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教师技能体系,及其共同特点

如题所述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各个领域高素质高技能的...以培养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水平。
通过教师职业技能测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替补。

一、概述
究竟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呢?从教学的概念说起,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教学虽说是教师行为,而不是学生行为,但教学不完全是教学生学习,更不只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狭义教学的理解只是针对课堂教学——学校教学的传统形式,是在授课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方式的情况下提出的。据此理解教学能力也只限于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这些基本能力。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学校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既要重视专业理论教学,又要通过实践性环节,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某些具体技术知识,更应注意培养学生从无限的知识体系中汲取和提炼所需知识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不仅仅是学生学会某些工艺的具体流程与操作技能,获得解决某些典型问题的现成药方,而应是在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下,使学生学会自行分析解决问题,使其具有“应变、生存、发展”的潜质。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同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和使命。
因此,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其内涵更深刻些,外延更宽广些。它不仅包括教学基本能力,还应包括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仅仅具备传统素质,已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势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具备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前提。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如何组织好、上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本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备课能力和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就构成教学的基本能力。
1.备课能力
1)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学的根本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材是教学工具。驾驭教材的能力源于对教材的熟知,更源于专业知识的广博精深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精神财富,就必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诊断教材、处理教材,牢固掌握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达到驾驭教材的目的。现今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特点是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这就意味着要用有限的学时,使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由此便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这也就要求教师通过分析、诊断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对知识进行合理地取舍,同时又要保证每章节之间的知识连贯性,广泛引用新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求知与发展的需求。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高职院校生源种类繁杂,学生素质更是参差不齐,这也要求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教学内容。尤其,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采用分级教学和学分制,这意味着更应突出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对学生的问题有很好的预见,将使教学卓有成效。
3)确定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乃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精心设计,怎样引导,怎样剖析重点难点,怎样总结巩固,怎样将知识畅通地传输给学生并能理解接受,每个环节都要周密设计细致安排。
2.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自动化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场所多样,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实训中心教学、有校内生产实习更有校企合作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因此职业教育教学与普通教育的教师教学相比,除了具有一般性组织管理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化的一体化职业师资,既要懂得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又要懂得与职业岗位相衔接的企业要求和企业管理知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中不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计划制定、财务管理、车间班组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范有所了解,使学生养成文明生产、严格程序的良好职业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日后学生的毕业竞争力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奠定基础。自动化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完成好职业教育教学任务。
1)教育科研能力
联合国科教文件中曾指出:“在当今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来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于一致。”科研是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和经验的深化。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更能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是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科研活动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开阔教育教学的视野,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对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有所了解才有可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去指导学生学习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科研成果源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教师只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注意从繁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复论证,总结规律,才能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锻炼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教育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关键在教师,首先要求教师创新。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创新的教学思路开始。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应把教学从因循的、模仿的、解释的、记忆的模式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创造中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便是为了不教”。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从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抛弃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并非一种知识特性,而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将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教育实践能力
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技术应用性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区别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它也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在做好示范和指导,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进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就要多下实验室、实习场地,深入实际,积极参加工程设计,参与科研活动,将理论、实践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实践能力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基础。教师要不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要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才能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丰富的经验。
总之,时代的发展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必备素养。教师的职业也决定了要终身学习,不断探索,用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开创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