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怎么形成的丶特色

如题所述

  民间舞蹈(folk dance) 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所以也称为“土风舞”。
  民间舞蹈也具有它的共同特点:
  ①自娱性。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家族,村寨中以言传身授的独特方式继承流传,其表演性质常常和群众性的自娱活动紧密相连。许多种类的民间舞蹈都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人的大型舞会。
  ②即兴性。民间舞蹈动作姿态的规范性较弱,可变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下,不同舞蹈者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
  ③稳定性。由于其常在特定范围内流传,受外界影响甚少,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但其风格特色相对比较稳定,改变缓慢。
  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创作主要素材来源。各国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各国各民族的古典舞蹈、剧场歌舞和舞会舞蹈,都和民间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过专业工作者加工,运用在芭蕾中的穿插性民间舞,被称为“性格舞”。中国的戏曲舞蹈和新的创作舞蹈中,也大量地吸收了各种民间舞蹈。同时,民间舞蹈仍然独立存在于自己原有的范围内,沿着自己的途径世代相传。中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共同的特点是:载歌载舞,多用道具,自由生动的表演形式和借助故事传说,形象鲜明生动,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7
艺术之母——舞蹈,起源于何时?究竟有多长的历史?这是一个谜。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也可能更早。在我国远古的传说中有祝融的儿子长琴始作乐风;有的说帝俊的八个儿子始为歌舞,炎帝(神农氏)的重孙延始为乐风;还有的说黄帝创造了乐舞。实际上舞蹈的创始者应当是人类的群体。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为求生存而从事的劳动中,通过人体动作已产生了节奏、律动——最原始的舞蹈动作,也可算是本能式的“人体行为”。因此,舞蹈与劳动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的产生要比传说中的时代要早得多。虽然没有留下具体的形象,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后出土的舞蹈形象和至今保存的古老民间舞蹈,想像出那些富有神秘色彩和魅力的最原始的舞蹈。民族民间舞蹈通常与民歌紧密结合,形成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自由、生动、活泼·能够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易为人们理解。农闲时、丰收后、婚丧嫁娶中、传统佳节里,各族人民都以自己民族的歌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以及纯真的爱情和美好的理想,并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民族民间舞蹈强调内容,通常以某个故事传说为依据,因此,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和主题突出。民族民间舞蹈的自娱性和表演性高度统一。对表演者来说,既是为了自娱,抒发个人感情,也是为了表演,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特点。我国北方源于游牧民族的舞蹈在风格上雄健、洒脱、豪放、泼辣,常使人深感民风的表韩。剽悍、粗犷。而南方的源于农业民族的舞蹈,则是稳健、含蓄、抒情,易使人联想到秀丽的山景水色。歌舞活动是我国各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个回答  2014-03-04
本人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但知道维吾尔族舞蹈形成与他们悠久的猎人生活和自然生活有关。维吾尔族舞蹈的有些动作像骑马,手的动作像猎鹰等。很多人说维吾尔族舞蹈与历史上的图腾文化有关。这个观点也有道理,比如:吐鲁番维吾尔族舞蹈“乃孜尔库姆”的舞蹈动作特别明显。在民间发扬这样的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宫廷小丑叫“乃孜尔库姆”,他是专门为国王讲笑话。有一天国王觉得很无聊,就叫来“乃孜尔库姆”来想办法让国王开开心。于是“乃孜尔库姆”让琴师们演奏节奏快一点的音乐。然后自己在人群内模仿一些熊,鹅,鸭子,羊等动物还做鬼脸。这时候国王非常高兴。群众也非常喜爱“乃孜尔库姆”的模仿舞蹈,他总是模仿大肚子,走路想企鹅一样的国王,做鬼脸模仿斜眼的王子等。于是这样的很有趣的舞蹈起名为“乃孜尔库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