军。
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省(今天内蒙古中东部和河北北部),同年爆发察哈尔抗战;1935年日军发动河北事变侵占我冀东地区。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一年在北方就侵占了河北山东以及山西北部。在南方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直接进攻上海,侵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938年6月江苏大部沦陷,国民党炸开花园口,暂时保住河南,长江沿岸城市相继陷落,武汉、广州也在这一年陷落。之后,1939年南昌陷落,海南沦陷1941年日军侵占浙东,福州等地1942年日军打通浙赣线,1943年日本人打到云南(从东南亚)。1944年日本为打通陆上通道,发动豫湘桂战役占领湖南、广西、河南大片地方。同年我军开始局部反攻占领了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的大部分农村山区,并开始占领一些县城。1945年我国军队开始反击。大片收复领土。8月东北被苏联红军解放,日军宣布投降,9月签署投降书。
直属中国的领土被收回,但以前的属国就拿不回来了。

其实我们中国也曾经侵略过小日本的

元军侵日战争,指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队入侵日本的战争。在日本通常被叫作“元寇”或“蒙古袭来”。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次战争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和元朝扩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这两起事件在很多小说中都被提及,并且神风这个词也是由此而生的。另外,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遭遇,这两起失败的入侵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五百年来面临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胁了。
回答者:546594189 - 助理 二级 5-25 19:55
明朝吧
回答者:410150348 - 秀才 三级 5-25 20:19
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日本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代。早在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打进京都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在京都的朝廷被称为北朝。后醍醐天皇为了恢复王权,推翻幕府,派他的儿子在九州设征西府。除了南、北两个朝廷外,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守护大名。他们掠夺财富,除互相争战之外,还常常支持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和掳掠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
l,cp4L1\!b 朱元璋即位后,连续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复两国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消弥倭患。但由于日本处于分裂对抗状态,几次派使都毫无结果,倭寇侵扰日渐繁复。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受到劫掠。(lWScfK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时侵扰中国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渐炽盛的倭患。
"_S _E4Dr\8F 统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也想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打击海上盗贼,同时也想发展与明朝的贸易,获取丰厚的利益。于是,两国恢复了关系。明成祖时,双方建立了勘合贸易关系,明朝给予足利幕府贸易凭证,即勘合,日本方面凭勘合来中国进贡,进行贸易。明朝发展与日本的关系,主要是为了消除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足利幕府也积极剿捕倭寇。在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改变政策,双方勘合贸易中断,日本也不再剿捕倭寇,足利义满时期稍有收敛的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iU5T,Y~zLF
延开来。!s#?d7_ _K_T&@
其后,在足利义教时期,中日勘合贸易又得以恢复。成化三年,即日本应仁元年(1467年),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足利幕府衰弱,勘合贸易制度遭到破坏,一些守护大名为了争得与明朝贸易的权力,抢夺勘合,没有贸易勘合的大名便进行海盗活动,明嘉靖中叶以后,中日勘合贸易完全断绝,倭寇侵扰日益严重。
m:y%U]_6D1P!j5g 明初,由于国家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驰,倭寇气焰便日益嚣张。正统四年(1439年),倭寇侵扰浙江台州的桃渚村,杀人放火,掘坟挖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心啼哭,拍手笑乐。倭寇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7?;Y%P b7rbsh
至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豪富下海经商的人日益增多,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如汪直、徐海等与倭寇勾结,组成武装劫夺集团。一些明朝官僚也与这些寇盗建立了联系。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朝派朱绔巡抚浙江,兼提督福建军务,朱绔到任后,封锁海面,击杀了通倭的李光头等96人。朱绔的海禁触犯了通倭的官僚、豪富的利益,他们指使在朝的官僚攻击朱绔擅杀,结果朱绔被迫自杀。从此,罢巡视大臣不设,朝中朝外,不敢再提海禁之事。倭寇更加猖獗起来。
