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风暴中国向香港资助了多少钱救市?

如题所述

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将目光投向了香港。“香港基本面当时没泰国那么糟,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也不少。”1994至1997年,香港的主要物价上涨12倍,由此造成的经济过热又导致工资水平和股市飙升。恒指在1997年上半年由12000点升至16800多点,而在7月,恒指更是在一个月内,11次创历史新高,香港出现“全民皆股”的狂热。

  琼斯认为,“香港股市,房地产公司和银行的股票占到很重要地位,一旦这两方面泡沫破灭,股市随时会出现危险。”事实上,房地产泡沫还造成经济环境恶化,使生产和销售成本上升,通胀压力累积,“而且我们认为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我们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

  随后,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持续进攻,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发动了对港元的立体式袭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于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1998年1月和6月,趁印尼盾和日元暴跌时,对冲基金又分别沽售港元,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抵抗下,三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

  香港金融市场惊魂八月

  不过,进入1998年8月,情势发生转变,外汇市场对港币的炒卖气氛积聚,各种谣言四起,市场信心岌岌可危。到了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发起对港元的第四次冲击。

  这一次,港府通过出手干预市场令对冲基金铩羽而归,不过也招致外界的批评,认为其破坏了“自由市场的原则”。时隔多年后,谈论其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因港府出手干预而泡汤的这段经历时,琼斯反为对手辩解,“对香港特区政府干预市场做法的指责是不恰当的,”他表示,“在市场信心面临全面崩溃的时候,政府的干预提振了市场信心,避免更大危机的发生,也使得市场免于最终的崩溃。”

  那场几乎使香港金融市场陷于崩溃的战役在8月5日打响,对冲基金持续在汇市抛售港元,香港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外汇储备接下240亿港元,其他银行接下46亿港元。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在股市上也燃起战火,恒生指数8月6日开市一路走低。随后几日,对冲基金借机猛砸股市,至8月13日跌到6600点,对冲基金借市场恐慌之际从资本市场牟取暴利。但这一阶段,表面看起来疲于应付的香港政府却正在计划着一场大反击之战。

  特区政府绝地反击

  准备拿出来反击对冲基金的是96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这是全体香港人多年辛勤劳作积攒的家产,被看作是保住香港经济的最后屏障,所以特区政府不得不反复衡量。股市开市前半小时,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才接到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郑重通知:为捍卫联系汇率,打击国际炒家,港府决定对股、期两市进行干预。

  14日是周五,市场极度沉闷;但至午间,市场传出“政府外汇基金将入市”;下午,在恒指跌到6500点瞬间,特区政府巨资入市,通过中银等三家券商,不问价格地吸纳大蓝筹和期货,恒指全天上升564点。与此同时,金管局大幅提高银行间拆借利率,使对冲基金无法短期融资补充血液。港府14日出手的时机恰到好处,因为接下来3天是周末和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休市安排。再开市时,美国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汇率在日本政府干预下趋稳,亚洲股市开始反弹。在诸多外围利好因素刺激下,香港股市展开强劲反弹,港元汇率恢复稳定。

  “香港特区政府的决定非常坚定,他们的时机选择得很好。”琼斯总结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时称,“我们当时犯了错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8
前期500亿,后期准备倾国出动。但前期就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