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期化学月考试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0-11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

姓名 分数

温馨提示:
本卷共四大题,20小题。全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在题后括号里,共12题,12分)
1.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
2.厨房中有许多化学物质,小芳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黄酒 B.加碘食盐 C.纯净水 D.酱油
3.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正确的是( )
A.我不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做“保护气”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5.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
这两个反应( )
A.都放出热量 B.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C.都能在常温下反应 D.都生成气体
6.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方针,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节能性社会。节约能源,应从我们身边做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手关灯,随手关水,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用洗澡水冲洗厕所,用洗米水浇花
D.节约用纸,草稿纸使用时要两面都用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C.铜丝做电线 D.稀有气体做保护气
8.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往试管中加入大理石
C.加热液体 D.固体药品的取用
9.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CO B.CO2 C.N2 D.NH3(氨)
10.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
C.动物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所以空气中氧气越多越好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11.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口插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D.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12.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
A.镁 + 氧气 氧化镁 B.氢气 + 氯气 氯化氢
C.碳酸氢铵 氨气 + 二氧化碳 + 水 D.锌 + 硫酸 硫酸锌 + 氢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空1分,共10分)
13.(4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污染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 和 ;
(2)人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成分为 ,减少的成分为 ;
14.(2分)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铁:
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反应文字表达式
能与铁反应

15.(4分)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3分)
16.(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化学式C3N6H6[C3N3(NH2)3],无味,密度1.573 g/cm3 (16 ℃)。常压熔点354 ℃(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
(1)请总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写两点): , ;
化学性质(写两点): , ;
(2)三聚氰胺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试解释相关原因: 。
17.(4分)下表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1)据上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 时,反应速率最快;
(2)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原因是

(3)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少反应物的 ,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4)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 越多越好。
18.(3分)小雨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晴: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晴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雨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晴的理由是 ; (2)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有2小题,共15分)
19.(4分)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字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火灾
(1)加热试管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
(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20.(11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雨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此反应表达式 。小晴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作用。请你写出小晴制取氧气的表达式 。
(4)。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 通入,验证此装置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卷表格里,共12题,1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A B C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空1分,共10分)
13.⑴有害气体和烟尘 ⑵二氧化碳、水,氧气;
14.
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反应文字表达式
能与铁反应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15.⑴排水法。⑵氧气。⑶二氧化碳。⑷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3分)
16.⑴白色晶体,无味,密度1.573 g/cm3 (16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 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⑵纯净物;⑶高温分解产生有毒的氰化物。
17.⑴1/10。 ⑵MnO2 与KClO3 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催化作用不明显。
⑶质量分数。 ⑷不是。
18.⑴高锰酸钾会发生反应生成氧气等新物质。
⑵反应后高锰酸钾没有了,质量、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⑶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有3小题,共15分)
19.⑴B。⑵A。⑶D。⑷C。
20.⑴①铁架台; ②试管;
⑵①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E中导管应伸至接近底部;
⑶F或E;;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二氧化锰;催化 ;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⑷可控制气体的发生。⑸a;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