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锚杆桩

如题所述

锚杆静压桩是指利用锚固于原有基础中的锚杆提供的反力实施压桩,压入桩一般为小截面桩,主要用于基础的加固处理。其优点是所用机具简单,易于操作,施工不影响工期,可在狭小的空间内作业,传荷过程和受力性能明确,施工简便,质量可靠,缺点是承台留孔,锚杆预埋复杂。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沿海地区就开始采用静力压桩法。到80年代,随着压桩机械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得到了进一步推广。至90年代,压桩机实现系列化,且最大压桩力为6800KN的压桩机已问世,它既能施压预制方桩,也可施压预应力管桩。适用的建筑物已不仅是多层和中高层,也可以是20层及以上的高层建筑及大型构筑物。

扩展资料:

适用范围:

静压法通常适用于高压缩性粘土层或砂性较轻的软粘土层,当桩须贯穿有一定厚度的砂性土夹层时,必须根据桩机的压桩力与终压力及土层的形状、厚度、密度、上下土层的力学指标、桩型、桩的构造、强度、桩截面规格大小与布桩形式、地下水位高低以及终压前的稳压时间与稳压次数等综合考虑其适用性。

压桩力大于4000kN的压桩机,可穿越5~6m厚的中密、密实砂层。中型压桩机(压桩力≤2400kN),穿越砂层的能力较有限,所以对其情况需进行压桩可行性判断。

静压桩也适用于覆土层不厚的岩溶地区。在这些地区采用钻孔桩很难钻进;采用冲孔桩,容易卡锤;采用打入式桩,容易打碎。只有采用静压桩可缓慢压入,并能显示压桩阻力,但在溶洞、溶沟发育充分的岩溶地区,静压桩宜慎用,以及在土层中有较多孤石、障碍物的地区,静压桩宜慎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锚杆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7
1、锚杆的作用
锚杆(索)是用金属或其它高抗拉性能的材料制作的一种杆(索)状构件,它是使用某些机械装置或黏结介质,通过一定的施工操作,将其安设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围岩体中,利用锚杆的灌浆粘结作用和拉结作用,增强围岩体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从而提高围岩体的自稳能力,实现对围岩体加固的工程措施,见图7-1。

图7-1 锚喷支护(系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单位cm)
锚杆(索)支护作为一种新的支护手段,它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优越性和对多种不同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使其在建筑领域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以下介绍隧道工程中常用的几种锚杆。
2、锚杆的种类
(1)按其对围岩加固的区域来分,可分为:系统锚杆、超前锚杆和局部锚杆三种。
①系统锚杆——系统锚杆强调的是联合作用,即群锚效应;
②局部锚杆——局部锚杆强调的是对围岩的局部加固作用;
③超前锚杆——超前锚杆强调的是支护的超前性。
(2)按其在岩体中的锚固形式来分,可分为以下四种:
水泥浆全黏结式锚杆(最常用)
①全长黏结式 水泥砂浆全黏结式锚杆或中空注浆锚杆(最常用)
树脂全黏结式锚杆
水泥砂浆内锚头锚杆(索)
黏结式内锚头锚杆 快硬水泥卷内锚头锚杆(常用)
②端头锚固式 树脂内锚头锚杆
机械式内锚头锚杆(隧道工程中很少用)
先灌浆后张拉预应力锚杆(索)
③混合式 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最常用)
先张拉后灌浆预应力锚杆(索)
全长黏结式锚杆,是采用水泥砂浆或树脂等胶结材料作为锚固剂。全长黏结式锚杆不仅有助于锚杆的抗剪和抗拉以及防腐蚀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长期锚固能力,能更有效地约束围岩松弛变形。且安装简便,在无特殊要求的各类地下工程中,可大量用于初期支护和永久支护。在隧道工程中,全长黏结式锚杆常作为系统锚杆和超前锚杆使用。
端头锚固式锚杆,利用内、外锚头的锚固来限制围岩变形松动。端头锚固式锚杆安装容易,工艺简单,安装后即可以起到支护作用,并能对围岩施加预应力。但杆体易腐蚀,锚头易松动,影响长期锚固力,一般用于硬岩地下工程中的临时加固。隧道工程中,端头锚固式锚杆一般只用作局部加固锚杆。另有摩擦式锚杆,因其锚固作用的耐久性不好,故不适于作为永久支护,而只作为临时支护使用,隧道工程中很少采用。
混合式锚固锚杆,是端头锚固方式与全长黏结锚固方式的结合使用。它既具有全长黏结锚杆的优点,又可以施加预应力,以增强对岩体变形的约束能力。但安装施工较复杂,一般只用于对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大坝坝体、高边坡土体等大体积、大范围工程结构物的加固。国外有采用大型射钉锚杆的,主要用于土体边坡的加固。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简单的说一下,是依靠锚杆提供的反力。将桩压入。叫锚杆桩。
常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地下室的底板浇好了,需要打一个桩,在底板上设锚杆,底板上开个孔,放入桩,加千斤顶,利用锚杆提供的反力,千斤顶加压后,将桩压入,后割去锚杆,封着底板上的孔,桩也底板共同工作,成了锚杆桩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