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必然?

曾经有一位皇帝,曾六次发罪己诏与天下,励精图治,二十岁未老先衰,白发如雪,国守国无望,自缢煤山。他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满族区区百万人口,统治了央央中华亿兆人口三百年,然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沦落到一个被附属国侵占奴役了时代。满清善御马、牛、羊,汉人也不是一样?当了太监也要高兴好久。
所谓的康熙盛世的GDP还不占全世界的6%,而明朝灭亡时也占50%(不信去百科搜!)
到了现在也是,奴性未除......
这就是所谓的历史的必然性吗?

  必然由无数个偶然构成,如果不是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耗尽了中国的人才;如果不是士大夫、皇亲国戚所主导的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导致人民群起反抗;如果不是万历三大征刚好掏空了张居正留下的国库;如果不是小冰川导致了大面积的饥荒;如果不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鼠目寸光、看不到长远的危害;如果不是吴三桂甘当汉奸,引清兵入关。这些事情的任何一件如果没有发生,明朝也许就不会亡。但它们一起发生在了明朝后期,导致了最终的结果。
  骨气不是没有,史可法这种人同样存在,但他们在屠杀中都消失了。只留下了那些甘为奴才的汉奸文人,范文程、洪承畴之流,一手推动了明朝的覆灭,还在之后为那些主子们唱赞歌。我们现在看到的篡改过的历史,不就是他们编写的么。
  至于说奴性,其实这种东西一直都有,对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他们都要交税,都要忍受贪官,他们会在意谁是主子么,他们想要的只是活下去而已。这个时候你去跟他们讲什么奴性、道义,他们在乎吗?在刀子面前能挺住的有几个?而之后,一切都变成了习惯,当你反抗时就变成了异类,不用满清动手,周围的人都会压倒你。
  中国人不缺志气,灭族危险前都会有人站起来,五胡乱华时的冉闵,元朝有大批的农民起义,清末也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但中国人固有的问题在于(1)和平年代的内斗以及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2)不到生死关头不反抗的惰性,如果能改掉这些,我想就不会有你所说的所谓必然问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6
纯属偶然,清朝入关是钻了空子。
明朝与流寇死磕数年,基本上是两败俱伤,明朝的国库与土地被掏空了,清朝趁虚而入,所以是偶然。
大明王朝315年,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清王朝267年,和万年亲,赔万亿款,割万里地,屠万亿民,天子弃国门,君王万里遁。
第2个回答  2012-01-10
我不清楚你想问什么,但是我们考虑国势不可从单纯的经济角度讲,而是要看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能力,明朝在建立之时就已注定了它的必然灭亡,因为它在税收上的制度设计是极其不合理的,历朝历代都将商税征的极重,明朝却一反常态,税收极轻,这就使得政府的税收不足,难以应付超大规模战争,因为明末的士兵哗变和投降,全部是因为欠饷问题,如果明朝的税收制度良好的话,便足以将一切叛乱镇压,君不见明末在满清和农民起义的双重打击下坚持了不下30年,最后因为士兵没有饷银而投降农民军,加上北京城破的那一年,发生了大瘟疫,才给了李自成以机会,李自成进攻北京的进军如入无人之境,但最终李自成不敌满清,中国灭亡。
满清统治中国,一向防范汉人,剃发易服打断了中国人的气节脊梁,文字狱摧毁了中国人的思想,满清的接近三百年的天下更是彻底窒息了中国的精神,诞生了无数的奴才。加上满清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东北),禁止汉人到那里去,所以,他们可以顺理成章的毫不犹豫的割地赔款,因为那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失去了一点又如何呢,所以慈禧可以喊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口号,就差明白无误地说“咱们一起统治中国、压迫汉人吧”这样无耻的话了,因为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对满清的清算因为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不彻底(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每年五百万银元的俸金,居住在某个宫中(我也记不清了))而失去了一次清算历史的机会,而且,满洲人口数目不少,不能把他们像当年他们对待汉人一样杀掉,只好喊出五族共和的口号,这又一次让中国的历史蒙尘。
共产党中国建立之后,打出了民族平等的口号,彻底将满清屠杀汉人,虐待汉人的史实清除出了教科书,汉人再一次失去了被公正对待的机会,失去了清算历史的良机。
所以,由于不清算历史,使得国内的人对满清统治中国的伤害认识不足或是根本没有认识,再加上最近这些年辫子戏充斥荧屏,无形中抹杀了那段令国人蒙羞的史实,扼杀了民族的尊严。
在我看来,满清入关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殖民侵略战争,只是他成功了,而日本侵华失败了,所以日本被清算了,满清被颂扬了。
第3个回答  2012-01-06
你认识的有点片面吧
第4个回答  2012-01-06
是的哦。
第5个回答  2012-07-05
纯属偶然,百度明朝吧欢迎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