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天津市内名人故居具体地址。越多越好。十一出去玩。有回答好的会加分的。

如题所述

  饮冰室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导人之一,广东新会人。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区民族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
  吉鸿昌故居

  吉鸿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号路(今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座三层小洋楼。初建于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设计,共有楼房11间,平房2间,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红机砖清水墙。

  吉鸿昌,河南省扶沟人。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1913年从军,历任团、师、军长,宁夏省主席、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等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反对内战,拒绝执行蒋介石向红军发动军事进攻被迫解职,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沪之战爆发后毅然回国。1933年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察哈尔组建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指挥,曾收复多伦。

  吉鸿昌于1930年以有余堂名义买下法租界40号路这座楼房。1933年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与日本侵略军夹击下失败,吉鸿昌返回天津住在这里,继续进行抗日活动。他在这所住宅楼内筹措经费,搜集武器,进行秘密革命活动。为了适应地下工作需要,将这所楼房进行改造,将二楼的三个门改成七个门,使楼内门门相通,间间相连。楼上南侧做客厅,墙壁上悬挂吉氏亲笔所书条幅: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三楼是地下党秘密印刷室,楼下为接待地下党员住房。院墙爬满藤萝,使这座红楼熠熠生辉。
  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号路(今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

  张学良,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东北讲武学堂毕业,历任旅、师、军长,军团司令、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绥靖主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西北“剿匪”总司令等职。1936年张学良与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双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基础。

  张氏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495市亩。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该楼以张寿懿(张作霖五夫人)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1949年后张寿懿去香港,由其子张学铨管理出租。1956年进行私房改造后由国家经营,1960年改按公产掌管。
  张自忠故居

  张自忠故居先后有两处。一处在河北大经路天津市政府内后院(现河北区金钢桥医院);另一处在英租界伦敦道(今和平区成都道60号)。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宣统三年(1911)考入天津法政学堂,1914年从军,曾先后任西北军团、旅、师长,开封军官学校校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犯长城,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张氏率三十八师在喜峰口、罗文峪大败日军。七七事变后,张又化装出走后方,任五十九军军长,在临沂、台儿庄战役中功勋卓著,后升为三十三集团军司令,转战鄂西、豫南等地。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襄河一线截击日军主力,身陷重围,壮烈牺牲。

  张氏在任天津市长期间,于1936年8月以庆安堂名义购得英租界伦敦道厚德堂川记空地一块,计4.356市亩,建成楼房一所(成都道60号)。主楼三层,后楼二层,共16间,院内另有平房14间,建筑总面积1400余平方米。主楼一楼有会议室;二楼设两座平台;三楼有屋顶平台;后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书房。进大门右侧平房也设有会议室,左侧平房为佣人住房及门房。这所住宅现为天津市民政局办公宋哲元故居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人,光绪十一年(1885)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从军,北京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历任团、旅、师、军长,方面军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并先后兼任热河、陕西、察哈尔、河北省长,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宋氏在九一八事变后于1933年率二十九军在长城抗击日寇,取得重大胜利。七七芦沟桥事变,宋哲元率部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此后转战平汉、津浦沿线。

  宋氏在津住所有英租界17号路与29号路两处(今和平区新华路231号与南京路86号)。其中17号路(今新华路231号)是宋哲元于1932年以明仁堂名义购自英商先农公司经营产业,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楼房21间,平房8间,厦子两条,建筑面积763平方米。该楼沿新华路一侧从上到下带玻璃窗。宋氏于1932~1937年来津期间,携夫人及子女即寓居此处。

  此外,南京路86号(英租界29号路)是宋氏于1934年以德荫堂宋名义购自义品公司,占地2.326市亩,是一所带地下室的西式平房,共11间,过道5间,地窨子10间,砖瓦平房2间;砖木平房4间,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院内有花坛,广植树木,是宋氏专做会客、开会与小憩之所用房。
  周学熙故居

  周学熙故居周学熙,安徽至德(今安徽东至)人,同治四年(1865)生,近代著名实业家。曾任开滦矿务局总办、直隶候补道。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委派周氏创办银元局、直隶工艺总局、高等工业学堂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唐山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矿务局。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又在北京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辛亥革命以后于1912年与1915年两次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创办华新纺织公司,在天津、青岛、唐山、卫辉创办四个华新纱厂。

