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国家应该怎么做来保护环境

政府和国家应该怎么做来保护环境,(个人可以做的网上很简单就找的到。。。结果国家和政府的反而米什么。。。。谁帮忙转点东西。。)偶要交论文。。。TAT

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是一个很大很广很深的课题,它与节能减排、节约、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循环经济等属于同一个命题,或者有共同的内容。进入21世纪,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经济渴求更快发展,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也随之剧增,人类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兀,我们将何去何从?

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生态环保的态度、行为,对环保执行的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虽然说环境污染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但必须通过各个国家各自的努力,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下面讨论一下国家、政府层面的具体行动:

(一)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首先要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环境和生态问题,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在国家宪法中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等经济模式,开发清洁能源,建设生态文明。

(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环境普查和监测

对国土面积内的森林、江河、湖泊、海洋、水库、沼泽、湿地、草原、山脉、沙漠、戈壁、地下资源(地下水、煤炭、石油、金属等)、耕地、土地,等等自然地表资源,定期地全面地进行科学探测和普查。

对大气污染、气象变化等空间资源的污染情况,实施全国不间断的监控;积极投入对太空、宇宙的探测研究。

(三)国家、地方的环保政策、法律、法规、指标、标准

国家和各级政府需要制定各个领域的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公民的环保行为。

国家环境监管部门,要针对工业企业、工业产品,制定相关的环保指标和标准。

(四)环保、节能减排的执行和考核

各级环保部门建议垂直管理,不受地方政府的制约;

对各级政府、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必须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国家支持民间环保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倾听他们的建议,接受他们的监督。

(五)对企业的环保监管

政府对于申办企业的审查中必须有环境影响评价,坚决从源头遏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落户。

制定《回收废旧物资法》,鼓励和扶持企业回收利用废旧物资,扶持和发展废物回收再加工的企业。

根据回收法,对于塑料加工行业,要求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中回收利旧部分不能低于30%,这样肯定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生产中的企业,没有达到环保法规要求的,坚决关闭,依法严惩。尤其是那些肆意排放污水、毒气的生产企业,往往对周边的土地、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也对周边居民造成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

要制定《包装法》,限制企业过度使用不环保的化工材料包装产品,产生新的垃圾污染。

国家要加紧制定各类工业产品的环保指标,不达标的产品坚决不能进入流通市场。

严格控制燃油机动车的排放指标,不达标的机动车严谨出厂,否则坚决要求企业回收,严惩不怠。

(六) 国家要大力开发和实施各种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的新技术

农田灌溉新技术需要大力推广,节水

建筑保温、节能技术

(七)国家要大力开发和实施清洁能源工程

自然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

(八)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九)继续坚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国家工程。

(十)城市建设的环保策略

禁止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建立大型城市、国际性大都市”目标,城市的面积和规模要适度,不能再有第二个北京了,要发展卫星城,城市之间要有生态保护带、耕田带、绿化带。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开发和推行电动机动车、太阳能机动车,对于行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轿车、太阳能车,在道路规划上要优先考虑。限制燃油机动车出行时间,向外国学习,鼓励多人共乘一辆轿车(我观察到,北京,在上下班时间大多是一个人开一辆轿车,多浪费啊)。

道路划分为四道三绿化:从外向里依次为:行人道、绿化带、公交车道、绿化带、自行车道、绿化带、机动车道,前两个绿化带的宽度至少1.5米,自行车和机动车之间的绿化带至少5米,自行车道允许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

最近看到北京鼓励楼顶绿化,非常必要。各地城市都要制定法规,要求某些类型的建筑顶面必须绿化。

还要鼓励城市大力推行太阳能工程,有条件的单位、企业、小区,必须安装和使用太阳能。

(十一)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环保

在农村家庭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政府按每户予以补助。

继续在农村推广沼气工程。

限制化肥等化工肥料的使用,鼓励有机肥料,鼓励秸秆还田。

开发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发抵御病虫害的生物制剂。

转基因食品的种植要指定区域。

严禁捕杀受保护的动物,严禁捕杀蛇类动物,严禁捕杀益鸟,严禁捕杀有益动物。

积极开展环保宣传。

严禁涸泽而渔,严禁烧山围捕。

严禁打猎。

严禁河水中使用洗衣粉洗衣服、放污水。

(十二)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三)沙漠治理

国家要制定中长期治理目标,实施国家治理战略

鼓励私人、集体、企业参与沙漠治理,国家要出台鼓励政策;

对于新增沙漠速度较快的地区,要坚决撤销行政领导的职务。

(十四)国民环保教育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要有专门的环保教育课程设置。

亲自体会和实践。组织学生实际考察环境污染现状,鼓励学生亲身做一些环保行动。

建议在植树节之前一天定为“环境污染灾难日”,提醒人们,环境污染无时不在。

(十五)污染治理

国家要制定国家层面的治理目标,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本地区的治理目标。

重点治理河水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空气污染、噪音污染。

尤其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要长期监控和治理。

(十六)废旧回收和垃圾处理

前面说过,国家、各地都要扶持、鼓励企业、私人从事回收利旧,从法规上强制企业回收。

垃圾分类回收,我们还做得很不到位,要出台法规,强制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由此总总,全世界平均4%GDP的总量被消耗掉,有什么“低碳经济”可言呢?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每年的费用在持续发生,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