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被哪个徒弟害死的

如题所述

韩非是被李斯陷害,秦始皇下令毒死的,事后秦始皇非常后悔,以后秦朝多采用韩非子法家思想治国。

秦国破获了水工郑国间谍案后,秦始皇也从郑国的手中找到了一本书。这是奏 折,但是却旁征博引,语 言汪洋恣肆,难 能可贵的是:这奏折中讲到的政策策 略,恰恰是秦国已经实行十几年的,还有很多提法非常 切合实际,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秦始皇一口气读完,羡慕的说:“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 恨 矣!”(哎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和他交往,就是死 也不算遗憾了)这位一 心想成仙得道、长生不老的千古 一帝,竟然对这个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大有儒 家宗师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也。”

这个人是谁呢?

谜底被李斯揭开了,他接过奏折一看,说道:“这是我的同学韩非写的书 啊”。

于是,这位一代雄主不惜发动一场伐韩的战争,战争唯一的目的就是索取韩 非。

此时的韩非,在韩国很不得意。本来,他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回国,想用自己的生平所学说动韩王,大展 平生抱负,实现 韩国富国强兵的梦想。然而昏庸的韩 王却对韩非的主张不以为然。韩非怀着满腔的忠愤,埋 首典籍,作《说 难》、《孤愤》 等文章二十余万言。韩国不用,虎视耽耽的邻居秦国却看中了 韩非,无疑是 对韩王辛辣的讽刺。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势单 力孤的韩国根本 没有把这位说话结结巴巴的落难公子放在眼 里,在秦兵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立马拱手把韩非送给了秦王。

韩非学说的基石,在于他将儒家孔子、孟子倡导的“忠孝”体系完全打碎,以 人趋利避害的自然属 性“恶”作为学说的 逻辑起点。 他认为,君臣关系只是一种互相利用的买卖关系。君卖官爵,臣卖智力, 他们之间的利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我看韩非的著述,深感其词锋犀利、笔力遒劲,思维清晰,论证严密,思想以 一贯中,宗老子,集法 家,收权谋,批儒 墨,具有工具理性,思想独到,鞭辟 入里,可操作性极强。

秦始皇在宫中见到了韩非,然而历史记载:“秦王悦之,未信用。”很显然, 战国时代,教育不甚普 及,根据文字的宣 传还只是一种辅助式的手段。基于种 种限制,那时最重要的游说工具,当然还是实际面对 对方,以语言加上表情、 气氛所产 生的效果具有较大的说服力。所以秦王看到韩非的文章和他的治国理 念, 显然和政治实践产生巨大的共鸣,就有了“同声相 应,同气相求”的倾慕 之心。可惜韩非到来后,秦王并不 能和他自由交谈,因为韩非口吃,这就使秦王的倾慕转为失望,这种落差之大,使得秦王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

韩非自知游说或向人进言并非易事(曾写过《说难》),所以潜心研究游说或 向人进言的道理与学问, 得其精蕴。然而到了秦国游说秦王,并没有逞其才, 展其术而为秦王所用,显然是因为口吃,辞不达意啊。

李斯,这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他开始紧张不安了。因为他和韩非同窗学习数 载,他深知韩非的学问功 底;他和秦王嬴 政也君臣数载,深知嬴政的聪明和治 国大略。他清楚的知道,韩非的存在,必然使嬴政发现 他这个夜明珠。他局促不安,为此绞尽脑汁。

机会终于来了。他看到韩非写有《存韩》篇,于是和姚贾一起上奏秦王:“韩 非是韩国有王室血统的的 贵公子。现在大 王您想吞并诸侯,如果重用韩非,他 最终会一心保全韩国而不顾秦国利益,这是人之常情 啊!您现在不用他,让他 长久的呆 在秦国,等到把他放回韩国,秦国情况已经摸的一清二楚,这不是给 自己 留下祸患吗?不如找一个过错,把他借法律的名义诛杀了!”秦王嬴政刚刚从韩国间谍郑国案的怒气中解脱 出来,这些话切中要害,于是准奏,下令给 韩非治罪。

李斯生怕夜长梦多,派人给韩非毒药,是夜,韩非暴死于狱中!

综观韩非曲折而艰难的人生,我不觉扼腕叹息,泪流滚滚。“天妒英才”啊! 他生为韩国贵公子,和韩 国有着割舍不断 的血缘,所以在那个时代,他不能择 主而事;他天生口吃,难以和人交流思想,人情世故都 有障碍,无法用语言做自己的保 护伞,甚至连生命也不能保全;他遇到一个心狠手辣的同学,而这个 同学恰 恰是捷足先登,高掌秦国大权,施以打压非常容易。这一切,难道不是韩非的命运吗?

韩非之死(公元前233年)距离秦始皇之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不过十年, 其时韩非的许多思想已经 在秦国实践了 多年。正因为如此,他的思想系统而全面,颇得到秦始皇的共鸣;但也正因为如此,他能否被 秦国重用,也就不显得 那么重 要,要紧的是不被敌国重用,因此李斯钻了空子。待后来嬴政想起他 来,后悔 不该下狱时,李斯已经下手毒杀了韩非。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政治的丑恶和肮脏!不是以政治见解的不同而发难,仅仅因为别人的存在威胁到自己的前 途,就将与自己无怨无仇的人置之死 地,这正好为韩非子的人性恶学说做了最好的注解。韩非用自己的死,殉道了 他的学 说,然而,洗去千年的风尘,真正读懂韩非子思想的有几人呢?拿他不 做坏事的 又有几人呢?韩非被曲解了多少年啊,我不禁要为韩非哭泣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3
  不是被徒弟害死,是被同学李斯害死的。
  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才能远胜于自己,害怕韩非在秦国得到嬴政的赏识,抢了自己的饭碗,于是向嬴政诬陷诋毁韩非,嬴政当时对李斯是非常信任的,就把韩非打入监狱,韩非就这样被李斯害死在狱中。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河南郑州新郑人,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郑城(今郑州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韩非子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子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2个回答  2015-12-13
韩非子是被李斯害死的。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 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第3个回答  2007-09-30
韩非是被李斯陷害,秦始皇下令毒死的,事后秦始皇非常后悔,以后秦朝多采用韩非子法家思想治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10-01
李斯和韩非子是师兄弟,李斯因为嫉妒韩非子的才能,而设计将其害死。但李斯最后也被赵高陷害,处以腰斩。这就是官场斗争的黑暗。顺带提一句,李斯和韩非子都是荀旷即荀子的弟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