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选一个你喜欢的人写一篇练笔,不少于600字

如题所述

《红楼梦》十二金钗中 我最喜欢的女子是贾探春。书中的探春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探春虽是闺格小姐,但胸襟不输于男子,文采仅次于钗黛,心机胜于熙凤。当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机局面时,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古代嫡庶之分甚为分明,庶出是探春心中最大的伤痛,探春空有才志,却因是赵姨娘所出,生出了多少难堪。她不能认生她的人为母亲,每日的晨昏定省必得去问候王夫人。因为王夫人是贾政的正牌妻子,是探春名义上的母亲。这不是探春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封建时代所有庶出子女的悲剧。按照礼教,他们的生母只是半个主子,仍有奴才身份。他们只能认嫡母为母亲,因此贾环过分地自卑,而探春过分地自尊,都是庶出子女从小内心遭到礼教扭曲的体现。
但尴尬的身份掩不住探春的聪慧,她是曹雪芹笔下除王熙凤外另一个展现有治事长才的角色。在王熙凤因小产抱病时,王夫人对她委以重任,让她和李纨、宝钗一起处理家事,她和薛宝钗、李纨的铁三角组合被下人喻为三个“镇山太岁”。在处事过程中,精明而不僭越,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充分发现出她的才干。
探春理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管家媳妇们对她的轻视甚至是故意的刁难,如吴新登的老婆就是一个代表。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该赏多少银子按常规,吴新登老婆应该在报告此事的同时,还要说出惯例,以备主子裁决,但这次吴家老婆报告了赵国基已死之后,“垂手旁侍,再不言语”,意思很明白,看你三姑娘如何处置,更何况赵国基与贾探春又存在那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所以更是对探春考验。聪明的探春,当然意识到问题的敏感,立刻制止了李纨的赏银四十两的表态,责令吴家的说出以往的成例,而吴家的却回答说忘了,要现去查旧账。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一通不软不硬、绵里藏针的妙语,把个吴家的说得“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这一回合,探春显然是强者,是赢家。查了旧账以后,探春按例决定赏银二十两。如若不是如此谨慎处理,被人笑话不会办事还是小事,只怕所有人看轻探春,认为她偏私,成为一时的笑柄。
但这样处理,又引来另一个问题。探春的生母赵姨娘找来了“……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你)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从血缘关系上说,赵国基无疑是探春的舅舅。但在封建宗法制社会里,这一血缘关系是不被认可的,她只能承认王夫人是母亲,生母赵姨娘反而成为“姨娘”,因此,她也只能承认王夫人之兄王子腾是舅舅,不承认赵国基是舅舅,而且在她眼里,赵国基不过是跟着贾环的仆人(这也是事实)。探春作为贵族之家的一个年青女子,她根本不可能与这强大的宗法制度相抗衡。庶出的身世,无疑是探春终身的悲剧,而生母赵姨娘卑劣的品格,阴暗的心理,在贾府中的恶名,更给探春造成极大的压抑。
探春是最关注家族命运的“政治家”,她为贾府上下的“自杀自灭”而痛心疾首。在她的心目中,“抄检大观园”对贾府来说,就是“自杀自灭”的奇耻大辱。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也是唯一具有主控权的小姐,充分表现出一捍卫下人的领导者风范(由此也可见其平日对下人的管理是让她足以信赖她们的)并明白的表示人格被怀疑的愤怒,相较于贾迎春的懦弱、贾惜春的明哲保身、林黛玉被隔在事外,探春对抄检这般不合理的事采取充分准备并正面迎战,令人不得不服、不得不赞叹。被抄检的其它六处,所有的人都恐惧万分,而探春却“剪烛开门而待”,这本身就是抗议!她维护自己的丫鬟,不准翻抄丫鬟之物,这也是抗议!她怒打王善保家的,这更是抗议!

美丽的探春,不仅才干出众,而且情趣高雅。她的诗才虽不及薛、林,但亦有自己的韵味,其《簪菊》诗,就受到姐妹们的好评。她是诗社的倡导者,并且喜欢书法,性格疏朗大方,又有理家才能,是几个孙女儿中贾母最喜欢的。南安太妃来贾府,贾母叫了宝黛湘三人来作陪,另一个就只叫了探春。探春身边的丫鬟侍书,也口才了得。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浸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此诗写出重阳节簪菊的闲情逸兴。“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为全诗的诗眼,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浪漫情趣。全诗洋溢着一种令人神往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

小说中,为探春安排的结局是远嫁。脂砚斋有条批语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可见对探春的寄予厚望。

探春处事、治家,与凤姐相比,两人皆有才干,都可谓理家能手,但两个人的“境界”却不同:探春更有“文化品味”,关注的是整个家族的命运,而凤姐主要是为了一己之私利;探春理家有理念,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而凤姐全靠随机应变,惟以讨好贾母为主,充满市俗气。探春身为女子,但其爽朗气概不让须眉。她居住的阔朗的秋霜斋里:大理石案上“笔如树林”、“宝砚数方”,墙上是“大幅字画”,案上是“大鼎”,架上是大观窑的“大盘”,盘里是数十个“大佛手”……居室如其人,这毫无脂粉气的居室,正表现了探春的男子气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