  周氏故居在英租界32号路(今南京路)及38号路(今澳门路)。该处系周氏于1912~1921年先后购买三块地皮约12市亩,修建成三组住宅(今南京路三多里及澳门路1-3-5-7号),人称“周公馆”。
  孙仲凯故居
  孙仲凯,天津人,光绪十九年(1893)生。天津“新八大家”之一(辛亥革命后,天津流行“新八大家”的说法,其中如元隆孙家、敦庆隆纪家、周益兴范家、瑞兴益金家等多属于新兴资产阶级)。孙家以经营棉纱致富,是天津著名的绸缎庄——元隆东家。1921年后又开办庆生棉纱店,包销裕元纱厂全部棉纱,并先后投资元聚、元裕、通成兴、隆生等棉纱庄及普丰、祥丰、庆益等银号、庆义米面庄等,是天津著名的商业资本家。

  孙氏故居在法租界樊主教路(今和平区新华路120号)。1933年孙家在这里购得空地一块,计3.96市亩,委托中国工程司阎子亨建筑师设计。

  孙氏故居有一个大的院落,大门为屋字式门楼,门洞前后侧设计为古典式双圆柱。东西向长方形庭院,按坐北朝南顺序排列三幢三层(局部四层)楼房,砖木结构、大筒瓦顶(局部为平顶),机砖清水墙(局部为混水墙),木楼板。除中楼正面外檐为玻璃门窗、混凝土楼梯外,其余均为菲律宾木门窗、楼梯。室内装饰豪华,设备齐全。中楼底层中间部突出,顶子做成红缸砖面层,作为二楼门厅的平台,两侧有弧形单跑仿青石刷石阶梯。院内建有门房、车房、厨房、储藏室及一座小花园。
  石元仕故居

  石元仕故居石元仕是天津著名的八大家之一(“八大家”是天津近代的巨富豪门。相传在咸丰年间开始流传有关“八大家”的口诀:“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韩是指天成号韩家;高是指益德裕高家;石是指杨柳青石家;刘是指土城刘家;穆是指正兴德穆家;黄是指振德黄家;杨是指长源杨家及益照临张家),人称“杨柳青石家”,是一个大地主兼大资本家。

  石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估衣街--河沿街,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其后又陆续扩建,形成一所大的庄院,占地6000平方米,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有房屋200余间,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

  石家大院建筑宏伟。在院中间以四角垂花门楼串通的甬道为中轴线,把整座建筑分割为
  东西两部分,排列成五进院。西部由北往南第一进院是北客厅;第二进院是串廊院,与南面鸳鸯楼相接;第三进院有戏台一座,并建有南客厅;第四进院南面为花厅接待贵宾,北面大厅陈设古玩、字画;过月亮门进入第五进院建有外帐房。迎面南门有一座砖雕大影壁。东部由北往南第一进院为内帐房与北客厅;第二、三、四进院为住宅和女客厅;第五进院是南书房。通过东部院子的东侧甬道,建有厨房、车棚、马厩、佣人住房等。

  石家大院全部建筑均采用楠、樟、柏等优质木材;石料为大青细石,建筑主体是磨砖对缝,彩绘油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工艺装饰除我国传统风格外,还兼收西方造型,使整座建筑显得色彩斑斓。

  曹锟故居

  曹锟,直系军阀首领。1938年5月在天津病故。他是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个大总统,在天津有四处豪华住宅。

  其一,在河北五马路、黄纬路,叫“曹家花园”,这所住宅原系买办孙中英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所建。1922年转卖给曹锟后又大兴土木,增建廊庑、亭池、岛榭,建成一座豪华的园林别墅。占地面积200余市亩,楼、平房4000多平方米。

  其二,在英租界19号路(今和平区河北路211号),1922年建,有前后两道院。前院建中西结合二层带地下室主楼一座,砖木结构,高台阶;后院建三座二层小洋楼,并列建一座花墙将前后院分开。三所小楼中右侧是少爷楼;左侧为小姐楼;中间是宾客楼。靠两侧院墙建两座条形带地下室小楼,是男女佣人住房。中有一个地下室建有水牢(男牢)、旱牢(女牢),整所住宅共有楼房78间,平房27间,建筑面积2370平方米。

  其三,在英租界43号路(今和平区洛阳道45号)。1923年建,为西式二层砖瓦楼房,带地下室,共有楼、平房42间,建筑面积1153平方米。主楼前檐有四棵钢筋混凝土立柱,塑有花纹。外墙镶黄色瓷砖,内部装饰考究,全所楼房富丽堂皇。

  其四,在意租界二马路(今河北区民主道27~29号),1919~1920年修建,前后共两幢二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西式小洋楼,占地面积5.66市亩,共有楼、平房月间,建筑面积2468平方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