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是谁的府邸

如题所述

南京总统府曾为:

1、清康熙、乾隆下江南时的“行宫”。

2、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同年4月,临时政府结束,在这里成立了以黄兴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

3、民国二年至民国十六年(1913年至1927年),这里先后成为江苏都督府、江苏督军署、江苏将军府、江苏督办公署、副总统府、宣抚使署、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直鲁联军联合办事处等机构。军政主官有程德全、张勋、李纯、齐燮元、卢永祥、冯国璋、孙传芳、杨宇霆、张宗昌等人。

4、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辟国民政府东院(东花园)为行政院办公处,国府西院(西花园)为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和主计处。

5、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在行宪国大分别当选总统和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称总统府。

扩展资料:

南京总统府建筑格局:

南京总统府除中轴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三四条自成一体的小轴线。总统府建筑群经历六朝、明、清、太平天国和民国等历史时期,最终奠定建筑群现今的基本格局,在一次又一次扩建、改建、重建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大小共八条轴线。

总统府建筑群的主轴线,由门楼、大堂、二堂、八字厅、会客厅、麒麟门、政务局楼、子超楼组成。建筑风格前半部分以中式为主,后半部分则以西式居多。

门楼建于1929年,姚彬设计。这里也是太平天国天朝宫殿的真神荣光门、清两江总督署以及旧督军署大门旧址。在这典型的古罗马建筑风格门楼前,保留了督署前石狮,并加建了照壁(后于2003年因长江路拓宽被拆除)。

南京总统府门楼是拥有83年历史的民国标志性建筑,原址是清两江总督署头门,太平天国时建天朝宫殿“真神荣光门”,又称“皇天门”或“凤门”。1864年清兵攻破天京后将此门拆毁,重建两江总督署大门。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新建了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在大门前举行了入城式,并在门侧悬挂第十六师团部木牌。

继而为“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及汪伪政府监察院等机构的大门。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仍为国民政府大门。1948年5月“行宪国大”召开,主席改称“总统”,即将“国民政府”换嵌总统府三字。直至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总统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5

南京总统府历史悠久,几经变迁,入主那里的人很多。明朝时,那里是朱元璋的次子朱高煦的王府,现在总统府的西花园还称“煦园”;清朝时,那里曾是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很多名人都曾在那里待过。

如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太平天国时,那里是洪秀全的天王府;民国,那里是国民政府的总统府;解放后,那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江苏省政协办公地,后来才对外开放,成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扩展资料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为5万余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清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来又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门楼是拥有83年历史的民国标志性建筑,原址是清两江总督署头门,太平天国时建天朝宫殿“真神荣光门”,又称“皇天门”或“凤门”。1864年清兵攻破天京后将此门拆毁,重建两江总督署大门。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新建了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在大门前举行了入城式,并在门侧悬挂第十六师团部木牌。继而为“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及汪伪政府监察院等机构的大门。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仍为国民政府大门。1948年5月“行宪国大”召开,主席改称“总统”,即将“国民政府”换嵌总统府三字。直至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总统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8-02
南京总统府历史悠久,几经变迁,入主那里的人很多。明朝时,那里是朱元璋的次子朱高煦的王府,现在总统府的西花园还称“煦园”;清朝时,那里曾是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很多名人都曾在那里待过,如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太平天国时,那里是洪秀全的天王府;民国,那里是国民政府的总统府;解放后,那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江苏省政协办公地,后来才对外开放,成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09
不要相信清妖的造谣。太平天国天王府完全不同于封建的皇宫。根本不是天王洪秀全享乐的地方,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宫女妃嫔。

天王府处处显示了太平天国的平等观念。根本找不到妃嫔们居住的宫殿院落。

所谓的洪秀全有88个妻子完全是谎言,更不存在什么208个爱娘、喜娘等等。后者是反动地主阶级的文人制造的伪书《江南春梦》的造谣。就是连《幼天王供词》也是被清妖们加过工的。

天王府,如果根本不许男的进去,那么怎么上朝、办公?事实上天王府办公殿有九个,是故宫的三倍。但是全府面积只有九万平方米,只有故宫的八分之一,还包括31000平方的西花园另外还有东花园。如果把中南海、北海和故宫加在一起,这些面积合计有240多万平方米。那么天王府就显得非常狭隘简朴。不到它们的二十分之一。何况满清还有圆明园,圆明园烧了以后,还修了颐和园。

天王府的女子——女官和女警卫住在专门的女馆里,女馆有18座平房,在天王府进门东面,完全是一个兵营,住得非常拥挤。四面围墙,只有南北两门,南门通外面的大街,北门通天王府内部。不许男性进入,很可能连天王都不准进去,以严别男女。

天王居住在天王府后面的“后宫林苑”或者说洪家宿舍。

天王府首先是天王上朝和办公的地方,同时有男女官员们一起办公。

到了吃饭时间,首先要放炮,表示下班了。女官们,还有男警卫和其他男官等,到最东面的食堂里去吃饭。首先要告上帝,感谢上帝让大家吃饭。还要唱歌,随着同时奏起的音乐。由于天京经常处于被清妖包围和监视之中,粮食困难,所以伙食非常简陋。常常因为缺粮,女官们只有广西和湖南的老革命才可以吃饭,其他新革命常常只能喝粥。但是大家斗志仍然非常旺盛。

天王的伙食也非常简单。到了天京的末年,完全被清妖包围,粮食断绝。天王带头吃草料,美其名为“甜露”显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天王奢靡和淫欲完全是清妖捏造的谎言。以后如果再听谁说天王洪秀全奢靡淫欲,大家应该把它们顶回去,质问他们,如果洪秀全有88个妻子,或者说208个妃嫔,那么请问在天王府里,他把她们安置在那里?是不是就是安置在集体宿舍里?

事实上女馆里的女子也根本不是洪秀全为了自己享受选的美女。她们最最合适的称呼,是曾国藩说的“大脚蛮婆”。尽管这是贬义的称呼。她们绝对不是妃嫔和宫女。

她们大多数是革命功臣和忠臣的妻子、母亲,她们大多有自己的丈夫,有幼小的儿女,有衰老的婆婆。

如果她们确实是洪秀全的性XN奴的话,那么我们要问,她们中间有文化的不少还是江南的富贵家的女子,到了天王府,挤住集体宿舍,喝粥,工作非常辛苦,还要做种植、搬运、园丁、甚至当建筑工人。她们是为了什么?尤其是,天京城破以后,她们舍命搏斗,最后全部牺牲,许多人在天王府里自焚,或者跳入长江,她们究竟为了什么?

为什么不是对口说天下多女子,都是姐妹,而实际行动却是把自己当性XN奴的洪秀全的反抗和背叛。

希望看到的网友广为传播,揭穿清妖们的无耻谎言。可以搜索,也可以到百度太平天国吧里去阅读真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