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理由律,是什么意思?

举现实例子,简单明了说明

禁止copy

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要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

同一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是A"或“p→p”。其中A表示任一概念,p表示任一判断。“A是A"或“p→p”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概念或者判断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同一律的主旨是保持思想的确定性。

同一律对思维形式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要明确,二是判断要同一。

二、矛盾律:在同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不是非人”或"一(pA一P)”。矛盾律的主旨是保持思想的一致性。

矛盾律对思维形式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要相容,二是判断要一致。

三、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或者非A”或“pV→p°。排中律的主旨是保持思想的明确性。

排中律对思维形式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要清晰,二是判断要明确。

四、充足理由律: 通常把这条规律表述为: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即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

充足理由律的提法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W.。不过﹐莱布尼茨本人并未把充足理由原则当作逻辑规律。

扩展资料: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又称思维的基本规律或思维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有的逻辑学家还把充足理由律也包括在内。

它们是各种思维形式的特殊规律或规则的依据。

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的。亚里士多德虽未曾明确提出同一律,但在他的某些言论中已有关于同一律的思想。

传统逻辑学家认为,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些思维的基本规律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正确思维的主要特征──确定性。

思维的确定性是客观事物相对确定性的反映,也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唯心主义者否认这些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他们或者认为这些规律是思维本身所固有的先验范畴,或者认为思维规律是人们根据约定建立起来的规则。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对人们的思维具有规范作用,不遵守这些规律的要求,思维就会出现混乱和错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一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矛盾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排中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充足理由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统逻辑基本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4

1、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

2、矛盾律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通常被表述为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3、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4、理由律是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

扩展资料:

同一律这一基本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A(或“A→A”)

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

(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逻辑的“同一律”方面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同一立场”和“同一时空”在里面。

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如不能说“水是物质”,同时又说“水不是物质”,这两个判断中必有一个是假的。矛盾律要求思想前后一贯,不能自相矛盾。公式是:“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既B又非B(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一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矛盾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排中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5

1、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

2、矛盾律(contradiction,law of)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通常被表述为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3、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4、理由律是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

扩展资料:

1、同一律这一基本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A(或“A→A”)

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

(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2、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它对人们的思维所提出的逻辑要求表现为以下方面 。

(一)在概念方面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A”与“非A”指称同一对象。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指称同一对象,它们不能同时是真的。

(二)在判断方面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判断不能既断定某对象是什么,又断定它不是什么,即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都是真的,必须确认其中有一个是假的。具体地说,根据矛盾律的要求,结合有关判断的内容,下列矛盾关系的判断不能同真。

(1)直言判断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判断A与O,E与I。

(2)模态判断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判断必然P与可能非P,可能P与必然非P。

(3)正判断与负判断简单判断及其负判断,如A与非A;复合判断及其负判断,如“P并且q”与“非P或者非q”等。

(4)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同一律

百度百科—矛盾律

百度百科—排中律

百度百科—理由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形式逻辑的几个属性。

同一律:真就是真,假就是假。
矛盾律:两个值不能同真。
排中律:两个值不能同假。

充足理由律:只要给一个值就能推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3
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要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
同一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是A"或“p→p”。其中A表示任一概念,p表示任一判断。“A是A"或“p→p”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概念或者判断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同一律的主旨是保持思想的确定性。
同一律对思维形式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要明确,二是判断要同一。
二、矛盾律:在同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不是非人”或"一(pA一P)”。矛盾律的主旨是保持思想的一致性。
矛盾律对思维形式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要相容,二是判断要一致。
三、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或者非A”或“pV→p°。排中律的主旨是保持思想的明确性。
排中律对思维形式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要清晰,二是判断要明确。
四、充足理由律: 通常把这条规律表述为: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即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
充足理由律的提法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W.。不过﹐莱布尼茨本人并未把充足理由原则当作逻辑规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