(F(uF j,Rj ?J R 东南沿海人民在抗倭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入侵南汇县,闵电等募集千人抗击。同年倭寇进犯松江,营州商人孙镗捐资助军饷,还派人回家乡动员子侄前来参加抗倭斗争。当时有“吴中倚镗若长城”的说法。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由苗、汉、壮、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朝爱国将领的领导下,于王江泾(嘉兴北)大破倭寇,斩敌2000人,这是嘉靖年间抗倭斗争中的一次巨大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以来,此为战功第一”。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进犯定海,*ita8Y:Muq_1A
城中居民誓死抵抗,倭寇转攻长乐,城墙崩坏几十米,居民数千人列栅拒战,拼死防守。同年,倭寇袭击扬州,各地来扬州经商的商人数百人参加守城作战,郜姓商人射死倭寇首领,扬州城得以保全。
P!Y@K*i1f+J 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戚继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他们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斗争中屡建战功,终于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RMR2J'j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东牟平人。嘉靖中,任都指挥佥事,在山东备倭。他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自己消除倭患的决心和志向。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为对付入侵浙江沿海的倭寇,明嘉靖帝命时任山东登州卫都指挥金事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充参将,负责抗倭斗争。戚继光到达浙江后,看到明军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的状况,乃请求组建新的军队。
1559年,他亲自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3000新兵,教以击刺法。将这支队伍训练成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倭寇的活动范围多在浙闽沿海一带,惯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山丘沼泽多,兵力不易展开。针对敌情和地形的特点,戚继光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这种队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1561年5月10日,大批倭寇窜入花街一带骚扰抢掠。戚继光率“戚家军”,首次排出“鸳鸯阵”法,在鸟铳、弓、弩、火箭的配合下,一举杀敌3万多人。紧接着在保卫台州的战斗中,戚继光又以1500人在山林中伏击倭寇2000多人。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戚家军”又列出“鸳鸯阵”,向敌军勇猛冲杀,使倭寇顿时全线崩溃,被斩首或坠崖摔死者不计其数。这一年,戚继光依靠“鸳鸯阵”,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卢镗、牛天锡也在宁波、温州大败倭寇。浙东的倭寇被全部扫除。
L/sOm5x 次年3月,倭寇又大举进犯福建各地,一路自浙江温州而来,会合福宁、连江诸倭寇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一路自广东南澳而来,会合清福、长乐诸倭寇攻陷沼安县南,倭患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倭寇攻陷宁德后,将大营驻扎在距城十里外的横屿,这里四面皆水,路险隘窄,明军不敢进击。戚继光又奉命进入福建剿倭。1562年7月,戚继光率军由浙入闽,立即布下“鸳鸯阵”,先击横屿倭寇。“戚家军”人持草一束,填沟而进,大破倭寇巢穴,斩首2600多。“戚家军”乘胜至福清,击败牛田倭寇,覆其巢,余寇败走兴化,戚军又急追之,夜半四更,追抵倭寇宿营地,连克66营,杀敌千余人。戚家军进入兴化城,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戚继光回师福清,又歼灭登陆的倭寇200人。同时明朝将领刘灦也屡败倭寇,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几乎被全部消灭
1563年正月,倭寇万余人再次攻陷兴化平海卫。“戚家军”得平海卫兵为向导,从间道急趋平海,出其不意,登上城北高地,出现在倭寇背后,迅速攻破其堡垒,此役斩杀倭寇2300余人,夺还被掠百姓3000余人,再次收复平海卫。1564年,倭寇余党又纠集新倭寇万余人,围攻仙游(今福建仙游县),被戚继光击败。倭寇逃往同安,戚继光紧追不放,在王仓坪,又斩倭寇数百人。倭寇数千人奔据漳浦蔡丕岭,戚继光分兵五哨。身持短刀缘崖而上。斩杀俘虏数百敌人。余下矮寇掠渔舟出海逃遁。福建侯患得以平息。
 戚继光返回浙江后,大量倭寇又进扰福建,并包围兴化城。明朝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倭寇攻占了兴化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家军再次进入福建。明朝军队在平海与倭寇战斗,戚继光率军队率先登城,俞大猷、刘灦相继,杀敌2200人,并救出被掠人口3000人。戚继光因战功而升为总兵官。
第二年,倭寇又纠集余党万余,围攻仙游,戚继光先败之于城下,继而又追击余寇,歼灭大量倭寇。其后戚继光又在福宁大败倭寇,并与俞大猷一起最后扫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
俞大猷也是一位抗倭英雄。在福建境内的倭寇被平定后,广东倭患严重。广东的倭寇主要是由俞大猷平定的。他在任广东总兵前,就招收过漳州农民武装6000人,到广东之后,先后调汀、漳等地军队1.4万人到广东,其主要部分就是他在福建招收的那支队伍,到广东后,俞大猷又招募和组织农民武装力量,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获得很大成功。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海丰附近的战斗中,农民武装花腰蜂等英勇杀敌,取得了胜利。俞大猷领导广东军民歼灭了广东境内的倭寇。至此,东南沿海的倭患被最后平定,
这是爱国军民共同奋战的结果。戚继光是抗倭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http://bbs.cqzg.cn/archiver/?tid-26535.html
第2个回答  2008-05-25
明朝中晚期,日本觊觎中国富饶的资源。开始派来小股人来东南沿海骚扰,那时我门叫他门倭人,但是最后爱国将领戚继光(你可能知道)率领沿海人民抗击倭寇取得的胜利。以后的就是你现在知道的那些.......................清朝的《马关条约》到1937到1945.....后边等等`~~我想你身为中国人都知道
第3个回答  2008-05-25
明朝的倭寇 清朝甲午战争 近代七七事变
第4个回答  2008-05-24
明朝!明朝时叫倭寇.明朝时经常侵犯我国的沿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