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效率道德与法治课下册小学一年级

如题所述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一、从生活中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而且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确定位置”,课一开始就问学生:“哪个同学愿意自我介绍一下?”同学们为了充分展示自己,都纷纷举起了小手。当两个同学介绍后,老师接着说:“现在请第3组第2个同学来介绍”。当这位同学介绍后,老师马上问:“你怎么知道是叫你回答的?”学生很自然地说:“因为我的位置就在第3组第2个。”紧接着,教师就很自然地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很顺利地进行了下面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得到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生活中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景。当然有些问题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再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教学“认识钟表”前,可布置学生看电子表,联想平时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放学,相隔多少时间,这样先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体验时间。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完成一分钟内可以做的事,如呼吸的次数,写字的次数,拍手的次数。课后让他们完成拍球的次数,跳绳的次数等。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去体验,使学生较直观、较容易地掌握了时分秒的单位。这样,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活动,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使学生深深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周围,并在生活情景中亲自体验,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到生活中探索,增强探究欲望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设计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先拿出一个铁丝围成的圆问:“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剪开后拉直量一下。”教师紧接着出示一个硬币问:“现在你们有办法吗?”同学们窃窃私语,然后有一个学生举手说:“用绳子沿硬币围一圈,然后再测量”。也有一个学生说:“只要在硬币上做一个记号,在尺子上滚动一周就行了。”“真好!你们真聪明!”接着教师又拿出一块圆形的桌布和随手用一头系有橡皮的绳子甩了一个圆,“现在你们知道这两个圆的周长吗?”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从哪里着手。这样,环环紧扣,步步紧逼,使学生感觉到了测量圆周长的局限性。强烈的学习需要,使他们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归纳、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回生活中应用,感受应用价值
《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再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如教学“利息”后,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存款和贷款的利率,然后和父母亲一起到银行存款或取款,并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计算一下怎样存款比较合理和利率高一点。如果有压岁钱存款的同学要自己合理的设计一种存款方式。又如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后,自己当个小小统计员,了解家中每月各种日常支出,求出各种支出费用的百分率,提出开支调整意见。也可求出自己一个月以来的各种费用的百分率,以便提醒自己下个月应如何节约用钱。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事物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的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验数学问题,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教学所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教学的始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处处涌动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地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