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论文

如题所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学生做完大学生,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做到:

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2、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自觉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和谐对接;

3、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鉴异质文明成果,应尊重并吸收那些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和民众所认同的文明准则、价值观与理想信仰,将他们作为建构新价值共识的重要资源,从而既顺应全球化得时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各民族通过文化碰撞与融合,构建和谐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体系;

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识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

5、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一部人人,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受益者。广大青年学生在受益的同时,也应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应当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文化强国梦想做出贡献。

2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文化强国”的观念,这不仅对每一个中国企业,对我们大学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预示。其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观念也被非常郑重地提出。这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新思想体系中,有关文化意识的思想已经完全确定下来。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面对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环境,以及自身更大的文化发展要求,已经具备了非常清晰的历史、文化意识。我们要以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式,对这样的文化大势做出更完好的回应。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还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已经被非常清晰并更加强调地表述为:“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费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处处体现,深入骨髓,没有理由。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已经更为清晰地感受到了全球化进程,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我们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因为我们更愿意视这样的挑战为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因为互联网等的发展,我们接触外界的渠道更多也更宽,我们对外界的了解越多,尤其在看到国外先进的生产力之后,对自己了解更少了,也更难看清局势了。

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名,我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更多的是迷茫,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虽然都学习西方追求民主与自由,追求个性,但是大多数做得只是表面功夫,有时人云亦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绝大多数都是在高中课堂和高中课本上学来的。而据统计高校的图书馆借阅榜上的借阅最多的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或者现在,在各种电视剧热播时,也是这些剧本的借阅数量最多。

并不是借阅量可以代表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但我相信书是提升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生活在这个大环境里,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正如费先生所说,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外来文化同样如此。在了解了国内外文化,古今文化,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要找准方向,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坚持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形成自身广阔的文化境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与精神状态。

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于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问过很多同年人,他们很多都胸怀抱负却无处施展,亦觉得无力施展。有人谈起,如今社会上普遍显得十分浮躁,急功近利,自己想静下来读一本好书,却发现做不到,是根本无法静心。

也许是过于强调GDP的增长,我们许久以来忽略了文化教育。我们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也许已和世界大国相差不多,但是谈到让人民的文化教养,我们也许还是有一些差距。面对如今的局面,看到国家也意识到文化、信仰的重要,作为祖国的未来的我们,在这个转折点,我们应该看清自己的位置,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实现文化强国。这要求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从小事锻炼自己,从日常的行为中培养出自己的高尚人格。也在社会,家长,老师的帮助下不断修正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要有“自知之明”,努力培养自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期,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中有近八成人对传统文化不认同。反观国际范围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诺奖得主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对传统文化高度认同,更要知行合一,践行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温度,是母亲的温度。
传统文化之于我们青年,就如同母语的存在。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是浸润着爱的声音。传统文化就如同母语的呼唤,在它深情的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认同传统文化,只有在传统文化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
传统文化的存在,是阿里巴巴的宝藏。
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13亿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凝聚成了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而正如《后浪》演讲中所说“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我们这些时代青年的存在恰逢其时,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供我们尽情地享用。而其中最华丽富裕的便是传统文化的存在,它就如同阿里巴巴的宝库,期待着我们的开启;而那把神秘的钥匙,那句“芝麻开门吧”的咒语便是对传统文化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30
建议可以去百度文库借鉴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