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立于洪泽湖堤的五言治水是什么?

如题所述

乾隆 六次南巡,六次都来到了洪泽湖大堤。乾隆第一、四、六次南巡时题写的御笔分别被刻在碑的正、反、侧三面。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在碑的正面题诗:“皇考重河防,神谟定庙堂。帑金颁太府,高堰卫维扬。济运南输北,安流清汇黄。申咨惟善守,千载固苞桑。”叙述他的先祖对洪泽湖堤防的重视。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时,又在碑的背面题诗:“一律砖工运口连,崇墉凭阅实牢坚。蒇功即在 巡后,防患要于未事前。平日原常见渚出,汛时云每到堤边。虽然清口筹疏沦,南望夏秋心总悬。”表达自己对洪泽湖大堤的牵挂。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时,还在碑的侧面题诗,这也是他在洪泽最后一次题诗:“砖工不若石工坚,改筑曾教庚子年。培厚加高一律巩,卫民代赈两谋全。亦云救弊补偏耳,恒念有孚勿问焉。固堰可重堤不可,当年圣训实昭然。”诗中“改筑曾教庚子年”,说明他在“庚子年”,也就是第五次南巡的时候,就要求将砖堤改筑成石工堤。
这块石碑记录了乾隆帝从四十一岁至七十四岁的三十三年间,在六次南巡中,为洪泽湖治水工程所作出的指示,其中还涉及材料应用、建筑方法等多项内容,因而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在中国封建帝王史、水利史、碑刻史乃至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9
五水归宗诗词
五水共治 词三首海宁 读者 陆燕萍减字木兰花·共治五水共治五水,斩断污染消病魅;还我清流,滋养桑梓畅埠州。

水为生计,万物葱茏同泽被;河可嬉游,澄澈绿波有盼头。

临江仙·秀水自古嘉禾名秀水,秋波脉脉深情。

江南风致世人惊,西塘桥韵美,乌镇浆声轻。

绿浪碧波弦万古,还须常理琴筝。

共治五水志成城,镜湖开笑靥,水袖舞清灵。

满江红·五水共治壮丽山川,何时起,竟渐污晦。

君不见,大河混浊,小渠枯废。

经济腾飞楼与市,民生忧患茶和食,细思量,毁了命之源,空欢喜?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排涝水,务先治污水,岂容拖避。

铁腕重拳治五水,和舟共济同坚毅
第2个回答  2020-10-09
目录
洪泽湖大堤
江苏省
27 ~ 21 ℃
多云转阵雨
明 26 ~ 16℃
后 25 ~ 16℃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不要馒头
洪泽湖大堤,亦称“高家堰”、“高家长堤”、“高加堰”,始建于东汉时期,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境内,是阻拦淮河形成洪泽湖的大型堤堰工程。

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区蒋坝镇。洪泽湖大堤结构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洪泽湖大堤既是先民综合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水系的工程。又是一处可作为文化研究、旅游发展的历史文物、治水丰碑。[1][2]

2006年5月25日,洪泽湖大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地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X207
中文名称
洪泽湖大堤
外文名称
Hongze Lake embankment
地理位置
江苏省淮安市
气候类型
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
保护级别
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陈登筑堰防淮。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陈碹主持重筑大堤。
隆庆四年(1570年),淮河于此决口,王宗沐主持重修。
万历三年(1575年),洪泽湖大堤又被淮河决口冲毁。
万历六年(1578年),潘季驯又重筑洪泽湖大堤。
万历八年起(1580年),洪泽湖大堤改为石堤。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洪泽湖大堤完工。
同治三年(1864年)漕运总督吴棠,驻清江浦,为防捻军,奏请朝廷拆高家堰北端的一段石工墙,作建清江城之用。清江城于当年春天开工,次年秋竣工。共拆掉条石约4.5公里。
民国期间(1912-1949年),高家堰一带石工受到偷盗、损坏。
1958年,因建淮沭河六塘河地下涵洞,经过淮阴专员公署批准,拆头堡至十堡长17.4公里石工墙,取石料为六塘河地涵之用。
1966-1968年,高良涧至蒋坝段改建加固,又拆除24公里。
20世纪80年代,洪泽湖大堤仅存迎水石工13.79公里及周桥越堤800米,洪泽湖大堤上,除少数地段外,大部分已改为灌砌块石护坡及条石护砌防浪林台的边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