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对身体会造成什么影响吗?怎么样预防?

如题所述

您好,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多会直接影响到动脉硬化,动脉硬化造成一系列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比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血管硬化可以同时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后高血压升得更高,高血压之后又出现脑血管的意外、肾脏的改变等等,是一连串的问题。除了脑子以外,腿上的血管由于动脉硬化以后血管变窄,引起动脉血管闭塞,造成走路困难,间歇性跛行,甚至出现坏死。血管病变是高血脂症很重要的危害,足以使我们提高警惕。
多睦健康建议以下预防措施:
1、肥胖者要控制饮食,控制摄入量,增加消耗,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体重。
2、饮食要以低脂、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的食物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及一些含胆醇高的食物。减少食入肥肉、黄油、鸡蛋,增加家常食物,瘦肉、鱼、人造黄油。能使人的血清胆固醇平均含量明显降低。
3、多吃新鲜绿色蔬菜和水果及含磺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可防止动静硬化的发生、发展。
4、多吃含纤维素高的蔬菜(或芹菜、韭菜等),少吃盐和糖。
5、每餐饮食要适当,不宜暴饮暴食。忌烟、酒。
6、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胆结石等。
7、体育锻炼对防治高脂血症有相当大的作用。
8、顽固而严重的高脂血症,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但要听从医嘱。
以上建议可供您参考,另外多睦还是建议通过科学精密的体检来确定身体情况,认识高血脂之后要对身体每个细节都细心观察,一旦有什么异常要及时就医,否则一旦耽误病情就比较危险,多睦健康合作的日本医院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有需要可以咨询多睦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5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可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易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卒中;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也有关。
  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这也是高血脂症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说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高血脂症较重的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少数高血脂症患者皮肤可以看到黄色瘤,它是发生在皮肤的局限性隆起,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边界清楚,质地比较柔软,常见于眼睑周围。家族遗传性高血脂症更容易出现黄色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21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虽说是必需,但绝不是含量越高越好,无论是胆固醇含,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血脂症, 高血脂可引发一系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

原因分析:
1,遗传因素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2,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糖类摄入过多,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加速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人过多与高胆固醇血症形成有关,其他膳食成分(如长期摄人过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也与本病发生有关.

继发性高脂血症系指由于其他原发疾病所引起者,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肝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胰腺,肥胖症,糖原累积病,痛风,阿狄森病,柯兴综合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在临床上相当多见,如不详细检查,则其原发疾病常可被忽略,治标而未治其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治疗不利.

意见建议:
1)非药物疗法:主要针对环境因素,即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①戒烟限酒,绝对戒烟,少量饮酒,每日红葡萄酒<50ml.

②清淡饮食,少食高动物脂肪及高糖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及植物油类食物,少食动物内脏,多食鱼类,每餐勿过饱,粗细粮搭配,提倡低盐及高纤维素饮食.

③运动疗法:运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提高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从而降低TG及LDL-C水平,并增加HDL-C水平.

运动处方包括5个基本要素,即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的持续时间以及运动实施的时间和实施频率.

运动疗法的原则是必须体现个体化.提倡有氧运动,根据每个人的运动耐受量,逐渐摸索合适的目标心率.尽量每天运动1次,每次30分钟,多动少食,减轻体重.

④心理平衡,勿急躁易怒,多增加健康的社交活动心情舒畅.
生活护理:
1.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样硬化的外在标志.2.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3.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4.有氧运动.
第3个回答  2012-01-21
容易患高血压。不要摄入太多的盐。
相似回答